绕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2408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筒管设置装置以及具备筒管设置装置的绕纱机。筒管设置装置具备筒管把持部(52)和路径调整板(59)。摇动臂(58)安装于摇动轴(111),且能够通过以该摇动轴(111)为中心轴旋转而摇动。筒管把持部(52)把持用于缠绕细纱的筒管(48),并能够将该筒管(48)供给至作为目标位置的筒管保持器(72)。路径调整板(59)能够调整筒管(48)由筒管把持部(52)供给至上述目标位置时的路径(筒管供给路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涉及具备将用于缠绕纱线的筒管设置于目标位置的筒管设置装置的绕纱机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筒管设置装置在纺纱机所进行的纱线的卷取作业开始吋、从纺纱机将满筒的卷装排出之后等,将未缠绕纱线的筒管供给至纺纱机的筒管保持部等,从而进行用于开始卷取作业的准备(包头纱卷绕(bunch winding)等)。日本特开2005-219880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平9-100066号公报公开了具备这种筒管设置装置的纺纱机。日本特开2005-219880号公报的纺纱机所具备的落纱台车(doffing cart)具备 把持筒管的夹持件(筒管把持部)。落纱台车使夹持件朝摇架(筒管保持部)转动,由此能够将筒管供给至摇架。装配于摇架的筒管通过与旋转的驱动滚筒(卷取滚筒)接触而旋转,由此,纺纱机卷取纱线而形成卷装。日本特开平9-100066号公报的纺纱机所具备的落纱台车具备能够以轴作为中心轴转动的臂部件。在该臂部件的末端部设置有把持用于缠绕纱线的筒管的夹持机构。由此,落纱台车在将筒管把持于夹持机构的状态下使臂部件转动,由此能够将筒管供给至摇架。日本特开2005-219880号公报的纺纱机形成筒子形状的卷装。当在日本特开2005-219880号公报的纺纱机中形成锥形形状的卷装的情况下,使用与形成筒子形状的卷装的情况相同布局的筒管设置装置。结果,所供给的筒管容易与摇架冲突。以下,參照图5(a)对其原因进行说明。为了使卷取滚筒与卷装以不偏置的方式接触而稳定地进行纱线的卷取,当形成锥形形状的卷装时,与形成筒子形状的卷装时相比,例如需要变更摇架的朝向。但是,若像这样变更摇架的朝向、却仍按照与形成筒子形状的卷装的情况同样的路径向摇架供给筒管,则例如如图5 (a)所示,存在供给时的筒管48与作为筒管保持部的筒管保持器72之间的间隔特别小的情況。在图5(a)的例子中,在将筒管48向一对筒管保持器72之间供给的过程中,该筒管48的大径侧的端部极其接近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因纺纱机的布局上的原因,很多情况下ー对筒管保持器72之间的距离并不大。因此,在不论卷装的形状变更与否仍使用相同布局的筒管设置装置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筒管与筒管保持器之间的冲突,需要以高的位置精度进行筒管的供给。结果,成为筒管设置装置的成本升高的原因。另外,在日本特开2005-219880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平9-100066号公报中,并未公开筒管设置装置中的、用于避免上述的冲突的结构等。因而,在以往的结构中,为了避免筒管与筒管保持器之间的冲突,需要更换筒管设置装置整体,从而变更供给筒管时的路径。因此,需要繁杂的更换作业,或者因具备多个把持筒管的机构而成为成本升高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具备能够防止所供给的筒管与目标位置冲突的结构的筒管设置装置的绕纱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观点,绕纱机具备筒管设置装置和作为目标位置的筒管保持部。筒管设置装置具有筒管把持部,该筒管把持部把持用于缠绕纱线的筒管,井能够将该筒管供给至目标位置;以及摇动轴,该摇动轴使上述筒管把持部摇动至上述目标位置。上述筒管保持部具有保持上述筒管的轴向的两端部的两个保持机构,从而保持从上述筒管设置装置供给来的上述筒管。当以连接上述两个保持机构的保持中心的直线为保持线时,上述摇动轴的轴线相对于上述保持线平行。若保持线与摇动轴的轴线不平行,则所供给的筒管容易与筒管保持部冲突。对于该点,通过形成为上述的结构,筒管设置装置能够有效地活用筒管保持部的保持机构彼此的间隔(无需形成使间隔过度地扩宽的布局)来供给筒管。因而,能够使卷绕机紧凑化。上述筒管设置装置还具备调整部,该调整部能够通过调整上述摇动轴的朝向来调整上述筒管由上述筒管把持部向上述目标位置供给时的路径。由此,筒管设置装置能够根据所供给的筒管的形状等以使筒管通过合适的路径的方式进行调整。在上述绕纱机中,上述调整部具备安装部件和固定件。上述安装部件支承上述筒管把持部。上述固定件确定上述安装部件的至少安装朝向的变更。由此,筒管设置装置变更安装部件的安装朝向井利用固定件确定该变更,由此能够以使筒管通过合适的路径的方式进行调整。在上述的筒管设置装置中,在上述安装部件形成有多个选择孔。上述固定件被定位于上述选择孔,从而确定上述安装部件的至少安装朝向的变更。由此,筒管设置装置仅通过将固定件插入于根据卷取条件等选择的合适的选择孔而固定安装部件,就能够调整筒管所通过的路径。这样,能够将调整部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够削減筒管设置装置的部件数量。在上述绕纱机中,优选上述筒管设置装置具备操作部,该操作部对上述筒管保持部进行操作而将上述筒管从上述筒管保持部取下。当进行卷装的取下等落纱作业时,为了形成新的卷装,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供给新的筒管的作业。对于该点,在上述的结构中,能够仅利用筒管设置装置进行双方的作业,因此能够使绕纱机整体的结构紧凑化。在上述的绕纱机中,优选能够独立地执行上述筒管把持部所进行的上述筒管的供给作业、和上述操作部所进行的取下作业。由此,绕纱机能够独立地进行落纱作业和筒管的供给作业。例如,能够防止当某一卷装已满筒、但不需要继续形成新的卷装时进行不必要的筒管的供给作业。因而,能够缩短筒管设置装置的作业时间而迅速地开始随后的作业,因此能够提高绕纱机的卷取效率。上述绕纱机具备纱线捕捉引导装置,该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捕捉纱线并将其向由上述筒管把持部供给至上述筒管保持部的上述筒管引导。绕纱机能够独立地执行上述筒管把持部所进行的上述筒管的供给作业、上述操作部所进行的取下作业、以及上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所进行的纱线捕捉引导作业。、由此,绕纱机能够根据各种各样的状况而省略不必要的动作。因而,筒管设置装置能够缩短作业时间而迅速地开始随后的作业,因此能够提高绕纱机的卷取效率。上述绕纱机具备多个卷取单元,该卷取単元利用上述筒管保持部保持上述筒管而卷取卷装。上述多个卷取単元沿一定方向排列配置。上述筒管设置装置能够沿着上述卷取単元所排列的方向行走。由此,与针对每个卷取单元设置筒管设置装置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减少筒管设置装置的设置台数从而削減成本。 附图说明图I是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细纱机的纵剖视图。图3是示出供给筒管时的筒管供给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供给筒管时的筒管供给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对以往的筒管供给路径和本实施方式的筒管供给路径进行比较的图,图5(a)示出以往的筒管供给路径,图5(b)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筒管供给路径。图6是边进行满筒的卷装的落纱作业、边利用吸管捕捉细纱的样子的纵剖视图。图7是示出吸管在吸引细纱的状态下移动至规定位置而待机的样子的纵剖视图。图8是示出筒管被供给至摇架的瞬间的样子的纵剖视图。图9是示出使摇架操作臂移动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9 (a)中示出摇架操作臂处于待机位置,图9(b)中示出摇架操作臂移动至能够对供给筒管时的摇架臂进行操作的位置,图9(c)示出摇架操作臂移动至能够在卷装满筒时将卷装从摇架臂取下。图10是对使吸管移动的结构进行说明的纵剖视图,图10(a)中示出吸管处于待机位置,图10(b)中示出吸管移动到能够捕捉从纺纱装置送出的细纱的位置,图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0.10.18 JP 2010-2337351.一种绕纱机,其特征在干, 上述绕纱机具备 筒管设置装置,该筒管设置装置具有筒管把持部,该筒管把持部把持用于缠绕纱线的筒管,井能够将该筒管供给至目标位置;以及摇动轴,该摇动轴使上述筒管把持部摇动至上述目标位置;以及 作为上述目标位置的筒管保持部,该筒管保持部具有保持上述筒管的轴向的两端部的两个保持机构,从而保持从上述筒管设置装置供给来的上述筒管, 当以连接上述两个保持机构的保持中心的直线为保持线时,上述摇动轴的轴线相对于上述保持线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干, 上述筒管设置装置还具备调整部,该调整部能够通过调整上述摇动轴的朝向来调整上述筒管由上述筒管把持部向上述目标位置供给时的路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干, 上述调整部具备安装部件,该安装部件支承上述筒管把持部;以及固定件,该固定件确定上述安装部件的至少安装朝向的变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干, 在上述安装部件形成有多个选择孔, 上述固定件被定位于上述选择孔,从而确定上述安装部件的至少安装朝向的变更。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干, 上述筒管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盐田健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