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增压铆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47962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5:11
一种气液增压铆接机,属于铆接机技术领域。包括机座平台,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表面并且位于一侧固定有机座,机座构成有机座腔;推料板升降机构,设置在机座平台上;模座,固定在机座平台上;遂料板,对应于模座的上方,并且与推料板升降机构连接,在遂料板的中央开设有模具让位腔;瞬间增压压铆机构,位于机座腔内,与机座固定,并且在对应于模具让位腔的上方;增压油供给机构,与瞬间增压压铆机构连接,并且与瞬间增压压铆机构液压力油路相通,在模座上固定有模具,模具上具有模芯。优点:结构得到简化,使操作和维护更为方便;能体现理想的压铆效果;具有更换模具方便的长处;既有利于体现动作的平稳性又有益于节约能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铆接机
,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增压铆接机,用于将铆钉压铆到零件上藉以完成特定的铆固工序。
技术介绍
已有技术普遍使用由电动控制的冲床将铆钉结合到工件上,也就是说通过冲床完成铆固,冲床压铆的不足之处在于设备投入大,不利于生产厂商节约设备开支;冲床占地面积大,不利于节约生产场所的占用空间;冲床压铆具有局限性,例如对某些特殊部位的铆接往往无能为力,即具有对被铆接产品的铆接部位挑剔性;冲床铆接的节奏缓慢而不利于提高效率。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铆接机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专利技术专利公布号CN102240746A推荐的“一种多点无铆钉自动铆接机”,该专利申请方案适合于将两个部件彼此铆合为一体,而并不适合于对铆钉的铆接。更为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01931039U提供的“铆接机”,该专利方案能够体现其说明书第0017段所称的技术效果,但是结构复杂、操作和维护麻烦系其缺憾,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34段。尤其,由于不具有瞬间增压效果,因而对于铆钉的铆固难以获得人们期望的效果。此外,该专利方案更换模具较为麻烦;不利于节约电能消耗,因为其除了使用复数个气缸(专利称主、副气缸)外还需使用复数个电机(专利称第一、第二伺服电机);压铆效率低。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对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简化结构而藉以方便操作和维护、有利于体现瞬间增压而藉以保障理想的压铆效果、有便于更换模具而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有益于节约能源消耗而藉以体现经济性以及有善于增进压铆效率而藉以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的气液增压铆接机。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气液增压铆接机,包括一机座平台,该机座平台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表面并且位于一侧固定有一机座,该机座构成有一机座腔;一推料板升降机构,该推料板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机座平台上;一模座,该模座固定在机座平台上;一用于将压铆后的工件遂出的遂料板,该遂料板对应于所述模座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的推料板升降机构连接,在该遂料板的中央开设有一模具让位腔;一瞬间增压压铆机构,该瞬间增压压铆机构位于所述的机座腔内,与所述机座固定,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模具让位腔的上方;一增压油供给机构,该增压油供给机构与所述瞬间增压压铆机构连接,并且与瞬间增压压铆机构液压力油路相通,其中,在所述的模座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模具让位腔的位置固定有一模具,模具上具有一模芯。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推料板升降机构包括一组作用缸、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一组作用缸的数量为四个,并且以口字形分布的形式固定在所述的机座平台上,各作用的作用缸柱探出所述的模座与所述的遂料板固定连接,第一连通管与 所述的四个作用缸的第一进出接口共同连接,并且与作用缸的缸腔相通,第二连通管与四个作用缸的第二进出接口共同连接,并且同样与作用缸的缸腔相通。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作用缸为气缸或油缸。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遂料板背对所述模座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限位块和一第二限位块,第一、第二限位块彼此对应,其中,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模具让位腔的一侧,而第二限位块位于模具让位腔的另一侧。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瞬间增压压铆机构包括导座板、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一活塞缸、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缸、第二活塞和第三底座,导座板通过一组座板固定杆固定在所述机座上,并且对应于所述遂料板的上方,在导座板的中央设置有一冲头导座,第一底座固定在所述机座腔内,该第一底座上开设有一第一进出气道,第二底座固定在一组固定杆的高度方向的中部,而一组固定杆的底部与所述的第一底座固定,在该第二底座的中央开设有一进油腔,并且在该第二底座上还开设有一气道,气道上配接有一进出气管接头,第一活塞缸固定在第一、第二底座之间,第一活塞设在第一活塞缸的第一缸腔内,藉由该第一活塞将第一缸腔分隔为第一上腔和第一下腔,第一上腔与所述的第一进油腔相通,而第一下腔与所述的第一进出气道相通,在第一活塞朝向第一下腔的一侧构成有一冲杆,该冲杆依次以滑动配合状态穿过第一底座和冲头导座并且在末端固定有一冲头,该冲头与所述的模芯相对应,第三底座固定在所述的一组固定杆的顶部,在该第三底座上开设有一第二进出气道,第二活塞缸固定在第三底座与第二底座之间,第二活塞设置在第二活塞缸内,藉由该第二活塞将第二活塞缸的活塞缸腔分隔为第二上腔和第二下腔,第二上腔与所述的第二进出气道相通,而第二下腔与所述的气道相通,在第二活塞朝向第二下腔的一侧构成有一锤杆,该锤杆与所述第二底座滑动配合,并在锤杆的末端构成有一锤头,所述的增压油供给机构配设在所述的第二底座上。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二底座上还开设有一压力表油道,该压力表油道与所述的第一进油腔相通,并且在该压力表油道上还配设有一压力表。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活塞上设置有一第一密封圈,该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的第一缸腔的内壁密封配合。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二活塞上设置有一第二密封圈,该第二密封圈与第二活塞缸的缸腔的内壁密封配合。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增压油供给机构包括第四底座和增压油缸,第四底座与所述的第二底座固定连接,并且在该第四底座上开设有油道,该油道与所述的第一进油腔相通,增压油缸固定在第四底座上,该增压油缸的增压油缸缸腔与所述的油道相通。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增压油缸的顶部配设有一增压油缸盖,在该增压油缸盖上配接一用于向所述增压油缸缸腔内引入高压气体的高压气进出接口,并且在增压力油缸盖上还开设有一第一油标尺油道,而在所述的第四底座上开设有一第二油标尺油道,第一、第二油标尺油道均与所述的增压油缸缸腔相通,其中,在第一、第二油杆尺油道之间连接有一油标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仅由瞬间增压压铆机构与增压油供给机构的配合而可对工件实施压铆,因而结构得到了有效简化,并且使操作和维护更为方便;之二,由瞬间增压压铆机构实现瞬间增压,因而能体现理想的压铆效果;之三,将模具设在模座上,并且模座对应于遂料板的模具让位腔,因而具有更换模具方便的长处;之四,由于摒弃了已有技术中使用电机,因而既有利于体现动作的平稳性又有益于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I的剖视图。图3为铆钉与工件的示意图。图4为利用图I结构将图3所示的铆钉与工件压铆后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实施例敬请参见图I和图2,给出了一具有支承腿12 (也可称支承脚)的并且在使用状态下设置于作业现场的地坪上的机座平台1,在该机座平台I朝向上的表面并且在机座平台I的一侧用第一螺钉112固定有一机座11,该机座11的整体形状犹如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增压铆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座平台(I),该机座平台(I)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表面并且位于一侧固定有一机座(11),该机座(11)构成有一机座腔(111);一推料板升降机构(2),该推料板升降机构(2)设置在所述的机座平台(I)上;一模座(3),该模座(3)固定在机座平台(I)上;一用于将压铆后的工件遂出的遂料板(41),该遂料板(4)对应于所述模座(3)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的推料板升降机构(2)连接,在该遂料板(4)的中央开设有一模具让位腔(41);一瞬间增压压铆机构(5),该瞬间增压压铆机构(5)位于所述的机座腔(111)内,与所述机座(11)固定,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模具让位腔(41)的上方;一增压油供给机构(6),该增压油供给机构(6)与所述瞬间增压压铆机构(5)连接,并且与瞬间增压压铆机构(5)液压力油路相通,其中,在所述的模座(3)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模具让位腔(41)的位置固定有一模具(31),模具(31)上具有一模芯(31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液增压铆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料板升降机构(2)包括一组作用缸(21)、第一连通管(22)和第二连通管(23),一组作用缸(21)的数量为四个,并且以口字形分布的形式固定在所述的机座平台(I)上,各作用缸(21)的作用缸柱(211)探出所述的模座(3)与所述的遂料板(4)固定连接,第一连通管(22)与所述的四个作用缸 (21)的第一进出接口(212)共同连接,并且与作用缸(21)的缸腔相通,第二连通管(23)与四个作用缸21的第二进出接口(213)共同连接,并且同样与作用缸(21)的缸腔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增压铆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用缸(21)为气缸或油缸。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液增压铆接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遂料板(4)背对所述模座(3)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限位块(42)和一第二限位块(43),第一、第二限位块(42、43)彼此对应,其中,第一限位块(42)位于所述模具让位腔(41)的一侧,而第二限位块(43)位于模具让位腔(41)的另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气液增压铆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瞬间增压压铆机构(5)包括导座板(51)、第一底座(52)、第二底座(53)、第一活塞缸(54)、第一活塞(55)、第二活塞缸(56)、第二活塞(57)和第三底座(58),导座板(51)通过一组座板固定杆(511)固定在所述机座(11)上,并且对应于所述遂料板(4)的上方,在导座板(51)的中央设置有一冲头导座(512),第一底座(52)固定在所述机座腔(111)内,该第一底座(52)上开设有一第一进出气道(521),第二底座(53)固定在一组固定杆(533)的高度方向的中部,而一组固定杆(533)的底部与所述的第一底座(52)固定,在该第二底座(53)的中央开设有一进油腔(531),并且在该第二底座(53)上还开设有一气道(532),气道(532)上配接有一进出气管接头(5321),第一活塞缸(54)固定在第一、第二底座(52、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健顾建军谢利峰
申请(专利权)人:创美工艺常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