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46075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包括减速微电机、摆动挤压机构、偏心轮、向心轴承和固定板;减速微电机通过电机轴连接偏心轮,偏心轮通过向心轴承与摆动挤压机构连接,电机轴的端部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前支架中;固定板的中间向上突起形成一凸起空腔;摆动挤压机构包括拨叉、挤压框和联接轴,拨叉上部伸入固定板中间的凸起空腔内与联接轴固定连接,拨叉下部设有U形缺口,向心轴承设置在该拨叉的U形缺口内,拨叉随向心轴承左右摆动,联接轴通过轴套支撑在固定板上,且联接轴的前后端分别延伸到凸起空腔外与挤压框固定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装配,能耗低,防尘防水性和稳定性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微电机输血输液泵技术。
技术介绍
静脉输血输液是ー种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对于枪伤、穿刺伤、烧伤等外伤和失血、脱水性休克病人,院前急救控制性快速补液是ー项非常重要的抢救措施。用于院前急救、战场使用的可控快速输血输液装置,通常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和能通过电池供电等特点。微电机驱动装置作为静脉输血输液的组成部分,也必须满足体积小、重量轻和能耗低等要求。摆动挤压机构在摆动挤压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是影响输血输液装置能耗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为了避免急救过程中频繁更换电池的问题,必须减小摆动挤压 机构在摆动挤压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另外,作为院前急救、战场使用的输血输液泵,一般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如果微电机驱动装置防尘、防水性和稳定性不好,很容易造成输血输液泵无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对病人的及时救治,所以微电机驱动装置也必须具备较好的防尘、防水性和较高的稳定性。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文献中记载了“微电机输血输液泵”,公开号为CN101745155A,在该专利中存在以下问题1、摆动挤压头上部安装在固定板中间的导向槽内,导向槽未封闭,微电机输血输液泵在恶劣环境中工作时,不能较好地满足防尘、防水性的要求;2、摆动挤压头与导向槽的接触面积比较大,使摆动挤压头在摆动挤压过程中所受到的阻カ较大,微电机驱动装置不能较好地满足低能耗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它结构简单,便于装配,能耗低,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和稳定性,该微电机驱动挤压装置与输血输液板总成、空气消除膜片、单向阀双泵以及阻抗传感器配合使用,实现气泡和阻塞的自动过滤和报警等功能,可达到方便携帯、快速输血输液及全程测控,为院前急救、野外、战场救治提供精确、安全可靠的符合标准规定的IV输血输液。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输血输液泵的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包括减速微电机、摆动挤压机构、偏心轮、向心轴承和固定板;所述减速微电机通过电机轴连接偏心轮,偏心轮通过向心轴承与摆动挤压机构连接,电机轴的端部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前支架中;所述固定板的中间向上突起形成一凸起空腔;所述摆动挤压机构包括拨叉、挤压框和联接轴,所述拨叉上部伸入固定板中间的凸起空腔内与联接轴固定连接,拨叉下部设有U形缺ロ,向心轴承设置在该拨叉的U形缺ロ内,拨叉随向心轴承左右摆动,联接轴通过钳制在固定板上的耐磨轴套支撑在固定板上,且联接轴的前后端分别延伸到凸起空腔外与挤压框固定连接。所述拨叉上方设有拨叉上固定板,该拨叉上固定板的顶端斜面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倒V形结构,拨叉上固定板的底端中部开有与联接轴形状相对应的缺ロ,所述联接轴卡入该缺ロ,上固定板与拨叉之间有微量的间隙,并通过拨叉固定螺丝与拨叉上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联接轴的前后端下方分别设有下锁定板,联接轴的前后端分别夹装在下锁定板与挤压框之间,并通过锁紧螺丝紧固,便于安装和拆卸。所述挤压框位于输血输液泵的输血输液板上第一泵管A和第二泵管B的下方,且挤压框的左右框边正对第一泵管和第二泵管的下壁,并在拨叉摆动时交替上下摆动挤压第一泵管或第二泵管。所述联接轴与固定板中间凸起空腔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环。密封性好,具有较好的防水、防尘功能。·所述偏心轮通过卡环与向心轴承固定连接。所述偏心轮与电机轴通过注螺或键联接。所述减速微电机经控制电路板通过设置在机壳外侧的低压电源插座或设置在机壳底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供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它结构简单,エ艺性好,便于装配,能耗低,并具有较好的防水、防尘功能,该微电机驱动挤压装置与输血输液板的单向阀双泵管、空气消除膜片、以及阻抗传感器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气泡和阻塞的自动过滤和报警等功能,达到方便携帯、快速输血输液及全程测控,为院前急救、野外、战场救治提供精确、安全可靠的符合标准规定的IV输血输液。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解析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 A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在输血输液泵的使用示意图;图5为输血输液泵中输血输液板的泵体与空气消除膜片结构示意图;图6为输血输液泵中的空气消除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B-B剖面图;图8为输血输液泵的液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ー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參见图I、图2、图3和图4,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包括锁紧弹簧I、锁紧器2、挤压框3、锁紧螺丝4、联接轴5、密封环6、下锁定板7、锁定器定位销8、固定板9、减速微电机10、偏心轮11、注螺12、向心轴承13、拨叉上固定板14、拨叉15、拨叉固定螺丝16、卡环17、第一轴承18、前支架19、前支架固定螺丝20等,它们安装在一由机壳28和固定板9构成的壳体内。固定板9固定在机壳28上,在固定板9上通过锁定器2卡装输血输液板总成21。減速微电机10通过电机轴连接偏心轮11,偏心轮11与电机轴还可通过注螺、平面、或键联接。注螺12锁紧,偏心轮11通过卡环17与向心轴承13连接,向心轴承13与摆动挤压机构连接,电机轴的端部通过第一轴承18安装在前支架19中,前支架19由前支架固定螺丝20固定在机壳28上;机壳28上设置有变速旋钮27,与控制电路板23电连接,控制电路板23通过控制信号线连接减速微电机10。固定板9的中间向上突起形成一凸起空腔9-1,其上方中部设计有安装联接轴5的耐磨轴套9-2。摆动挤压机构包括拨叉15、挤压框3和联接轴5,拨叉15上部伸入固定板9中间的凸起空腔9-1内与联接轴5固定连接,拨叉15上方设有拨叉上固定板14,该拨叉上固定板14的顶端斜面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倒V形结构,拨叉上固定板14的底端中部开有与联接轴5形状相对应的微大于半圆形的倒U形缺ロ,联接轴5卡入该缺ロ,并通过拨叉固定螺丝16与拨叉15、拨叉上固定板14固定连接。拨叉15下部设有U形缺ロ,向心轴承13设置在该拨叉15的U形缺口内,拨叉15随向心轴承13左右摆动,联接轴通过钳制在固定板上的耐磨轴套9-2支撑在固定板上,并在联接轴5与固定板9中间凸起空腔9-1的连接处外侧安装有密封环6。联接轴5的前后端分别延伸到固定板9中间的凸起空腔9-1外与挤压框3前后框边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安装,在联接轴5前后端下方分别设计为铣去半圆的平面, 联接轴5前后端分别夹装在下锁定板7与挤压框3之间,并留有微量的夹紧间隙,通过锁紧螺丝4紧固。挤压框3位于输血输液板21上的第一泵管214A和第二泵管214B的下方,且挤压框3的左右框边正对第一泵管214A和第二泵管214B的下壁,并在拨叉15摆动时交替上下摆动挤压第一泵管214A或第二泵管214B。在变速旋钮27和控制电路板23的控制下,微电机10转动带动偏心轮11、向心轴承13转动,向心轴承13带动拨叉15左右摆动,拨叉15带动联接轴5左右旋转绕动,联接 轴5带动挤压框3左右旋转绕动,使挤压框3与输血输液板21上第一泵管214A或第二泵 管214B产生挤压动作,输出液体。參见图5,输血输液板总成21由四个单向阀、212A、212B、212C、212D,两根弹性泵管、214A、214B,一块空气消除膜片215和阻抗探测器2157、2158集成于输血输液基板211上构成。输血输液基板211采用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微电机(10)、摆动挤压机构、偏心轮(11)、向心轴承(13)和固定板(9); 所述减速微电机通过电机轴连接偏心轮,偏心轮通过向心轴承与摆动挤压机构连接,电机轴的端部通过第一轴承(18)安装在前支架(19)中; 所述固定板的中间向上突起形成一凸起空腔(9-1); 所述摆动挤压机构包括拨叉(15)、挤压框(3)和联接轴(5),所述拨叉上部伸入固定板中间的凸起空腔(9-1)内与联接轴固定连接,拨叉下部设有U形缺ロ,向心轴承设置在该拨叉的U形缺口内,拨叉随向心轴承左右摆动,联接轴通过轴套(9-2)支撑在固定板上,且联接轴的前后端分别延伸到凸起空腔外与挤压框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15)上方设有拨叉上固定板(14),该拨叉上固定板的顶端斜面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倒V形结构, 拨叉上固定板的底端中部开有与联接轴(5)形状相对应的缺ロ,所述联接轴卡入该缺ロ,并通过拨叉固定螺丝(16)与拨叉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血输液泵的微电机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轴(5)前后端下方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种银保刘九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