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转动的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5388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转动的采血针。包括针头、持针器、软管、试管针头。软管包括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第一软管一端与持针器远离针头的一端连接,第二软管一端与试管针头连接,第一软管远离持针器的一端和第二软管远离试管针头一端转动连接形成连接处;在持针器上与第一软管连接的一端连有硬管,硬管套在第一软管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硬管的套接和采用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转动连接的双重作用下,能有效的防止采血针的转动,操作方便,相对安全。

A blood-collecting needle that can prevent ro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blood collecting needle which can prevent rotation. It includes needle, needle holder, hose and test tube needle. The hose includes the first hose and the second hose, one end of the first hose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needle holder away from the needle, the other end of the second hose is connected with the needle holder, the first hose is away from the needle holder and the second hose is away from the needle holder and rotates to form a connection place; the one end of the needle hol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hose, and the hard tube slee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side of the first hose.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rotation of the blood collection needle under the dual functions of the sleeve connection of the hard pipe and the rotation connection of the first hose and the second hose, and is easy to operate and relatively sa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止转动的采血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转动的采血针。
技术介绍
现在的医疗卫生行业中,医生都会使用采血针给患者进行采血,达到预防或者治疗疾病的目的。现有的采血针主要是由采血针、持针器、软管和试管针头组成。医生在给患者采集血液时,将针头刺入患者的血管后,因采血针的软管比较柔软,易弯曲和扭转,从而带动持针器发生移动,这时采血针头和针头很容易跟随移动,甚至发生针头刺破血管的情况。为了防止采血针头发生移动或者刺破血管,医生需要一手按住持针器的持柄,另一只手调控血流的大小和用胶布对采血针进行固定,操作十分不便。因此,设计一种防止转动的采血针就非常有必要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转动的采血针。该采血针既能够有效防止采血针头转动,又能够方便医生操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防止转动的采血针,包括针头、持针器、软管、试管针头。软管包括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第一软管一端与持针器的一端连接,第二软管一端与试管针头连接,第一软管远离持针器的一端和第二软管远离试管针头一端转动连接形成连接处;在持针器上与第一软管连接的一端设有硬管,硬管套在第一软管的外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由于软管包括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第一软管远离持针器和第二软管远离试管针头一端转动连接形成连接处,可以使第二软管在发生扭转时,第二软管相对于第一软管发生转动,而第一软管保持静止,与第一软管连接的持针器就能够跟随第一软管保持静止,从而保持与持针器连接的采血针的稳定。在持针器的末端连有一硬管,并且该硬管套在第一软管的外部,硬管限制了第一软管靠近持针器一端的形态,无论第一软管位于硬管外侧的部分怎么弯曲,在硬管的限制下,第一软管靠近持针器的一端都会保持平直。这样持针器就不会在软管的带动下任意摆动或扭动,进一步保持采血针的稳定,从而避免采血针被持针器带动而刺破患者的血管,使医生不必用手控制采血针而得以空出双手来调控血流大小和粘贴胶布,便于医生操作。进一步,连接处的第一软管的外缘设有凸纹,连接处的第二软管的内壁设有凹槽,凹槽与凸纹配合。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在凸纹和凹槽的卡合下相互连接,从而不易脱离。进一步,凸纹与凹槽之间具有间隙。凸纹与凹槽之间存在间隙,能够避免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在连接处产生较大的摩擦,使得第二软管在发生转动时,能够保持第一软管的静止。进一步,凸纹和凹槽之间涂有润滑剂,减少了凸纹与凹槽之间的摩擦,进一步减小了第一软管与第二软管之间的摩擦,更有利于保持第一软管的稳定。进一步,硬管长度是第一软管的1/2,硬管内壁紧贴第一软管的外表面。硬管长度是第一软管的1/2,可以有效的节约硬管的材料,并且不影响第一软管位于硬管外侧的部分的弯曲。硬管内壁紧贴第一软管的外表面,使第一软管位于硬管内的部分受硬管的限制而完全无法弯曲或扭动,从而使得对第一软管形成的防弯曲效果更好。进一步,硬管的厚度为0.2mm。这时,将硬管的管壁厚度设为0.2mm,比较轻薄,套在第一软管上后,不会对第一软管形成挤压,使第一软管保持畅通,便于采血,且对第一软管的重量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便于医生对采血针的操作。进一步,第一软管的长度为软管长度的1/2。第一软管的长度为整个软管的1/2,使第一软管为硬管提供了充足的附着长度的同时,还可以使第二软管有充足弯曲长度。进一步,第一软管的直径小于第二软管的直径。可以使流经第一软管的血液全部进入第二软管,不会渗漏到软管外。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一种可防止转动的采血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连接部位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标记包括:针头套1,针头2,持针器3,持柄31,硬管4,第一软管5,第二软管6,试管针头7,保护套8,软管9,连接处91,凸纹10,凹槽11。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可防止转动的采血针,包括针头套1,针头2,持针器3,试管针头7,保护套8,软管9。所述针头套1套在针头2上,防止针头2的污染和无意间刺破他人。保护套8套在试管针头7上,防止试管针头7污染。针头2的右端固定在持针器3的左端,持针器3上设有持柄31,方便医生拿持采血针。所述软管9包括第一软管5和第二软管6,第一软管5左端连接在持针器3右端,第二软管6一端连接试管针头7的一端,第一软管5的直径为2mm,第二软管6的直径为3mm,第一软管5是整个软管长度的1/2,第一软管5远离持针器3的一端与第二软管6远离试管针头7的一端转动连接形成连接处91。在所述持针器3与第一软管5连接的一端连有一硬管4,硬管的管壁厚度为0.2mm,硬管4套在第一软管5的外部。硬管的长度是第一软管长度的1/2,并且紧贴在第一软管的外表面。当医生使用本采血针采血时,手拿持柄31,将针头2对准静脉血管,轻推持针器3,使针头2进入静脉血管。因硬管4与持针器3的末端相连并且套在第一软管5的外部,故第一软管5在硬管4的限制下的部分,不会发生弯曲,从而不会带动持针器3的移动,采血针就不会发生移动。又因第一软管5与第二软管6的连接处是转动方式连接的,当第二软管6扭动时,第二软管6会在连接处91发生转动,不会带动第一软管5的转动,第一软管5相对静止不动,从而不会带动持针器3的移动。这样,当医生不用手按住持柄31,采血针也不会在软管扭转力和弯曲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医生可以用双手调控血流的大小和用胶布对采血针进行固定,操作相对方便。实施例2: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连接处91的第一软管5的外缘设有凸纹10,第二软管6的内壁设有凹槽11,第一软管5的凸纹10与第二软管6的凹槽11相互配合,凸纹10与凹槽11之间存在间隙。连接处91的长度为2cm。当第二软管6扭动时,第二软管6会在连接处91发生转动,不会带动第一软管5的转动,第一软管5相对静止不动,从而不会带动持针器3的移动,并且,凸纹10与凹槽11之间卡合,第一软管5和第二软管6之间不会轻易脱离。这样,当医生不用手按住持柄31,采血针也不会在软管扭转力和弯曲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医生不必用手控制采血针而得以空出双手来调控血流大小和粘贴胶布,便于医生操作。实施例3: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在所述凸纹10与凹槽11之间的间隙涂有润滑剂。因连接处91的第一软管5的凸纹10与第二软管6的凹槽11相互配合,在凸纹10与凹槽11的间隙上涂有润滑剂,减少了凸纹10与凹槽11之间的摩擦,使第二软管转动时不易带动第一软管转动,更有利于保持第一软管的稳定。更有利于第二软管5相对于第一软管6发生转动,不会带动第一软管5的转动,第一软管5相对静止不动,从而不会带动持针器3的移动,并且,凸纹10与凹槽11之间相扣,第一软管5和第二软管6之间不会轻易脱离。这样,当医生不用手按住持柄31,采血针也不会在软管扭转力和弯曲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医生可以用双手调控血流的大小和用胶布对采血针进行固定,操作相对方便。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防止转动的采血针,包括针头(2)、持针器(3)、软管(9)和试管针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9)包括第一软管(5)和第二软管(6),所述第一软管(5)一端与持针器(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软管(6)一端与试管针头(7)连接,所述第一软管(5)远离持针器(3)的一端和第二软管(6)远离试管针头(7)一端转动连接形成连接处(91);在所述持针器(3)上与第一软管(5)连接的一端设有硬管(4),硬管(4)套在第一软管(5)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止转动的采血针,包括针头(2)、持针器(3)、软管(9)和试管针头(7),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9)包括第一软管(5)和第二软管(6),所述第一软管(5)一端与持针器(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软管(6)一端与试管针头(7)连接,所述第一软管(5)远离持针器(3)的一端和第二软管(6)远离试管针头(7)一端转动连接形成连接处(91);在所述持针器(3)上与第一软管(5)连接的一端设有硬管(4),硬管(4)套在第一软管(5)的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转动的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处(91)的第一软管(5)的外缘设有凸纹(10),所述连接处(91)的第二软管(6)的内壁设有凹槽(11),凹槽(11)与凸纹(10)配合。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兰宾杨孙满云任敏陈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