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手动变速器自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36143 阅读:6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上的变速器自锁装置,包括多根相平行的且可轴向移动的设置在变速器的壳体上的拨叉轴,各拨叉轴上设有对应于各档位的凹槽,还包括可枢转地设置在壳体上的自锁板,所述的自锁板具有与拨叉轴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的锁紧部,各锁紧部刚性相连,该自锁板具有所有锁紧部同时滑入凹槽内的第一运动位置和所有锁紧部同时滑出凹槽的第二运动位置;在自锁板与壳体之间的连接有对自锁板施加弹性回复力以使自锁板由第二运动位置回复至第一运动位置的回位装置。采用回位装置带动自锁板向凹槽内运动,锁紧部能够同时的将拨叉轴锁紧,避免了在壳体上开设多个孔,同时结构简单,自锁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手动变速器上的车辆手动变速器自锁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车辆手动变速器自锁装置,采用在拨叉轴上对应各个挡位开设相应的凹槽,然后在变速器壳体上设置与每个拨叉轴相对应的孔,孔内装有由弹簧带动的钢珠,该钢珠滑入拨叉轴的凹槽内以将拨叉轴锁定,在驾驶员对拨叉轴施加的作用力大于钢珠的锁紧力时,拨叉轴才能被移动,从而避免拨叉轴的随意移动而导致挡位错乱。由于要 在壳体上开设与拨叉轴对应的多个孔,因而提高了壳体的制造难度,同时自锁装置的结构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手动变速器自锁装置,其结构简单,同时降低了壳体的制造难度,自锁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手动变速器自锁装置,包括多根平行的且可轴向移动的设置在变速器的壳体上的拨叉轴,各拨叉轴上设有对应于各档位的凹槽,还包括可枢转地设置在壳体上的自锁板,所述的自锁板具有与拨叉轴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的锁紧部,各锁紧部刚性相连,该自锁板具有所有锁紧部同时滑入各自对应凹槽内的第一运动位置和所有锁紧部同时滑出各自对应凹槽的第二运动位置;在自锁板与壳体之间连接有对自锁板施加弹性回复力以使自锁板由第二运动位置回复至第一运动位置的回位装置。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所述自锁板包括在其本体上伸出的与拨叉轴数量相同的摆臂,所述锁紧部为固连于摆臂上的圆杆。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所述的回位装置包括固连在壳体上的固定柱及连接于固定柱与自锁板之间的、对自锁板施加向拨叉轴转动的弹性回复力的弹簧。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所述回位装置为与自锁板的转动中心同轴设置、两个扭臂分别与自锁板及壳体相连、驱动自锁板向拨叉轴转动的扭簧。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所述锁紧部及自锁板为一体式结构。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其效果如下 1、采用回位装置带动自锁板向凹槽内运动,锁紧部能够同时的将拨叉轴锁紧,避免了在壳体上开设多个孔,同时结构简单,自锁效果好; 2、锁紧部采用圆杆的结构,易于制造,且能方便地滑入凹槽,保证了自锁过程的顺利进行; 3、回位装置采用弹簧或扭簧,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4、锁紧部与自锁板为一体式结构,可以一体制造,减少制造工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拨叉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壳体;2、拨叉轴;3、凹槽;4、自锁板;5、圆杆;6、弹黃;7、摆臂;8、固定柱;9、转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及图2所示,以具有三根拨叉轴的用于五个前进挡一个后退挡的车辆手动变速器自锁装置为例,在变速器的壳体I上设置了三个相互平行且可轴向移动的拨叉轴2,每个拨叉轴2的外柱面上均间距设置有三个凹槽3,这些凹槽3的设置位置与变速器的挡位相对应。在壳体I上还设置了一个转轴9,该转轴9上套装了一个自锁板4,从而自锁板4与转轴9作为转动中心,可枢转地连接在壳体I上。该自锁板4上设置了多个锁紧部用于分别与拨叉轴2上的凹槽3相配合,本实施例中,自锁板4的本体上伸出有与拨叉轴2数量相同的三个摆臂7,锁紧部为固连在摆臂7上的圆杆5,这些圆杆5具有合适的直径,能够方便的滑入凹槽3中。该自锁板4具有第一运动位置和第二运动位置。在第一运动位置时,所有的圆杆5可以滑入凹槽3内,这时全部的拨叉轴2均被锁紧,不能随意的运动,因而保证了变速器挡位不会发生混乱。如果抽动其中一个拨叉轴2,与该拨叉轴2相配合的圆杆5受力滑出与其配合的凹槽3,由于圆杆5会带动自锁板4转动,因而自锁板4带动其余的圆杆5滑出对应的凹槽3中,此时自锁板4位于第二运动位置。在拨叉轴2快速的运动其相应的新挡位时,该拨叉轴2的另一个凹槽3与圆杆5对齐,此时自锁板4可以重新回到第一运动位置。例如,图I中最右侧的拨叉轴2为一二档拨叉轴2,其外柱面的三个凹槽3为上下依次对应一挡、空挡、和二挡,在变速器处于空挡时,所有的圆杆5均位于各自对应的拨叉轴2的中部凹槽3内,自锁板4处于第一运动位置。如果要切换为二挡,此时向上抽动最右侧的拨叉轴2,所有的圆杆5也被带动而与各自对应的凹槽3脱离,进而顶靠在各自对应的拨叉轴2的外柱面上,此时自锁板4位于第二运动位置。换挡完成后,最右侧的拨叉轴2最下方的凹槽3处于圆杆5的可滑入位置时,圆杆5滑入最下方的凹槽3中,其他各圆杆5也同时回到各自对应的凹槽3内,进而使自锁板4回位到第一运动位置。为了驱动自锁板4顺利的回位到第一运动位置,设置了一个回位装置为其提供回位过程中所需的回复力,本实施例的回位装置包括在壳体I上固定的固定柱8,连接在固定柱8与自锁板4之间的弹簧6,根据常规技术,也可以采用与转轴9同轴设置、两个扭臂分别与自锁板4和壳体I相连的扭簧等结构驱动自锁板4向拨叉轴2的方向转动而回位。锁紧部与自锁板4也可以制成一体式结构,以便于采用钢板通过冲压的方式一体制造出来。此外,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固定柱8和弹簧6设置在自锁板4的左侧,对自锁板4施加的弹性回复力为拉力,也可将固定住8和弹簧6设置在自锁板4的右侧,而此时对自锁板4时间的弹性回复力则为弹簧6的推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手动变速器自锁装置,包括多根平行的且可轴向移动的设置在变速器的壳体(I)上的拨叉轴(2),各拨叉轴(2)上设有对应于各档位的凹槽(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枢转地设置在壳体(I)上的自锁板(4),所述的自锁板(4)具有与拨叉轴(2)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的锁紧部,各锁紧部刚性相连,该自锁板(4)具有所有锁紧部同时滑入各自对应凹槽(3)内的第一运动位置和所有锁紧部同时滑出各自对应凹槽(3)的第二运动位置;在自锁板(4)与壳体(I)之间连接有对自锁板(4)施加弹性回复力以使自锁板(4)由第二运动位置回复至第一运动位置的回位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手动变速器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刘磊邱健田广召袁敬铭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