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海堂专利>正文

公路十(丁)字路口无红绿灯立交桥建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35204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21:18
一种城乡公路尤其是城市公路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无红绿灯的立交桥建筑。(1)十字路口立交:它是将地下一层作为纵向直行道;地面一层作为横向直行道及四方右行道;地上第一层弧形高架桥作为两个方向的左行道;地上第二层弧形高架桥作为另外两个方向的左行道。(2)丁字路口立交:它是将地下一层弧形隧道作为竖向左行道;地面一层作为横向和竖向直行道及两个方向的右行道;地上一层弧形高架桥作为横向左行道。十(丁)字路口立交桥可使各方来车各行其道,长驱直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路十(丁)字路口立交桥建筑。
技术介绍
目前,公路十(丁)字路口立交桥结构散漫,占地过多,耗费过多建设资源和行车能源,且不适用城区紧张的路面。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目前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红灯引发停车以及立交桥结构散漫、占地过多、 浪费资源和能源且不适用城区紧张路面的弊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占地少、节约建设资源和行车能源且适用城区紧张路面的无红绿灯立交桥建筑,可使各方来车各行其道,长驱直入。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I、十字路口立交桥共四层将地下一层作为纵向的去向和来向直行道;地面一层作为横向的去向和来向直行道及四方右行道;地上第一层弧形高架桥作为两个方向的左行道;地上第二层弧形高架桥作为另外两个方向的左行道;第一层和第二层高架桥入口在两个方向的第一车道,出口在另外两个方向的第一车道。2、丁字路口立交桥共三层将地下一层弧形隧道作为竖向左行道;地面一层作为横向的去向和来向与竖向的去向和来向的直行道及两个方向的右行道;地上一层弧形高架桥作为横向右端左行道;地下一层和地上一层左行道入口在两个方向的第一车道,出口在另外两个方向的第一车道。3、弧形桥面和弧形隧道起止立柱与公路边沿平齐。4、拓展十(丁)字路口行车道数,使其行车道数多于与此连接路段的行车道数,直至满足十(丁)字路口行车畅通。5、立交桥层次分布(1)十字路口立交桥两种分布一是地下一层,地面一层,地上二层;二是地面一层,地上三层。(2) 丁字路口立交桥两种分布一是地下一层,地面一层,地上一层;二是地面一层,地上二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占地少,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可使城乡公路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车辆畅通,并取消红绿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十字路口立交桥示意图I、图中I为横向,2为纵向;3和5分别为地上第一层高架桥横向两个相对应的左行道入口,即引桥上坡;4和6分别为地上第二层高架桥纵向两个相对应的左行道入口,即引桥上坡;7为3之出口,即引桥下坡;8为4之出口,即引桥下坡;9为5之出口,即引桥下坡;10为6之出口,即引桥下坡;11和13为地上第一层弧形高架桥,12和14为地上第二层弧形闻架桥。2、图中A1A2A3A4A5A6为地上第一层高架桥立柱^1B2B3B4B5B6为地上第二层高架桥立柱K1C2C3C4C5C6C7C8为地上第一层和第二层高架桥共同立柱;上述20个立柱中A3B6B3A6四个立柱为地下一层顶部横梁上的立柱,其余16个均为地下一层桩基上的立柱。立交桥弧形桥面起止立柱与公路边沿平齐(如图2所示)。 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双向6车道十字路口立交桥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双向12车道十字路口立交桥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丁字路口立交桥示意图 I、图中I为横向,2为竖向;3为地上一层弧形高架桥左行道入口,即引桥上坡;4为3之出口,即引桥下坡;5为地下一层弧形隧道左行道入口,即隧道下坡;6为5之出口,SP隧道上坡;7为地上一层高架桥,8为地下隧道。2、图中A1A2A3A4为地上高架桥立柱。立交桥弧形桥面和隧道起止立柱与公路边沿平齐(如图5所示)。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双向4车道丁字路口立交桥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双向8车道丁字路口立交桥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一、实施例I、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横向I左端和右端中线右为去向4车道,左为来向4车道,纵向2前端和后端中线右为去向4车道,左为来向4车道,通称双向8车道;地上第一层高架桥入口即引桥上坡3和5分别位于横向左端和右端去向第一车道(从左至右),其出口即引桥下坡7和9分别位于纵向后端和前端来向第一车道;地上第二层高架桥入口即引桥上坡4和6分别位于纵向前端和后端去向第一车道,其出口即引桥下坡8和10分别位于横向左端和右端来向第一车道;横向和纵向第二和第三两个车道为直行道,纵横两向四方右行道均为I个车道;地下一层底面长宽8车道,平直,上下坡各长30米;地上第一层引桥上下坡各长30米;地上第二层引桥上下坡各长60米;分别承担第一层和第二层高架桥桥面部分重量的立柱A3A6和B3B6所立足的横梁为加强梁。2、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横向I左右两端中线右为去向3车道,左为来向3车道,竖向2中线右为去向3车道,左为来向3车道,通称双向6车道;地上一层高架桥引桥上坡3位于横向右端去向第一车道(从左至右),出口即引桥下坡4位于竖向的来向第一车道(从右至左);地下一层隧道入口下坡5位于竖向的去向第一车道(从左至右),出口即隧道上坡6位于横向左端来向第一车道(从右至左)。横向右端去向第二第三车道,横向左端去向第一第二车道,竖向的去向第二第三车道、竖向的来向第二第三车道均为直行道,横向左端去向和竖向的去向右行道为单车道。二、拓展路口不拓展路段某市火车站有南来北往的火车,也有东去西行的火车,而且各路来车均为复线,即两列火车可相向行驶。如果这个火车站只建复线,四方来车则无法中转。故火车站必须建多道线,才能满足各路火车往各方向的中转。这与城市中的公路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一样。如某十字路口,四个方向路段的车道都是双向4车道,十字路口仍是双向4车道,是不能顺畅中转的。按本专利技术无红绿灯十字路口立交桥要求,此十字路口必须拓展为双向6车道,以达到I直行道I左行道I右行道,如图I所示;同样,双向6车道路段上的十字路口可拓展为8车道,以达到2直行道I左行道I右行道,如图2所示;双向8车道路段上的十字路口可拓展为12车道,以达到2直行道2左行道12右行道,如图3所示。故十字路口至少有双向6车道。同理,双向2车道路段上的丁字路口必须拓展为双向4车道,以达到I直行道I左行道或I右行道,如图4所示;双向4车道路段上的丁字路口必须拓展为双向6车道,以达到2直行道I左行道或I右行道,如图5所示;双向6车道路段上的丁字路口必须拓展为双向8车道,以达到2直行道2左行道或2右行道,如图6所示。故丁字路口至少有双向4车道。此拓展法经济实用,可节约大量土地,并可少拆迁大量房屋建筑。三、(丁)字路口立交桥防水I、地下一层底面上方及上下坡周边之水不得进入地下一层。 2、地下一层上下坡上方防水形式有两种一是上下坡上方建顶棚,内装照明电灯和日光反射器,可自动交替照明;二是上下坡上方不建顶棚,地下一层底面靠边预埋潜水泵,十字路口立交8台,丁字路口立交4台,可自动感应开关,并能满足长时间特大暴雨时排除水以保障车辆安全通行地下一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乡公路尤其是城市公路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无红绿灯的立交桥建筑,其特征(I)十字路口立交它是将地下一层作为纵向的去向和来向直行道;地面一层作为横向的去向和来向直行道及四方右行道;地上第一层弧形高架桥作为两个方向的左行道;地上第二层弧形高架桥作为另外两个方向的左行道;第一层和第二层高架桥入口在两个方向的第一车道,出口在另外两个方向的第一车道;(2) 丁字路口立交它是将地下一层弧形隧道作为竖向左行道;地面一层作为横向的去向和来向与竖向的去向和来向的直行道及两个方向的右行道;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堂
申请(专利权)人:张海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