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硅溶胶的储氨活性混合物多孔固体样块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2785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硅溶胶的储氨活性混合物多孔固体样块,由无水氯化锶、工业用硅溶胶和陶瓷纤维混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按重量百分比将工业无水的氯化锶盐的粉末55~85wt%,工业用硅溶胶4~14wt%、陶瓷纤维2~8wt%、去离子水4~17wt%和工业酒精5~10wt%混合而成;各组分混合后调成半干性的混合粉体,通过搅拌机进行混合,混合时间为1~10h,该粉体添加到一可敞开式的密闭容器内进行机械振荡30~60min,再在60~80℃,真空度为10-1~1KPa的条件下干燥1~4h,或在80~100℃的温度下干燥2~4h。其保证了金属盐的储氨特性又提高了其结构稳定性能,在制备储氨活性混合物多孔固体样块的过程中,还添加了适量的陶瓷纤维,陶瓷纤维的添加降低了混合物多孔固体样块整体的重量,提高混合物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尾气的SCR后处理系统以及FCEV燃料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全球面临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双重挑战。在传统汽车的排放达标的技术手段选择方面,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燃料供给技术方面人们仍然面临不少的难题。SCR后处理系统是依靠尿素还原剂的精确供给并在催化剂的前端分解成氨气后来去除NOX危害物,达到净化尾气的目的,实现车辆的国4或以上的标准的达标。但是,在实际 使用中,这种依靠尿素分解成氨气的液体尿素的计量喷射存在许多不足和难点,例如,尿素溶液在-ire环境下结冰堵塞的问题,需要额外的管路加热系统来解决;尿素溶液在135°C以上的温度环境下才能分解,而公交系统的许多车辆走走停停,根本无法达到尿素溶液稳定的分解温度的,无法产出氨气,无法消除预定的NOX成分,最后造成液体尿素在排气管中的积累,生产三聚氰胺的聚合物,堵塞尿素喷嘴和发动机排气管,致使车辆产生故障,影响正常的使用。对于突破能源困境,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氢燃料电池被公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技术路线。但是,如何稳定的获得氢气来源是个制约本领域发展的不小的难题。在所有可能被采用的氢气来源方式中,有高压气瓶储氢的技术路线、有电解水制氢的技术路线、有高纯烃类石油燃料裂解制氢的技术路线、低分子醇类裂解制氢的技术路线以及其它H-N的含氢前驱体分解或裂解制氢的技术路线。上述技术路线中,都存在若干问题和不足,例如,制氢效率和成本,制氢精度和速率,也包括系统方面的问题。总之,氢的来源是燃料电池车辆发展的瓶颈,需要人们想法进行解决。氢的前驱体其中之一是H-N含氢的化合物,其中,储氢密度最高的是氨气。氨气是一种最常见的化工原料,氨气分子属于活泼的极性分子,分子的直径尺寸约为3 4 A,因此,常温下非常的活泼,极易扩散,并具有毒害性。由此可见,解决好氨气的使用中储存和安全问题,就可以开辟一条新的氨气利用的技术路线。传统的氨气储存方式是高压气瓶,或者是以高浓度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来实现。如果采用高压气瓶来储存氨气,大批量工业应用中存在操作方面和密封方面的安全隐患。在国家专利信息网,以“储氨”为主题词检索,专利号为CN201120099229. 7的‘一种气相法乌洛托品尾气氨回收装置’、专利号为CN201020677361. 7的‘用于冷库机房的配氨连接机构’、专利号为CN201020269811.9的‘复合功能型储氨器’、专利号为CN200520057558. X的‘一种蒸氨装置’,是一类对氨氮工业废水进行氨氮排脱处理的环保治理装置,也不涉及到本专利技术中的特征成分。同本专利技术不相关。专利号为CN201010244091. 5的‘用于对SCR催化剂的工作进行检验的方法和系统’和专利号为CN200880104697.X的‘SCR排气后处理系统的运行方法及诊断方法’的这2个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转化器和传统液体尿素分解的氨配给模块和控制系统,没有涉及到化合物的特征成分。专利号为CN200910197860. 8的‘一种高效低温储氨材料的制备方法’的专利技术应用于SCR后处理系统,特征是把氨基硼烷化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抽真空,在(T4°C温度下,与氨接触,保持3(T60min,制备得到所需产物氨基硼烷氨络合物NH3BH3 (NH3) n(n = 1 3);室温最大储氨量可达62. 4wt. %,但是该专利的特种物质氨基硼烷的价格昂贵,具有较高的爆炸危险和燃烧等级,不适合普通工业领域的大批量推广应用。专利号为CN200580026626. 9的‘存储和输送氨的固体材料’的专利技术涉及存储和输送氨的固体材料。该存储氨的固体材料包括一种氨吸收盐,其中该氨吸收盐是通式为Ma(NH3)nXz的离子性盐,该氨吸收盐为汽车工业用氨提供了一种安全、轻质、便宜而且致密的存储。但该专利是把固体原料直接模压成型,电热加热解吸氨气,更侧重于系统的控制策略,不涉及到混合物的改性和优化。 专利号为CN200580009219. 7的‘储氨装置在能量生产中的用途’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发电单元,包含通式为Ma(NH3) nXz的氨吸收与释放盐。该专利主要用于燃料电池的,其权利要求4中提到了特征物质为该类盐或位于多孔载体材料上,但并没有声明是何种材料。CN200710156866. I的‘一种氨基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基络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氨基络合物的成分为MXm(NH3)n,式中M为Li、Mg、Al、Ca、Sc、V、Cr、Mn、Fe、Co、Ni、Cu、Zn、Sr、Ba、Sn 中的一种或多种;X 为 F、Cl、Br、N03、SO4 中的一种或多种。以脱氨后的氨基络合物作为氨的吸收剂,通过低温吸氨、高温放氨实现氨气的分离、净化、储存和运输。该专利仅仅涉及到该氨基络合物本身的制备工艺和过程。专利号为CN200680005886. 2的‘氨的高密度存储’专利包含氨吸收/解吸固体材料的固体氨存储和输送材料,所述已被压实到密度大于理论骨架密度的50%的存储和输送材料提供固体氨存储材料,该存储材料容易制备和处理并且具有极高密度的存储氨,所述存储氨在受控条件下容易释放,即使所述材料的孔隙率非常低仍如此,并且该存储材料对于存储和输送氨是安全的,不需要特殊的安全措施。该专利是采用固体料直接模压成型,采用粘结剂,仅仅声明了可能是二氧化硅纤维粘结剂,并没有加量比例,其它权利要求项和实施例中的也仅仅声明固体材料可能包括颗粒材料、多孔材料、晶体材料、无定形材料或它们的结合物组成,没有明确权利要求细项,本行业技术人士几乎无法实施。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将依托金属盐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进行氨气的吸附和解吸的原理,制备出一种储氨活性混合物多孔固体样块。该混合物多孔固体样块含有一定量的工业用硅溶胶材料,以解决氯化锶金属盐粉末的结构稳定性问题和吸附率问题。这是由于工业硅溶胶本身性质所决定的,硅溶胶为纳米级的二氧化硅颗粒在水中或溶剂中的分散液,属胶体溶液,无臭、无毒。主要优点和用途包括用作各种耐火材料粘结剂,具有粘结力强、耐高温等特点;用于涂料工业,能使涂料牢固,又能抗污防尘、耐老化、防火等功能;用于薄壳精密铸造,可使壳型强度大、铸造光洁度高,用其造型比水玻璃造型质量好,代替硅酸乙酯造型可降低成本和改善操作条件;硅溶胶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可用于催化剂制造及催化剂载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保证了金属盐的储氨特性又提高了其结构稳定性能,在制备储氨活性混合物多孔固体样块的过程中,还添加了适量的陶瓷纤维,陶瓷纤维的添加降低了混合物多孔固体样块整体的重量,提高混合物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含有硅溶胶的储氨活性混合物多孔固体样块,由无水氯化锶、工业用硅溶胶和陶瓷纤维混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按重量百分比将工业无水的氯化锶盐的粉末55 85wt%,工业用硅溶胶4 14被%、陶瓷纤维2 8wt%、去离子水4 17wt%和工业酒精5 10wt%混合而成;各组分混合后调成半干性的混合粉体,通过搅拌机进行混合,混合时间为flOh,该粉体添加到一可敞开式的密闭容器内进行机械振荡3(T60min,再在6(T80°C,真空度为K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含有硅溶胶的储氨活性混合物多孔固体样块,由无水氯化锶、工业用硅溶胶和陶瓷纤维混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按重量百分比将工业无水的氯化锶盐的粉末55 85wt%,工业用硅溶胶4 14wt%、陶瓷纤维2 8wt%、去离子水4 17wt%和工业酒精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金崔龙姜涛王丹王金星安宇鹏于力娜许德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