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羟基苄叉丙酮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脑病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26308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1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对羟基苄叉丙酮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脑病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涉及对羟基苄叉丙酮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脑损伤疾病或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药理研究发现,对羟基苄叉丙酮用作制备治疗脑血管疾病药物应用时,对于脑缺血与脑再灌注损伤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研究从脑生理功能、神经细胞生化及病理形态学等方面表明对羟基苄叉丙酮是一个治疗效果好、毒副反应低的化合物,疗效优于现有的相关脑血管病药物,有可能发展成为治疗脑血管疾病、对抗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和脑损伤的新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羟基苄叉丙酮的一种新用途,具体涉及对羟基苄叉丙酮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脑病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脑病(encephalopathy)指任何脑器质性损害,系由遗传、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脑梗阻、感染、化学药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大脑神经组织损伤的疾病。常见的脑病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遗传、先天发育不良造成的小儿脑瘫,智力低下等;二是外伤造成的急性脑损伤后遗症、脑血管病造成的脑中风后遗症等;三是因中枢神经纤维损伤导致脑神经细胞衰老退化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脑萎缩、帕金森病等。纵观各种脑病,由于神经信息传导通道(脑路)一神经纤维的堵塞,造成神经各种信息的传导不畅,致使脑神经细胞功能缺失,是脑病的病变本质。例如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神经纤维传导功能的损伤、堵塞、断裂,进而使神经细胞变性、损伤或死亡,出现偏瘫、失语等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胎儿脑神经纤维发育受阻、不能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成熟,新生儿缺血、缺氧,就造成以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脑性瘫痪;大脑黑质神经元数量减少,合成多巴胺不足,就会导致帕金森病;信息传导通道一神经纤维的衰老与凋亡加剧,导致脑细胞的衰老(脑组织萎缩),就形成了老年性痴呆。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早期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性,特别在发病3 6小时内。抗凝治疗(包括肝素和口服抗凝剂)长时期用于防止血栓的扩延和进展性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一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和预防脑栓塞再发,其疗效仍不确定,如使用不当,可增加颅内和全身出血的危险。降纤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降纤至何种程度,如何减少出血并发症的问题,尚待解决,其疗效也有待进一步评价。在介入治疗方面,据报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防治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已取得肯定疗效,对颈内动脉闭塞70%以上者,疗效相对较好。虽然这些介入性治疗,已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资料不多,包括颅内外血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置入或与溶栓治疗结合,尚处于研究阶段,缺乏成熟经验。颅脑创伤排全身创伤发生率第二位,但致死率和致残率却位居第一。颅脑创伤病人通常存在意识丧失、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记忆功能障碍和精神功能异常。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临床医师常常使用各种脑保护药物,期盼能够促进病人脑功能的恢复。但目前部分常用药物临床疗效极差,有的甚至有害。脑保护剂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在理论上有一定的依据,但迄今尚未找到经临床研究证明确定有效的制剂。长期以来,临床上出现了大量所谓脑保护药物,此类药物的选择使用也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国外学者已经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将200多种脑保护药物用于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但未能发现任何一种临床有特效的药物。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临床诊治实际情况,《中国颅脑创伤病人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对以下10类药物提出如下意见对超大剂量激素、镁制剂和超大量白蛋白提出了强烈不推荐使用的意见;而常规剂量按药典使用。对尼莫地平、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缓激肽拮抗剂和线粒体功能保护剂不推荐使用。因多种肽类脑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颅脑创伤病人的疗效缺乏一级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建议慎重使用。对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无不良反应,且 价格便宜,药理作用明确的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B6和维生素C,建议推荐使用。因此,临床上强烈盼望新型有效的脑保护药物的出现,用于预防和治疗脑病。对羟基苄叉丙酮,其化学式为=CltlH9O2,分子量为162,其化学结构式(I)如下所示, (I) 目前尚未有对羟基苄叉丙酮应用于脑保护剂、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脑病的报导,通过对羟基苄叉丙酮已知的性质无法推断其是否具有预防和/或治疗脑病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对羟基苄叉丙酮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脑病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对羟基苄叉丙酮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脑病药物中的应用。优选的,对羟基苄叉丙酮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脑损伤疾病药物中的应用。优选的,对羟基苄叉丙酮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优选的,脑血管疾病为脑缺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任一种。优选的,脑血管疾病为脑出血。优选的,对羟基苄叉丙酮与药物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稀释剂混合,组成一种药物组合物。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与其他药物合用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脑损伤疾病药物的应用。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与其他药物合用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脑血管疾病药物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指脑缺血致脑细胞损伤、恢复血液再灌注后,其缺血性损伤反而进一步加重的现象。本专利技术的对羟基苄叉丙酮使用时,可以制成水剂、粉针、片剂或胶囊等,分别采用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口服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动物及实验模型,用量为0. I 80mg/kg。本专利技术所述对羟基苄叉丙酮用于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哺乳动物脑病药物。所述哺乳动物包括人。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体动物实验表明对羟基苄叉丙酮对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梗塞有显著治疗作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实验表明对羟基苄叉丙酮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受损脑细胞,从而发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作用。本专利技术还从神经生化、神经病理学和行为学三个方面,观察和研究对羟基苄叉丙酮对胶原酶所诱导的大鼠脑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对羟基苄叉丙酮在脑缺血再灌注所致小鼠血管性痴呆保护方面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在体动物实验表明对羟基苄叉丙酮单独和联合用药对大鼠脑缺血和脑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注射用对羟基苄叉丙酮在脑保护方面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通过药理研究发现,对羟基苄叉丙酮用作制备治疗脑血管疾病药物应用时,对于脑缺血与脑再灌注损伤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研究从脑生理功能、神经细胞生化及病理形态学等方面表明对羟基苄叉丙酮是一个治疗效果好、毒副反应低的化合物,疗效优于现有的相关脑血管病药物,有可能发展成为治疗脑血管疾病、对抗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和脑损伤的新药。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如此。实施例I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羟基苄叉丙酮对培养脑神经细胞的作用实验。I、实验材料 普通级Sprague Dawley大鼠18只,体重250 280g。多聚赖氨酸为Sigma公司产品;DMEM培养基为Gibco公司产品;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2、神经细胞原代培养 将怀孕15d大鼠水合氯醛麻醉,75%乙醇消毒胸腹部,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胎鼠,剥出,分离两侧皮层组织,用手术刀切成糜状,移入含0. 125%胰蛋白酶的磷酸缓冲液中消化30min(37°C )后弃去消化液,加入含10%胎牛血清,10%马血清,100U/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的DMED培养液,用小口径吸管反复吹打分散,200目细胞筛过滤后,以DMEM调整细胞浓度至IO5个/ml,接种至预先涂有0. 01%多聚赖氨酸的培养皿中,每皿2 ml,置CO2培养箱中37°C孵育,于培养第3天在培养液中加入细胞分裂抑制剂阿糖胞普储备液以抑制非神经元细胞的过度增殖,作用48h后换新鲜培养液,以后每周换液2次,每次更换半量液。3、NMDA诱导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对羟基苄叉丙酮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脑病药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脑病为脑损伤疾病或脑血管疾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脑血管疾病为脑缺血、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任ー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脑血管疾病为脑出血。5.根据权利要求I 4任ー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茹冰吴新荣李健孙智平陈新季波袁进黄涛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