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凯专利>正文

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996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其包括:壳体、带有装料器的料槽、布料装置、分离筛、溢流导板、粗颗粒溜槽、鼓风机、气流导板、鼓风机等、预警灭火器等。为了使闭路气体循环系统的气体得到补偿并保持平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安装旁通管和风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实现均匀地布料,能够有效防止弥散的粉尘的爆炸,能够更有效地分离颗粒状物质,同时具有更高的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质分离,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的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例如,其包括装料器的料槽、布料器、一个分离筛、溢流挡板、出料机构、刮板式运输机构、闭路气体循环系统等(见苏联专利技术证书854462号,1981年8月15日出版)。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1.无法实现均匀地布料;2.无法保证装置的运行安全,因为在气体的作用下将固态颗粒物质的分离的同时必然带来弥散的粉尘,在密闭的装置内弥散的粉尘容易产生爆炸,特别是在鼓入的气体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该装置存在安全隐患。3.无法消除弥散的粉尘在装置内部的凝结和保证分离器内部的一定温度,以使颗粒状物质被充分地被分离。尤其是在被分离物质的湿度较大和分离器内部的气体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地保证将粗颗粒和细颗粒分离的手段。4.在被分离的物质粒度成分分布波动较大和水分较大时,缺少充分地保证将粗颗粒和细颗粒分离的手段。5.缺少对分离介质(气体)的流向和平衡的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按照颗粒状物质的粒度和颗粒比重的大小进行分离的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广泛用于焦化领域对煤的分离,同时也可以用于动力能源工业和其它工业领域内的颗粒状物质进行分离。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包括壳体,带有装料器的料槽,将颗粒状物质均匀地分布在分离筛上的布料装置。本专利技术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设置的两个独立分离筛平行地布置在其内部。在分离筛之间以及每个分离筛的两侧留有长方形的细颗粒溜槽,所述分离筛装有调节细颗粒流流向的细颗粒溜槽的溢流导板,粗颗粒溜槽位于在刮板机作用下的粗颗粒料流的前方。在分离筛的下部设有鼓风机以及分配鼓入气流和流量的气流导板,气流导板的工作角度可以调节。本专利技术装置还包括鼓入热风的热风鼓风机。为了确保安全,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本专利技术设有预警灭火器。为了使闭路气体循环系统的气体得到补偿并保持平衡,本专利技术还安装旁通管和风管。与现有技术中的分离颗粒状物质的分离器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显著的优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从而使装置能够实现均匀地布料。2.由于本专利技术设置了预警灭火器,能够有效防止弥散的粉尘的爆炸。3.由于本专利技术装置设置热风鼓风机,能够防止弥散的粉尘的凝结并保持本专利技术装置内具有一定的温度,能够更有效地分离颗粒状物质。4.本专利技术设置旁通管和风管,能够使闭路气体循环系统的气体得到及时补偿和保持平衡,从而使本专利技术装置运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中的分离筛和细颗粒、粗颗粒溜槽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不带粗颗粒溜槽的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的右视图。图中1-壳体;2-给料槽;3-布料装置;4-风管; 5-旁通管;6-鼓风机;7-细颗粒料槽;8-粉尘沉淀槽;9-粗颗粒溜槽;10-热风鼓风机;11-预警灭火器;12-密封式料尘卸出装置;13-气流导板;14-装料机;15-细颗粒皮带输送机;16-粗颗粒皮带输送机;17-分离筛;18-溢流导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的结构特征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细颗粒溜槽7位于分离筛17的两侧,粗颗粒溜槽9位于粗颗粒料流的前方。料尘落入料尘沉淀箱8。被分离出的细颗粒越过溢流导板进入细颗粒料槽7。如图2所示,颗粒状物质,例如煤块经给料槽2和装料机14进入装置的壳体1内的后部,经布料装置3的布料导板料流被分配到装置后部的两个分离筛17上,在分离筛17上,借助分离筛17的下部鼓入的气体介质的“泉涌”作用和分离筛17上的刮板运输机的运动作用下,料流被向前移动。在料流沿分离筛17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料流中的颗粒根据其粒度和比重大小的不同在料层中发生了运动,发生了颗粒状物质的所谓“假液化”现象。细小颗粒和轻质颗粒浮向料层的上部,粗大颗粒和重质颗粒沉入料层的下部。在经过细颗粒溜槽7的位置时,料层上部的细小轻质颗粒越过分离筛两侧的溢流导板流入而进入细颗粒溜槽7。而未进入细颗粒溜槽的粗颗粒则在刮板机的作用下进入装置后部的粗颗粒溜槽9和粗颗粒皮带输送机16。部分料尘经过分离筛17的孔落入料尘沉淀箱8中,再经密封式料尘卸出装置12被送入细颗粒皮带输送机15上。位于分离筛17两侧的溢流导板是条形的,其条形宽度范围为50-400毫米之间,并且其高度通过调节机构可以进行调节。本专利技术的气流导板位于分离筛17的下部的料尘沉淀箱8中。如图2所示,通过调节气流导板沿转动轴的旋转角度α,可以调节气流在分离筛17下部不同区域的压力和流量分布。本专利技术的分离筛17的筛孔可以是圆形、圆柱形或圆锥形,也可以是它们的任意组合,筛孔均匀分布在分离筛17上,分离筛17的孔是圆形孔时,则孔的上表面直径为2-8毫米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装有鼓入热风的热风鼓风机10。鼓入的热风是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循环系统的气体介质组成部分之一,控制鼓入的热风温度和流量可以实现对本专利技术装置内的循环气体温度的控制,进而实现控制分离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循环系统带有气体平衡和补偿的旁通管5,该旁通管5接在分离装置至鼓风机6的气流管道上。气体循环介质可以是空气或焦炉热废气,或者是其它具有一定温度的气态介质,在本专利技术中,鼓风机6的风量可以通过鼓风机6导向器的风门的开度或者鼓风机6的变频电机的不同转速予以调节。为确保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使用安全,本专利技术设置了预警灭火器11,所述灭火器11的灭火介质采用蒸汽,当本专利技术装置内的气体温度高于某一温度值时,自动控制装置即可以启动灭火蒸汽管道的阀门向本专利技术装置内鼓入蒸汽。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装置,即使颗粒状物质很湿和粒度很大,或者颗粒成分分布波动很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对颗粒状物质的最佳分离效果,并且能够提高本专利技术装置的运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
的专业人员来说,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做出的任何改进或变更都不会超出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其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的给料槽(2),与壳体(1)连通布料装置(3)和鼓风机(6),与鼓风机(6)相连通的风管(4)和旁通管(5),设置在壳体(1)内的分离筛(17),与分离筛(17)相间设置的细颗粒料槽(7)以及设置在分离筛(17)侧面的溢流导板(18),安装在壳体(1)上方的热风鼓风机(10),设置在分离筛(17)右侧的粗颗粒溜槽(9),设置在壳体(1)内分离筛(17)下部的粉尘沉淀箱(8),设置在给料槽(2)下边的装料机(14)安装在壳体(1)内侧的密封式粉尘卸出装置(12)和气流导板(13),设置在壳体(1)上侧的预警灭火器(11)以及下部的细颗粒料皮带输送机(15)和粗颗粒料皮带输送机(16)。2.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导板(13)可以绕自身轴转动。3.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溢流导板(18)的宽度为50-400毫米之间的任意值。4.按照权利要求1的一种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预警灭火器(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颗粒状物质的装置,其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的给料槽(2),与壳体(1)连通布料装置(3)和鼓风机(6),与鼓风机(6)相连通的风管(4)和旁通管(5),设置在壳体(1)内的分离筛(17),与分离筛(17)相间设置的细颗粒料槽(7)以及设置在分离筛(17)侧面的溢流导板(18),安装在壳体(1)上方的热风鼓风机(10),设置在分离筛(17)右侧的粗颗粒溜槽(9),设置在壳体(1)内分离筛(17)下部的粉尘沉淀箱(8),设置在给料槽(2)下边的装料机(14)安装在壳体(1)内侧的密封式粉尘卸出装置(12)和气流导板(13),设置在壳体(1)上侧的预警灭火器(11)以及下部的细颗粒料皮带输送机(15)和粗颗粒料皮带输送机(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凯苏哈鲁科夫Bи巴萨哈夫Mю刘振军郑文华李宝顺王毅刘少华吕京生
申请(专利权)人:陈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