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状硅钾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4986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颗粒状硅钾肥的生产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硅钾肥既能形成颗粒,粘合剂的用量又小,颗粒强度符合标准,同时施用后可在土壤中遇水崩解,释放养分为植物所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颗粒状肥料生产的
,一种特别涉及颗粒状硅钾肥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土壤施用的肥料以粒状肥料为主,市场上常见的尿素、二铵、复合肥等都是颗粒状的,非颗粒状肥料已很难在市场上销售。国家标准中对粒状肥料亦有具体的要求,如对强度的要求一是保证在装卸、运输、施用时不粉化,仍为颗粒状,二是强度不能太大,强度过大,施用到土壤中不易分散开,影响植物的吸收利用,具体指标是强度在6pha-12pha之间。复混(合)肥的造粒过程一般是把氮、磷、钾肥料与粘合剂(粘土或其他配料)按比例混匀,加水在圆盘或滚筒中滚动形成颗粒状,经烘干筛分即为颗粒状肥料。原料中的氮、磷、钾等一般都溶于水(磷肥本身还具有一定的粘性),加入粘结剂后形成颗粒而且有一定的强度,施入土壤后,遇水分散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低浓度复合肥可配入大量的配料,只需一般粘土即可造粒;高浓度复合肥,由于养分含量的限制,不能配入大量不含养分的物质,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多用膨润土、凹凸棒石等作粘合剂。硅钾肥作为肥料本身肥效很显著,但目前的硅钾肥都是粉状,在运输和机械化施用等方面很不方便,更不易进入市场。硅钾肥没有颗粒状产品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是硅钾肥本身不溶于水,又无粘性,成球率低,且易粉碎,强度难于达到标准,同时由于硅钾肥是由低品位的含钾岩石转化生产的,本身有效钾含量只有8-10%,如果加入大量的粘合剂,有效钾含量降低,肥效下降,功效降低,产品也就难于进入市场。第二个原因是硅钾肥是枸溶性的,直接造粒形成的颗粒不溶于水,施入土壤后难于崩解,与植物根系接触面小,不易被作物吸收利用,在土壤里长期甚至几年保持颗粒状,无法发挥肥效,硅钾肥颗粒遇水的分散性成为制约硅钾肥颗粒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由于上述原因,硅钾肥造粒所用的粘合剂就需要具有强度大、粘度大、用量少、还必须能使粒状硅钾肥遇水崩解、与植物根系充分接触、使肥效有效发挥等功效。无机粘合剂如粘土、膨润土、凹凸棒石等均达不到这些要求,有的强度达到了要求,但崩解性差,影响使用;有机粘合剂如石蜡、丙三醇等的实验室试验结果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其成本太高,难于用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使硅钾肥既能形成颗粒,粘合剂的用量又小,强度符合标准,同时施用后可在土壤中遇水崩解,释放养分为植物所吸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在粒状硅钾肥加入变性淀粉作为粘合剂。变性淀粉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0.7-1.5%。所用变性淀粉的吸水率为800-1000倍。本专利技术使用吸水率为800~1000倍(支链化达到90%)的变性淀粉作为造粒粘合剂,这种变性淀粉支链多,其粘性是凹凸棒石的100倍,吸水量800-1000倍(即1公斤变性淀粉可吸水800-1000公斤),粘合硅钾肥形成颗粒后强度可达到标准要求,施用后可大量吸水膨胀,其膨胀力使颗粒分散、崩解,有效地释放肥料养分。具体使用方法是在粉状硅钾肥原料中加入原料总重量0.7~1.5%的变性淀粉搅拌均匀,采用圆盘式(或滚筒式)造粒设备,在喷淋状态下(喷淋水量约为总量的15-20%)连续滚动造粒20分钟左右,经烘干、冷却、筛分、包装即成颗粒(圆球)状硅钾肥成品。这种粒状硅钾肥的强度符合标准要求,膨胀系数、成球效果、粘合性及崩解作用等均与丙三醇相同,价格仅为丙三醇的1/5,因此,以这种变性淀粉为粘合剂生产粒状硅钾肥具有原料来源广、用量少、易于生产应用、成本低廉和效果良好等优点,符合粒状硅钾肥的生产及使用性能要求。具体实施例方式吸水率800倍的变性淀粉1%+细度120目的硅钾肥99%搅拌均匀-圆盘式造粒20分钟(喷淋水量15%)-烘干/冷却-筛分-成品。权利要求1.一种粒状硅钾肥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粒状硅钾肥中加入变性淀粉作为粘合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性淀粉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0.7-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性淀粉的吸水率为800-1000倍。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颗粒状硅钾肥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使硅钾肥既能形成颗粒,粘合剂的用量又小,颗粒强度符合标准,同时施用后可在土壤中遇水崩解,释放养分为植物所吸收。文档编号C05G5/00GK1690023SQ200410010240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30日专利技术者赵风兰 申请人: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粒状硅钾肥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粒状硅钾肥中加入变性淀粉作为粘合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风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