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9147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2 09:11
燃料电池(10)通过第一隔板(14)和第二隔板(16)来夹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2)。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2)具备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26)、阴极侧电极(28)及阳极侧电极(30)。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26)的端部从气体扩散层(30a、28a)的端部向外方突出,并且,所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26)的端部两面由第一保护膜(32)及第二保护膜(33)夹持。第一保护膜(32)的厚度设定成比第二保护膜(33)的厚度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其具备在电解质膜的两侧配设有一对气体扩散层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并通过将所述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与隔板层叠而成。
技术介绍
通常,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采用由高分子离子交换膜构成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该燃料电池利用隔板(双向板)来夹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MEA),该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MEA)在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的两侧分别配设有由催化剂层(电极催化剂)和气体扩散层(多孔质碳)构成的阳极侧电极及阴极侧电极。通常,将该燃料电池层叠规定个数而成的燃料电池组例如作为车载用而使用。在上述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中,使用薄膜状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因此,由于向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施加的反应气体的差压等产生的机械性的应力,而所述固体高分 子电解质膜可能会发生破损。因此,例如已知有日本特开2006-318940号公报所公开的燃料电池。如图7所示,该燃料电池具备燃料电池单体I和夹持该燃料电池单体I的第一及第二隔板2、3。燃料电池单体I具有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4和夹着所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4配设的阴极电极5a及阳极电极6a。在阴极电极5a及阳极电极6a上配设有第一气体扩散层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1.14 JP 2010-0055201.ー种燃料电池,其具备在电解质膜(26)的两侧配设有ー对气体扩散层(28a、30a)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2),并通过将所述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2)与隔板(14、16)层叠而成,所述燃料电池(10)的特征在干, 所述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2)中,所述电解质膜(26)的端部从所述气体扩散层(28a,30a)的端部向外方突出,并且, 所述电解质膜(26)的所述端部两面由第一保护膜(32)及第ニ保护膜(33)夹持,且所述第一保护膜(32)的厚度设定成比所述第二保护膜(33)的厚度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保护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田优大谷辉幸杉浦诚治田中健一相马浩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