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醚结构的全氟磺酸(全氟烷氧基全氟烷基磺酸)及其衍生物以及它们的原料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进一步涉及含有含氟醚磺酸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表面活性剂。本申请对在2009年9月29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09-223975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入其内容。
技术介绍
全氟磺酸及其衍生物(RfSO2X :式中,Rf表示将对应的烃基的氢原子用氟原子取代而成的基团。X表示-0H、卤素原子等)逐渐被用于表面活性剂、产酸剂、离子液体、催化剂等。在全氟磺酸中,特别是具有碳原子数为8的全氟辛磺酰基(C8F17SO2-)结构的物质(PFOS)在化学上稳定,但因此难分解性和对生物体的蓄积性成为问题,开始受到限制。另夕卜,在美国对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全氟磺酸也同样尝试进行限制。因此,需要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更少的替代化合物。作为替代化合物的候选之一,考虑向上述Rf基中导入醚结构制成的Rf2ORf1-结构的化合物。在这里,Rf1和Rf2分别表示将对应的烃基的氢原子用氟原子取代而成的基团。作为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例如作为Rf2ORf1SO2X的制备方法,已知使用全氟乙烯基磺酰氟(CF2 = CFSO2F)和全氟次氟酸酯(RfOF)的方法(专利文献I :特开平6-128216)。但是,使用全氟乙烯基磺酰氟(CF2 = CFSO2F)和全氟次氟酸酯(RfOF)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使用成本高的氟化原料,因原料的沸点低而需要在极低温下操作,无法任意选择直链(n-体)/异构体(i-体),事实上仅为乙磺酰基的基本结构等。对于其它化合物,通常由醇盐和卤代烷(磺酸)合成醚的方法已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9.29 JP 2009-2239751.含氟醚磺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以通式Rh2ORh1SO2Y(式中,Rh1和Rh2分别 为碳原子数I 4的烃基,Y为氟或氯)表示的磺酰卤全氟化,制备具有醚结构的全氟磺酸及其衍生物Rf1ORf2SO2X (式中,Rf1和Rf2为将上述Rh1和Rh2基中的氢原子用氟原子取代而成的基团,X为-0H、烷氧基或卤素)。2.权利要求I的含氟醚磺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就上述磺酰卤而言, 当上述Rh2为碳原子数I的烃基时,上述Rh1为碳原子数3的烃基(直链及支链状), 当上述Rh2为碳原子数3的烃基(直链)时,上述Rh1为碳原子数I的烃基、碳原子数3的烃基(直链及支链状)或碳原子数4的烃基(直链及支链状), 当上述Rh2为碳原子数4的烃基(直链)时,上述Rh1为碳原子数I的烃基或碳原子数3 的烃基(直链及支链状)。3.权利要求I或2的含氟醚磺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干,上述磺酰卤为磺酰氟(Rh2ORh1SO2F),将所述磺酰氟加入氢氟酸中,制成含有氢键络合物的溶液,将其与F2气一同供给到反应溶剂中,在液相中全氟化,制备具有醚结构的全氟磺酸及其衍生物Rf1ORf2SO2X (式中,Rf1和Rf2为将上述Rh1和Rh2基中的氢原子用氟原子取代而成的基团,X为-0H、烧氧基或卤素)。4.权利要求I或2的含氟醚磺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磺酰卤为磺酰氯(Rh2ORh1SO2CI),将所述磺酰氯加入氢氟酸中,在转换成磺酰氟的同时,制成含有氢键络合物的溶液,将其与F2气一同供给到反应溶剂中,在液相中全氟化,制备具有醚结构的全氟磺酸及其衍生物Rf1ORf2SO2X (式中,Rf1和Rf2表示将上述Rh1和Rh2基中的氢原子用氟原子取代而成的基团,X为-0H、烷氧基或卤素)。5.权利要求I或2的含氟醚磺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磺酰卤为磺酰氟(Rh2ORh1SO2F),上述全氟化通过将上述磺酰氟在无水氢氟酸中电解氟化进行。6.权利要求3或4的具有醚结构的全氟磺酸及其衍生物Rf1ORf2SO2X的制备方法,其中,向液相氟化反应液中预先加入NaF或KF作为氢氟酸的吸附剂,使其悬浮以进行反应。7.权利要求I 6中任ー项的具有醚结构的全氟磺酸及其衍生物Rf1ORf2SO2X的制备方法,其中,使用碱和醇R3OH将反应液中的氟化反应生成物(Rf2ORf1SO2F)转换为磺酸酯(Rf2ORf1SO2OR3)后,通过蒸馏进行分离、纯化。8.具有醚结构的烃磺酰氟(烷氧基烷基磺酰氟)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エ序使通过CH3OMX2H5OM或碳原子数3 4的直链及支链状醇与金属M、M_H、CH3O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屋光夫,本田常俊,大森浩太,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三菱综合材料电子化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