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ー种发光二极体及其金属支架;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是关于ー种具有散热效果及高出光率的发光二极体及其金属支架。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体具有低功耗及使用寿命长等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景观装饰、室内照明、商业空间、大众运输、汽车、电脑、手机等领域。一般而言,以目前主流的5630封装体看来(即支架尺寸为长5. 6mm宽3. Omm),其虽然具有散热设计,但随着客户需求提升,其发光效率与散热设计已明显不足。发光二极体封装制程的主要课题有出光率及散热两部分。 如图I所示,已知的发光二极体主要包括碗杯30、树脂封装体50及发光二极体晶片70。其中碗杯30配置有电极10,该发光二极体晶片70与碗杯30的电极10形成电性连接。此种发光二极体因为其树脂封装体50与外部介质折射率的差异,造成光线在发光二极体的树脂封装体50中产生全反射。经过多次反射后,能量被碗杯30大幅吸收,造成整体出光效率不佳。若加设如聚邻苯ニ甲酰胺(polyphthalamide, PPA)等高分子材料在碗杯30内面作为反射体,则容易发生黑化问题而造成光衰减。在其他已知做法中,在电极上使用金属反射体则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08 TW 1001076741.ー种发光二极体金属支架,包含 一平台部,具有一台面及位于该台面相对两侧的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 ー散热部,自该平台部背向该台面延伸形成,并具有曝露的ー散热面;以及 一第一反射翼及一第二反射翼,分别自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朝向离开该台面的方向延伸形成;其中该第一反射翼及该第二反射翼分别具有一反射面与该台面所在平面夹有ー预设角度,且该散热面突出于该第一反射翼及该第二反射翼的与该反射面相背的一底面以形成一落差。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二极体金属支架,其中散热部包含有ー侧壁设置于该散热面侧边并连接该平台部,该第一反射翼连接该侧壁靠近该平台部的ー跟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体金属支架,其中该第一反射翼及该侧壁的交界位置沿该跟部形成一凹槽。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二极体金属支架,其中该第一反射翼及该台面的交界位置形成ー颈部结构,该颈部结构的宽度小于该第一反射翼的宽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体金属支架,其中该颈部结构的两侧分别形成一半开放式穿孔。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二极体金属支架,其中该第一反射翼及该台面的交界位置沿该第一侧边形成一凹槽。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二极体金属支架,进ー步包含 一第一电极座,自该平台部的一第三侧边向外延伸形成;以及 一第二电极座,设置与该平台部的一第四侧边相対,且与该第四侧边间夹ー间隔; 其中该第三侧边及该第四侧边为该平台部的相对ニ侧边,且分别位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之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二极体金属支架,其中该散热部的至少部分由该第一电极座背向该台面延伸形成。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二极体金属支架,其中该反射面上形成有复数反射结构,该复数反射结构围绕该台面分布。10.ー种发光二极体,包含 一如权利要求I至9其中之一所述的发光二极体金属支架; ー发光晶片,设置于该台面上; 一碗杯结构,自外侧包覆该发光二极体金属支架以遮蔽该第一反射翼及该第二反射翼的该底面,并露出该散热部的该散热面;其中该碗杯结构具有一杯壁,该杯壁具有一内表面连接于该第一反射翼及该第二反射翼的该反射面。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二极体,其中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晋彰,许峰荣,王君伟,梁建钦,
申请(专利权)人: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