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仲伟军专利>正文

卧式双锅筒无耐火材料筑炉的高效节能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83734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02:14
一种卧式双锅筒无耐火材料筑炉的高效节能锅炉,包括上锅筒、下锅筒和炉膛,上、下锅筒之间通过若干排对流管束连接,外隔墙、中间隔墙、内隔墙均采用水管式结构,并装配鳍片和/或铸铁挂片的方法,炉膛设置在内隔墙的外部,由上集箱、下集箱、炉排、并通过外水管墙构成炉膛,在炉膛的前部设置为燃烧室,炉膛的后部设置为高温烟室,高温烟室内竖向设有若干根高温过水管,采用三回程燃烧结构。出烟口依次与热风室、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烟囱相接,也可以加装烟气净化池。用热风室的热风向炉膛供风,用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高温水给锅炉补水,可极大提高热能利用率,蒸汽产出高,热效率高。整体重量轻,吊装、运输及安装方便省时,节省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炉,特别是一种卧式双锅筒无耐火材料筑炉的高效节能锅炉
技术介绍
传统的固定炉排手工司炉的锅炉,都是单锅筒结构,在炉膛内用耐火砖砌筑多道±啬,以达到燃烧的目的。在锅筒外所布置的水冷壁管的上下排之间用铺设耐火水泥的方法,以形成二回程通道。再通过前烟箱进入三回程烟管排出。在外水冷壁管的外边,用大量的耐火砖砌筑保温墙,再在墙外装填保温层。浪费极大。传统手工司炉固定炉排的锅炉结构落后在于,要想达到设计出力,必须大量布置受热面,且受热面的利用率非常低,只占所布置的受热面的百分之六十。传统手工司炉固定炉排的锅炉结构落后还在于,钢耗量大、耐火材料用量多、体积大、自重大、煤耗大、热效率低、运输费用高等。还在于锅炉房建造要求及费用高,锅炉尾部·配置设备费用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锅炉整体重量轻,吊装、运输及安装方便省时,热效率高的卧式双锅筒无耐火材料筑炉的高效节能锅炉。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卧式双锅筒无耐火材料筑炉的高效节能锅炉,包括上锅筒、下锅筒和炉膛,其特点是上、下锅筒之间通过若干排对流管束连接,外侧一排对流管束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构成外隔墙,中间一排对流管束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形成中间隔墙,内侧一排对流管束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形成内隔墙,炉膛设置在内隔墙的外部,每排对流管束的前端管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形成前端墙,每排对流管束的后端管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形成后端墙; 所述的炉膛包括上集箱、下集箱和炉排,炉排由若干平行设置的炉排管构成,炉排管的一端与下锅筒相接,炉排管的另一端与下集箱相接,上、下集箱之间通过外水管墙相接,外水管墙由炉膛顶部和炉膛外墙部构成,上集箱与上锅筒之间通过上部水管墙相接,炉排的前部横管向上设有若干前立管与外水管墙的炉膛顶部前边管相接,在相邻前立管之间、前立管与内隔墙之间、前立管与炉膛外墙部之间通过连接构件形成炉膛前板; 在炉膛的前部设置为燃烧室,炉膛的后部设置为高温烟室,在燃烧室与高温烟室之间设有挡煤板,燃烧室内的炉排管为前排管,相邻前排管之间装有活动的铸铁炉排片,高温烟室的炉排管为后排管,相邻后排管之间通过连接构件封闭,后排管与所述外水管墙的炉膛顶部的水管一一对应设置,在后排管上都设有若干根高温过水管,高温过水管向上与相应的炉膛顶部的水管相接; 最后一根后排管上的高温过水管为墙板过水管,相邻墙板过水管之间、墙板过水管与内隔墙之间、墙板过水管与炉膛外墙部之间通过连接构件形成炉膛后板; 以燃烧室和高温烟室为第一回程烟气通道,内隔墙和中间隔墙之间设置为第二回程烟气通道,中间隔墙和外隔墙之间设置为第三回程烟气通道,正对高温烟室的内隔墙上设有第一过烟口,中间隔墙的前部设有第二回程烟气通道与第三回程烟气通道相联通的第二过烟口,在第三回程烟气通道后端的后端墙处设有出烟口; 上锅筒与下集箱之间设有下降水总管。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外水管墙的炉膛外墙部和/或炉膛前板处设有炉门。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上锅筒上设有加水管,加水管设在上锅筒内的加注口设置在下降水总管的端口处。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炉排管靠近下锅筒处设有向上的弯头,弯头的上端与下锅筒相接。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连接构 件包括管与管之间的连接鳍片和铸铁挂片。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出烟口与热风室相接,热风室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与烟 相接, 热风室的侧部通过由热风管和鼓风机组成的送风机构与炉膛的燃烧室相通。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出烟管经引风机与烟气净化池相通,烟气净化池的出烟口与烟囱相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水管式炉壁和水管式隔墙组成三回程燃烧结构,并且炉壁和隔墙的管与管之间大量采用鳍片连接,既达到了密封炉体外墙和前后墙及中间回程隔墙的目的,同时加大受热面布置,最大限度地利用受热面吸热,加大蒸汽产出,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其优点还在于,无需任何耐火材料筑炉,以出力二吨的锅炉为例;可节省各种耐火材料约8 —10吨。且整体重量可减少近12吨。在锅炉的纵横双向布置加燃料炉门,方便了操作。传统的炉门都纵向布置,由于炉膛深度大,操作较困难。另外,在锅炉的尾部增加了热风室和节能装置,用热风室300多度的热风向炉膛供风,可极大地提高炉膛温度,加快燃料的预热,对燃料的充分燃烧起到了关键作用。节能装置的合理配置,对烟气的余热回收,减少热损失,同样是关键。通过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内的储水温度可达85— 90度,用这个温度的水给锅炉补水,能极大地增加锅炉出力并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锅炉整体重量轻,吊装、运输及安装方便省时,节省费用。与传统的同类产品安装相比,安装时间可节省百分之六十,安装费用可节省百分之八十,仅此一项,即可为用户节省资金万元以上。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总图。图2为炉体剖面图。图3为前(后)端墙端的结构图。图4为三回程燃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带烟气净化池的结构总图。图6为图5的俯视总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卧式双锅筒无耐火材料筑炉的高效节能锅炉,包括上锅筒6、下锅筒2和炉膛,外部包覆有保温隔热层5,上、下锅筒之间通过若干排对流管束13连接,外侧一排对流管束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构成外隔墙14,中间一排对流管束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形成中间隔墙17,内侧一排对流管束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形成内隔墙15,炉膛设置在内隔墙的外部,每排对流管束的前端管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形成前端墙22,每排对流管束的后端管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形成后端墙23。所述的炉膛包括上集箱4、下集箱I和炉排,炉排由若干平行设置的炉排管20构成,炉排管20的一端与下锅筒2相接,炉排管20的另一端与下集箱I相接,上、下集箱之间通过外水管墙相接,外水管墙由炉膛顶部18和炉膛外墙部19构成,上集箱4与上锅筒6之间通过上部水管墙16相接,炉排的前部横管向上设有若干前立管与外水管墙的炉膛顶部前边管相接,在相邻前立管之间、前立管与内隔墙之间、前立管与炉膛外墙部之间通过连接构件形成炉膛前板21。在炉膛的前部设置为燃烧室,炉膛的后部设置为高温烟室,在燃烧室与高温烟室之间设有挡煤板29,燃烧室内的炉排管为前排管27,相邻前排管之间装有活动的铸铁炉排片28。在炉排管的两端和中间内侧,装配有活动支板,并在支板上装配有数量众多的长方孔的铸铁炉排片,以保证通风,保证落渣。高温烟室的炉排管为后排管26,相邻后排管之间通过连接构件封闭,并布置有清灰孔。后排管26与所述外水管墙的炉膛顶部18的水管一一对应设置,在后排管26上都设有若干根高温过水管25,高温过水管25向上与相应的炉膛顶部的水管相接。最后一根后排管26上的高温过水管为墙板过水管,相邻墙板过水管之间、墙板过水管与内隔墙之间、墙板过水管与炉膛外墙部之间通过连接构件形成炉膛后板24。以燃烧室和高温烟室为第一回程烟气通道,内隔墙15和中间隔墙17之间设置为第二回程烟气通道,中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双锅筒无耐火材料筑炉的高效节能锅炉,包括上锅筒、下锅筒和炉膛,其特征在于上、下锅筒之间通过若干排对流管束连接,外侧ー排对流管束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构成外隔墙,中间ー排对流管束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形成中间隔墙,内侧ー排对流管束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形成内隔墙,炉膛设置在内隔墙的外部,每排对流管束的前端管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形成前端墙,每排对流管束的后端管及管与管之间的连接构件形成后端墙; 所述的炉膛包括上集箱、下集箱和炉排,炉排由若干平行设置的炉排管构成,炉排管的一端与下锅筒相接,炉排管的另一端与下集箱相接,上、下集箱之间通过外水管墙相接,外水管墙由炉膛顶部和炉膛外墙部构成,上集箱与上锅筒之间通过上部水管墙相接,炉排的前部横管向上设有若干前立管与外水管墙的炉膛顶部前边管相接,在相邻前立管之间、前立管与内隔墙之间、前立管与炉膛外墙部之间通过连接构件形成炉膛前板; 在炉膛的前部设置为燃烧室,炉膛的后部设置为高温烟室,在燃烧室与高温烟室之间设有挡煤板,燃烧室内的炉排管为前排管,相邻前排管之间装有铸铁炉排片,高温烟室的炉排管为后排管,相邻后排管之间通过连接构件封闭,后排管与所述外水管墙的炉膛顶部的水管一一对应设置,在后排管上都设有若干根高温过水管,高温过水管向上与相应的炉膛顶部的水管相接; 最后ー根后排管上的高温过水管为墙板过水管,相邻墙板过水管之间、墙板过水管与内隔墙之间、墙板过水管与炉膛外墙部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伟军
申请(专利权)人:仲伟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