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8361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1 02:05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本体,本体上设置有一灯罩、一散热器以及一调整片。灯罩包覆住本体的一发光二极管模块,并且可相对本体转动。散热器具有多个散热鳍片遮蔽住灯罩的部分下缘,相邻两散热鳍片之间具有一间隙。调整片对应于灯罩下缘,并且可通过灯罩带动而调整间隙的宽度,藉以控制发光装置产生的光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
技术介绍
相较于传统白炽灯泡而言,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在使用上仅需耗费极小电能,便可产生出高亮度的光线,并且具有驱动电压低、反应速度快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目前发光二极管已被广泛的应用在日光灯、吸顶灯、探照灯、筒灯以及灯泡等照明装置上。一般在发光二极管灯泡的设计上,主要包含一散热本体,并且在散热本体上设置一基座及一连接座,基座上具有一电路板,并且于电路板上以表面黏着(surface mountingtechnology, SMT)方式设置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然后再于基座上设置一包覆住多个发光二极管的球型灯罩,以构成一灯泡结构。连接座内部设置有一电性连接于多个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连接部外围则设置一螺旋导电部,用以锁固于一灯座上,以便于电性连接于一外部电源,使外部电源可经由导电部及驱动电路将电能传递至多个发光二极管。由于发光二极管在运作时容易产生大量的热能,因此为了避免这些热能囤积于电路板上,造成发光二极管因过热而导致大幅度的光衰减、寿命减短以及效率降低的问题。目前一般业者所使用的散热方式,大多是在散热本体上设置多个散热鳍片。多个散热鳍片是环绕于散热本体表面,并且在相邻二散热鳍片之间具有一间隙,以做为空气流通的散热通道。同时,为了增加散热鳍片所能提供的散热面积,通常会在散热本体上排列相当数量的散热鳍片,并且以散热鳍片上接触面积较小的侧边连接于散热本体上,藉以让散热鳍片在散热通道内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期能进行大面积的热交换作用。然而,随着散热鳍片的数量增加,将导致散热通道的宽度变得愈来愈窄,致使热对流效果变差而无法将热能导引至外界环境,进而造成散热本体的散热效率降低,更有甚者,将导致散热本体丧失其散热功能。此外,目前在这种设置有散热鳍片的发光二极管灯泡中,为了能够达到有效降低温度的目的,通常在灯罩及散热鳍片的设置上,会在散热本体表面设有一凹穴,散热鳍片即环设于散热本体上对应于此凹穴的外表面,而灯罩则卡合于此凹穴内,使灯罩仅用一上表面露出于散热本体外,用以让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可经由灯罩投射至外界环境,并使灯罩可受到散热鳍片的围绕,以期提供较佳的散热效果。这种设置方式虽能达到提升散热效率的目的,但是在光线穿透灯罩后,由于受限于凹穴内壁面的阻挡,使发光二极管灯泡仅具有单一方向的输出光型,而不适用于广角度的照明设备上。另有一种发光二极管灯泡,为了能具有较广角度(例如120度角)的输出光型,于是将电路板及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散热本体的表面上,并且将散热鳍片设置于散热本体上相邻于电路板的侧面上,因此当灯罩包覆住发光二极管及电路板时,灯罩是位于散热本体表面,而散热鳍片则环绕于散热本体外围,并且位于灯罩下方,以避免散热鳍片遮蔽住灯罩的下缘表面而对发光二极管灯泡的输出光型造成干扰。虽然这种发光二极管灯泡可具有约120度的输出光型。由于散热鳍片无法直接地针对灯罩表面提供散热作用,因此容易造成散热效果受到限制。同时,上述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泡中,无论是哪一种散热鳍片的设置方式,其所构成的灯泡结构皆仅具有单一种输出光型。因此,在使用上无法依据需求来调整发光二极管灯泡的输出光型,导致发光二极管灯泡在不同形式的照明设备的应用上受到严重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藉以改进现有发光二极管灯泡在使用上无法调整输出光型,以及现有发光二极管灯泡为了能具有广角度的输出光型,而必需牺牲散热效率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发光装置,包括有一本体、一灯罩、一散热器以及一调整片。本体具有一发光二极管模块,灯罩包覆住发光二极管模块。散热器设置于本体上,散热器具有多个散热鳍片遮蔽住灯罩的部分下缘,且两相邻散热鳍片之间具有一间隙。调 整片可相对本体转动,以调整间隙的宽度,进而控制发光装置产生的光型。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发光装置,可通过调整片相对散热鳍片转动,而调整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的输出光型,因此使发光装置可视实际上的使用需求,而适用于不同形式的灯具中,并且通过散热鳍片遮蔽住灯罩下缘的设置方式,让发光装置除了可调整输出光型夕卜,也能维持散热器对发光二极管模块所提供的散热效能。因此,相较于现有发光二极管灯泡,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发光装置兼具有可调式输出光型及良好的散热效能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I 发光装置10 本体120 基座122发光二极管模块1222发光二极管1224 反光片124止挡部1242 沟槽126卡合部140连接座142导电部144扣合组件146 电路模块30灯罩320开口50散热器520套接部522穿孔540散热鳍片70调整片720缺口 740弹片d 间隙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畴。如图I和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发光装置1,其包括有一本体10、一灯罩30、一散热器50以及一调整片70。本体10包含一基座120及一连接座140,基座120是由具有良好热传导性质的材料所组成,例如为铝及铜等导热材料所组成,用以做为中心导热柱。基座120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发光二极管模块122,发光二极管模块122是在一电路板上电性设置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1222,并且于电路板上设置有一反光片1224。反光片1224具有对应于发光二极管1222的透孔,使发光二极管1222可穿过透孔而露出于反光片1224表面。基座120上并设置有至少一止挡部124,其可以是但不局限于以单一止挡部124环绕于基座120表面的方式设置于基座120上,或者是以多个止挡部124间隔设置于基座120表面。此外,基座120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合部126,卡合部126设置于止挡部124相对发光二极管模块122的另一侧,卡合部126是用以供连接座140结合于基座120上,因此卡合部126可以是但并不局限于设置在基座120的相对二侧,并且贯穿或未贯穿基座120内表面的二凹槽126 (如图I所示),或者是环绕设置于基座120内表面,但未贯穿基座120内表面的沟渠(未图示)等,此仅是卡合部126设置于基座120上的方式不同,但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连接座140具有一导电部142及一扣合组件144,导电部142及扣合组件144分别设置于连接座140的相对二端,导电部142具有多个螺纹,藉以锁合于一灯座(图中未示)上,用以电性连接于一外部电源。扣合组件144对应于基座120的卡合部126,连接座140是通过扣合组件144结合于卡合部126,而与基座120相互接合,以构成发光装置I的本体10。因此,连接座140的扣合组件144的结构形态匹配于基座120的卡合部126的结构形态,例如图I所示,当基座120的卡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本体,具有ー发光二极管模块; 一灯罩,包覆住该发光二极管模块; ー散热器,设置于该本体上,该散热器具有多个散热鳍片,该多个散热鳍片遮蔽住该灯罩的部分下缘,并且相邻两散热鳍片之间具有ー间隙;以及 一调整片,相对该本体转动,以调整该间隙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基座及ー连接座,该发光二极管模块设置于该基座的ー侧面上,该连接座能够拆卸地接合于该基座相对该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另ー侧,并且于该连接座上设置有ー导电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干,该基座具有至少ー凹槽,该连接座具有至少ー扣合组件,该连接座接合于该基座,该至少一扣合组件卡合于该凹槽内。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宏达
申请(专利权)人: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