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模具灌嘴及采用此灌嘴的冷流道塑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78097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0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胶模具灌嘴,所述灌嘴成台阶圆柱状,所述灌嘴包括头部和与该头部邻接的主体部及自头部贯穿该主体部的塑胶主流道,所述灌嘴头部与主体部为同轴圆柱且头部直径大于主体部直径,所述主体部分为与头部连接的本体1和灌嘴底部的本体2,所述头部端面上以中心线对称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两个自头部延伸至本体2并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相连通的竖槽,两竖槽在灌嘴本体2内通过绕主流道的环形槽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塑胶模具灌嘴结构,大大缩短成型周期来节约成本,达到节能降耗质优的目的,从而使产品有相当好的外观与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流道塑胶模具领域,具体涉及ー种塑胶模具灌嘴及采用此灌嘴的冷流道塑胶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掌上电子产品多采用塑胶壳体或铝镁合金壳体,这些壳体大都外观精美、手感良好,而在生产流程中,这些壳体多通过模具完成其成型过程,因此,模具成型过程直接关系到这些壳体的美观程度。 模具成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熔胶注入到模具的型腔内,冷却成型;开模顶出成型产品。冷却成型作为模具成型过程中的重要ー环,冷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型产品的美观程度,在现有技术中,对成型产品的冷却多通过模具内的水路来实现。目前的冷却水路多设于模具内型腔周围的位置上,熔胶注入到型腔后,由于此时其周围冷却水路内的水体处于不断流动循环的过程中,故可迅速降低熔胶的温度,从而加速产品的成型过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1833542U公开的冷流道模具,它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垫板以及型芯,所述的垫板、下模板以及型芯之间形成模腔,所述的上模板和垫板中安装有浇ロ套,所述的浇ロ套内设有主流道,所述的主流道上端的直径大于下端的直径。其制造和使用成本要比热流道模具低得多。随着模具制造业越来越发达,竞争越来越激烈,节省成本成为各制造商追求利润的ー种方法之一,对塑胶产品而言,缩短成型周期显得尤其重要,其中冷却时间的缩短是缩短成型周期的最显著的方法,目前大部分制造商仅考虑到让产品冷却80%就取出,此时料头才开始冷却,相当软,成型时很易将料头拉断在模具中,只能通过采用小直径的料头或小直径的顶针通过加热后迅速插入已断料头中,等其冷却后再将断了的料头带出来,有时需重复多次方可取出,更有甚者需下模后修,这样一来,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塑料成型过程中可以加快料头冷却速度的塑胶模具灌嘴及采用该灌嘴的射出成型塑胶模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塑胶模具灌嘴,所述灌嘴成台阶圆柱状,所述灌嘴包括头部和与该头部邻接的主体部及自头部贯穿该主体部的塑胶主流道,所述灌嘴头部与主体部为同轴圆柱且头部直径大于主体部直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为与头部连接的本体I和灌嘴底部的本体II,所述头部端面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ロ,两个自头部延伸至本体II并分别与进水口、出水ロ相连通的竖槽,两竖槽在灌嘴本体II内通过绕主流道的环形槽相连通。进ー步,所述头部端面上以中心线对称设置进水口和出水ロ。进ー步,所述两竖槽通过水平通道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ロ相连通。进ー步,所述环形槽由防水圈II密封形成。进ー步,所述水平通道与灌嘴头部侧面间通过堵头I密封。进ー步,所述竖槽灌嘴头部上端面间通过堵头II密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射出成型塑胶模具,包括上部母模侧和下部公模侧,所述母模侧从上至下为母模固定板和母模板,所述公模侧从上至下为公模板、垫脚、顶针固定板、顶针板和公模固定板,所述母模固定板下方装有灌嘴,所述灌嘴成台阶圆柱状,所述灌嘴包括头部和与该头部邻接的主体部及自头部贯穿该主体部的塑胶主流道,所述灌嘴头部与主体部为同轴圆柱且头部直径大于主体部直径,所述主体部分为与头部连接的本体I和灌嘴底部的本体II,所述头部端面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ロ,两个自头部延伸至本体II井分别与进水口、出水ロ相连通的竖槽,两竖槽在灌嘴本体II内通过绕主流道的环形槽相连通。进ー步,所述灌嘴头部端面的进水口和出水ロ通过母模固定板内左右水道分别接入进水和出水。进ー步,所述母模固定板内左右水道通过防水圈I分别与灌嘴头部端面的进水口和出水ロ相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干I.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塑胶模具灌嘴结构,大大缩短成型周期来节约成本,达到节能降耗质优的目的,从而使产品有相当好的外观与性能,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追求较高的利润迈进走出了重要的一歩。2.成型后平面度由现有技术的O. 4mm改进为约O. 1mm。3.由公、母模侧各一路循环水改为公、母模侧除各一循环水外,母模侧另加两直通水及灌嘴运水,提闻了冷却效率,节约成本;提闻广能。4.现有技术中时常发生的断料头情况不再发生。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灌嘴与母模固定板装配2为本专利技术灌嘴与母模固定板爆炸3为本专利技术灌嘴A向剖面4为本专利技术灌嘴A向剖面图的局部放大图B其中1-母模固定板,2-防水圈I,3-堵头I,4-防水圈11,5_堵头II,6-灌嘴本体I,7-灌嘴本体II,8-进水孔,9-出水孔,10-灌嘴头部,11-环形槽,12-竖槽,13-水平通道,14-塑胶主流道。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塑胶模具灌嘴,所述灌嘴成台阶圆柱状,所述灌嘴包括灌嘴头部10和与该头部邻接的主体部(包括灌嘴本体16,灌嘴本体117)及自头部贯穿该主体部的塑胶主流道14,所述灌嘴头部10与主体部6、7为同轴圆柱且头部直径大于主体部直径,所述主体部分为与头部连接的灌嘴本体I和灌嘴底部的灌嘴本体II,所述头部端面上设置进水孔8和出水孔9,两个自头部延伸至灌嘴本体117并分别与进水孔8、出水孔9相连通的竖槽12,两竖槽12在灌嘴本体117内通过绕主流道的环形槽11相连通。 本专利技术的塑胶模具灌嘴结构,从母模固定板上ー侧打水孔,通过防水圈接入本专利技术的塑胶模具灌嘴,穿过其内部水路再通过防水圈接到母模固定板的另ー侧。母模侧采用双层水路,ー层为循环水,另ー层为在易变形区与难冷却区的母模侧加直通运水。公母模的循环水単独接模温机通过母模侧固定板的水及母模侧直通水采用常温水。所述灌嘴头部端面上以中心线对称设置进水孔8和出水孔9。所述两竖槽通过水平通道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ロ相连通。所述环形槽由防水圈II密封形成。所述水平通道与灌嘴头部侧面间通过堵头I密封。所述竖槽灌嘴头部上端面间通过堵头II密封。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ー种射出成型塑胶模具,包括上部母模侧和下部公模侧,所述母模侧从上至下为母模固定板和母模板,所述公模侧从上至下为公模板、垫脚、顶针固定板、顶针板和公模固定板,所述母模固定板下方装有灌嘴,所述灌嘴成台阶圆柱状,所述灌嘴包括头部和与该头部邻接的主体部及自头部贯穿该主体部的塑胶主流道,所述灌嘴头部与主体部为同轴圆柱且头部直径大于主体部直径,所述主体部分为与头部连接的本体I和灌嘴底部的本体II,所述头部端面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ロ,两个自头部延伸至本体II并分别与进水口、出水ロ相连通的竖槽,两竖槽在灌嘴本体II内通过绕主流道的环形槽相连通。所述灌嘴头部端面的进水口和出水ロ通过母模固定板内左右水道分别接入进水和出水。所述母模固定板内左右水道通过防水圈I分别与灌嘴头部端面的进水口和出水ロ相接。 尽管通过參照专利技术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模具灌嘴,所述灌嘴成台阶圆柱状,所述灌嘴包括头部和与该头部邻接的主体部及自头部贯穿该主体部的塑胶主流道,所述灌嘴头部与主体部为同轴圆柱且头部直径大于主体部直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为与头部连接的本体I和灌嘴底部的本体II,所述头部端面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两个自头部延伸至本体II并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相连通的竖槽,两竖槽在灌嘴本体II内通过绕主流道的环形槽相连通。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塑胶模具灌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端面上以中心线对称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塑胶模具灌嘴,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竖槽通过水平通道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通。4.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塑胶模具灌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由防水圈II密封形成。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模具灌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通道与灌嘴头部侧面间通过堵头I密封。6.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塑胶模具灌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槽灌嘴头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易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