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装机用灌装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4744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1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装机用灌装头,至少包括安装在气缸安装座内的气缸、与所述气缸联动的拉杆,其还包括:灌装头三通,所述灌装头三通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灌装头三通的主管上端连接到所述气缸安装座的下端,所述灌装头三通的主管下端连接到灌装嘴的上端,所述灌装头三通的支管从上向下地倾斜设置于所述灌装头三通的主管,所述拉杆延伸穿过所述灌装头三通的主管,使得所述拉杆端部的阀芯位于所述灌装嘴内;所述灌装嘴在靠近出口处形成能被所述阀芯封闭的缩颈部;所述气缸安装座与所述灌装头三通主管上端通过第一卡箍进行固定,并且所述灌装头三通主管下端与所述灌装嘴通过第二卡箍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内部无死角、拆装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灌装机
,尤其涉及一种灌装机用灌装头
技术介绍
目前,药品生产企业多采用活塞式灌装机进行灌装,并通过活塞在料缸内的来回移动完成对灌装机料缸的清洗。但是,由于现有的活塞式灌装机的灌装头将灌装头三通支管与灌装嘴垂直设置,灌装头三通与灌装嘴之间存在死角,采用上述的清洗方式清洗后无法达到GMP标准。为了满足GMP标准,往往需要将灌装机拆卸清洗干净后,再安装,拆卸安装时需要多种专用工具,费时费力,拆装效率低。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究一种使用方便、内部无死角、拆装简单的灌装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内部无死角、拆装简单的灌装机用灌装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灌装机用灌装头,至少包括安装在气缸安装座内的气缸、与所述气缸联动的拉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装头三通,所述灌装头三通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灌装头三通的主管上端连接到所述气缸安装座的下端,所述灌装头三通的主管下端连接到灌装嘴的上端,所述灌装头三通的支管从上向下地倾斜设置于所述灌装头三通的主管,所述拉杆延伸穿过所述灌装头三通的主管,使得所述拉杆端部的阀芯位于所述灌装嘴内;所述灌装嘴在靠近出口处形成能被所述阀芯封闭的缩颈部;所述气缸安装座与所述灌装头三通主管上端通过第一卡箍进行固定,并且所述灌装头三通主管下端与所述灌装嘴通过第二卡箍进行固定。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灌装头三通支管与所述灌装头三通主管之间的倾斜角度为30°至45°之间。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灌装头三通主管与所述灌装嘴连接的一端内还设置有导向圈,所述拉杆穿设于所述导向圈。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阀芯的外侧还设置有密封圈。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拉杆上端形成球形头部,所述气缸的活塞下端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球形头部能经由所述开口进入和离开所述卡槽,从而可拆卸地将所述拉杆连接到所述气缸的活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结构设计,将灌装头三通支管倾斜设置于灌装头三通主管,从而在保留灌装头现有功能的同时,避免了三通内产生死角的可能,解决了灌装头内物料残留的可能,减低了灌装头的清洗难度,节约了清洗时间和清洗成本,降低了成本。由于本技术的结构设计,通过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对相应的连接部件进行固定连接,安装、拆卸时都不需要采用专用的工具即可对其进行装卸,提高了安装、拆卸的效率,节约了时间,减低了成本。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拆卸后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灌装机用灌装头,包括安装在气缸安装座6内的气缸1以及与气缸联动的拉杆2。拉杆2的上端形成球形头部21,卡设在气缸活塞下端的卡槽22内。如图2所示,该卡槽22的侧面(图中所示为左侧)设有开口23,球形头部21可以从开口23进入和离开该卡槽22。灌装头三通3连接到气缸安装座6上。灌装头三通3包括主管31和支管32。灌装头三通3的主管31上端连接到气缸安装座6的下端,灌装头三通的主管31下端连接到灌装嘴4的上端,灌装头三通支管32从上向下地倾斜设置于灌装头三通主管31。气缸安装座6与灌装头三通主管31上端通过第一卡箍7进行固定。拉杆2延伸穿过灌装头三通的主管31。作为优选,灌装头三通支管32与灌装头三通主管31之间的倾斜角度为30°至45°之间。将灌装头三通支管32倾斜地设置于灌装头三通主管31,物料通过支管32进入主管31时得以保持一定的流速,避免了三通内产生死角的可能(即无流速为零的区域),解决了灌装头内物料残留的可能,减低了灌装头的清洗难度,节约了清洗时间和清洗成本,降低了成本。灌装头三通主管31与灌装嘴4通过第二卡箍8进行固定,拉杆2延伸穿过灌装头三通主管31,使得拉杆2端部的阀芯5位于灌装嘴4内。与主管31连接的灌装嘴的入口端41的内径大于灌装嘴出口处42,在靠近该灌装嘴出口处42可形成有直径逐渐缩小的缩颈部43,阀芯5的外径与缩颈部43的内径相配合。当阀芯5下降到该缩颈部43,可以将灌装嘴出口处42封闭;当阀芯5上升离开缩颈部43,则将灌装嘴打开,物料从支管31,即灌装嘴形成能被所述阀芯封闭的小直径部。为了提高阀芯5与灌装嘴4出口之间的密封性能,阀芯5的外侧还设置有密封圈10,优选采用O型密封圈。第一卡箍7和第二卡箍8的设置,简化了相关部件之间安装、拆卸的程序,减化了对专用安装、拆卸工具的要求,提高了安装、拆卸的效率,节约了时间,减低了成本。为了便于拉杆的安装定位,灌装头三通主管31与灌装嘴4连接的下端内还设置有导向圈9,拉杆2穿设于导向圈9。为了防止灌装头内残留物料,灌装头三通主管31的内径设置为与灌装嘴入口端的内径相同。本实施例的各主部件通过模具成型,并采用CNC数控机床3加工,产品精度高,生产成本低。本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如下:平时,进气阀11关闭,阀芯5下降,位于灌装嘴缩颈部43将灌装嘴的出口处42封闭,阻止物料的流出。需要灌装时,打开进气阀11,气缸1通气后拉杆2往上运动,阀芯5离开灌装嘴4的缩颈部43进入灌装嘴4内,灌装嘴4打开,物料通过阀芯5与灌装嘴4之间的间隙从灌装嘴4流出。拆卸时,如图3所示,首先松开第二卡箍8,灌装嘴4与灌装头三通主管31分离,然后松开第一卡箍7,灌装头三通主管31脱离。然后将拉杆2向左移动,让球形头部21从开口23离开卡槽22,然后向下取出拉杆2,上部不动。将各部件清洗后进行安装即可,操作简单且不需专用工具即可完成灌装头的安装、拆卸。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灌装机用灌装头,至少包括安装在气缸安装座内的气缸、与所述气缸联动的拉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装头三通,所述灌装头三通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灌装头三通的主管上端连接到所述气缸安装座的下端,所述灌装头三通的主管下端连接到灌装嘴的上端,所述灌装头三通的支管从上向下地倾斜设置于所述灌装头三通的主管,所述拉杆延伸穿过所述灌装头三通的主管,使得所述拉杆端部的阀芯位于所述灌装嘴内;所述灌装嘴在靠近出口处形成能被所述阀芯封闭的缩颈部;所述气缸安装座与所述灌装头三通主管上端通过第一卡箍进行固定,并且所述灌装头三通主管下端与所述灌装嘴通过第二卡箍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装机用灌装头,至少包括安装在气缸安装座内的气缸、与所述
气缸联动的拉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灌装头三通,所述灌装头三通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灌装头三通的主管上
端连接到所述气缸安装座的下端,所述灌装头三通的主管下端连接到灌装嘴的
上端,所述灌装头三通的支管从上向下地倾斜设置于所述灌装头三通的主管,
所述拉杆延伸穿过所述灌装头三通的主管,使得所述拉杆端部的阀芯位于所述
灌装嘴内;所述灌装嘴在靠近出口处形成能被所述阀芯封闭的缩颈部;
所述气缸安装座与所述灌装头三通主管上端通过第一卡箍进行固定,并且
所述灌装头三通主管下端与所述灌装嘴通过第二卡箍进行固定。
2.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满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赛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