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内圆磨削电主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67193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5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功率内圆磨削电主轴,包括主轴体,壳体,前、后盖,把手柄,以及转子-定子系统和引出导线,前盖包括前小盖和前大盖,主轴体的前端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组套装与前大盖内侧,前大盖设置有后挡缘,前小盖固定于前大盖的前端形成前挡缘,角接触球轴承组的外圈的两端分别顶压在该前、后挡缘上,轴承组的内轴套一端顶压在转轴的轴肩上,另一端被前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压紧固定住。轴承组的内轴套一端顶压在转轴的轴肩上,另一端被前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压紧固定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功率内圆磨削电主轴体通过对主轴体前、后端进行改造,在主轴体前端分别设置前小盖和前大盖,并在各轴承之间设置外隔垫增加轴承组的轴向距离,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布设置前、后平衡环,后轴承座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滚珠保持架,确保主轴体运转的轴向稳定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磨削电主轴,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内圆磨削电主轴
技术介绍
大功率内圆磨削电主轴的磨加工质量是考核产品质量的主项指标之一,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而如何能正确、有效摔制大功率内圆磨削电主轴的游隙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是当前诸多轴承生产企业长期存在而未能有效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目前诸多企业对此没有掌握其技术,部分企业配置成磨具具进行磨削,但不同的轴承内圆的曲率半径不一样,需配置不同的磨具,生产成本高,加工效率低或者将轴承套轴套的两沟采用掉头两次磨削或分开磨削,因轴承套轴套宽度尺寸的不一致和加工误差,造成轴承两沟之间的距离离散较大,合套率较低,返工品较多,产品质量难以进行有效控制,产品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利。另外,传统的内圆磨削装置采用电机或电主轴来驱动砂轮。被加工合金钢管内圆较小时,因电机外形尺寸太大,无法安装到钢管内部,只能通过加长杆连接砂轮和 电机,为加工合金钢管最深处,常常使加长杆及主轴体的长度超过六米,又由于进行上述内圆磨削时,砂轮震动大,轴端发热后传递给砂轮,造成砂轮处轴承极易损坏,无法满足长期稳定生产;内圆磨削的工作效率与砂轮受到的下压力有关,电机驱动的内圆磨头由于主轴体超长,刚性极差,不能过多的增加下压力。砂轮若发生堵转,电机极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对目前现有状况的不足,提出一种大功率内圆磨削电主轴。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大功率内圆磨削电主轴,包括转轴,壳体,前、后盖,把手柄,以及转子-定子系统和引出导线,前盖包括前小盖和前大盖,主轴体的前端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组套装于前大盖内侧,前大盖设置有后挡缘,前小盖固定于前大盖的前端形成前挡缘,角接触球轴承组的外轴套的两端分别顶压在该前、后挡缘上,轴承组的内轴套一端顶压在转轴的轴肩上,另一端被前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压紧固定住,前螺母套装于前小盖。角接触球轴承组各轴承之间设置有隔垫,该隔垫包括内隔垫和外隔垫,内隔垫顶压在相邻轴承的内轴套上,外隔垫顶压在相邻轴承的外轴套上,并且在外隔垫上设置有径向和轴向进油孔,该径向进油孔与设置在前大盖上油孔连通,油雾气体通过外隔垫上的轴向小孔喷射到轴承滚道上,用以润滑轴承。在前大盖的外侧套装有前外水套,该前外水套与前大盖的接触面设置有环形水腔,并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在前小盖的外圆套装有防尘盖,防尘盖用螺钉固定在前小盖上,防尘盖内孔与转轴前端外圆小间隙配合,既起到密封作用又不影响转轴旋转。在定子外侧套装有环形水套,该环形水套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环形水腔,外壳上同时设置有轴向进水孔和出水孔,该轴向进水孔和出水孔分别与环形水腔的两侧连通,轴向进水孔的进水口和轴向出水孔的出水口分布位于后盖上。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后平衡环,用于主轴的动平衡去重。主轴体的后端设置后轴承座,该后轴承座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滚珠保持架。主轴体的后端设置后轴承座,该后轴承座的后侧设置有弹簧座,该弹簧座的周围均布设置有弹簧槽,各弹簧槽内沿轴向套装有弹簧,后轴承座外侧套装有环形调整垫,各弹簧顶压在该环形调整垫端面上,该环形调整垫的另一端面顶压在壳体内挡缘上。后盖、弹簧座、后轴承座上依次贯穿设置有轴向进油孔,进油孔与后轴承加油孔连通,并在后盖与弹簧座之间的进油孔上设置有油雾导管。本技术的有益积极效果I、本技术大功率内圆磨削电主轴通过对主轴前、后端进行改造,在主轴体前端分别设置前小盖和前大盖,并在各轴承之间设置隔垫增加轴承组的轴向距离,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前、后平衡环,后轴承座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滚珠保持架,确保主轴体运转的轴向稳定性。2、同时在前大盖与前外水套之间设置有环形水腔进行冷却处理,定子外侧设置有内水套,内水套与外壳内壁之间形成环形水腔,壳体内设置径向和轴向进出水孔,结构合 理,冷却效果好。3、后轴承座的后侧设置弹簧座和调整垫片,该弹簧组件用于给前后轴承组施加预压负荷,消除轴承游隙。确保主轴运转平稳。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I为转轴(主轴体),2为防尘盖,3为前螺母,4为前小盖,5为前大盖,6为前外水套,7为隔垫,8为内隔垫,9为前平衡环,10为转子部分,11为定子部分,12为内水套(即环形水套),13为壳体,14为后平衡环,15为后轴承座,16为滚珠保持架,17为环形调整垫,18为弹簧座,19为后螺母,20为油雾导管,21为后盖,22为手柄,23为出水孔,24为进油孔,25为引出导线端盖,26为各相导线和底线的出线孔,27为出气孔,28为进水孔。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和图2,本技术的大功率内圆磨削电主轴包括转轴1,壳体13,前、后轴承组,前、后盖,手柄22,以及转子-定子系统和引出导线等。其中,前盖包括前小盖4和前大盖5,转轴I的前端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组套装于前大盖5内侧,前大盖5设置有后挡缘,前小盖4固定于前大盖的前端形成前挡缘,角接触球轴承组的外轴套的两端分别顶压在该前、后挡缘上,轴承组的内轴套一端顶压在转轴的轴肩上,另一端被前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压紧固定住。角接触球轴承组各轴承之间设置有隔垫7,该隔垫包括内隔垫和外隔垫,内隔垫顶压在相邻轴承的内轴套上,外隔垫顶压在相邻轴承的外轴套上,并且在外隔垫上设置有径向和轴向进油孔,该径向进油孔与设置在前大盖上油孔连通,油雾气体通过外隔垫上的轴向小孔喷射到轴承滚道上,用以润滑轴承。在前大盖5的外侧套装有前外水套6,该前外水套6与前大盖5的接触面设置有环形水腔,并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在前小盖的外圆套装有防尘盖2,防尘盖2用螺钉固定在前小盖4上,防尘盖内孔与转轴前端外圆小间隙配合,既起到密封作用又不影响转轴旋转。在定子部分11外侧套装有环形水套12,该环形水套12与外壳13内壁之间设置有环形水腔,外壳上同时设置有轴向进水孔和出水孔,该轴向进水孔和出水孔分布与环形水腔的两侧连通,轴向进水孔的进水口和轴向出水孔的出水口分布位于后盖21上。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前平衡环9和后平衡环14。后轴承座15与壳体13内壁之间设置有滚珠保持架16。后轴承座15的后侧设置有弹簧座18,该弹簧座18的周围均布设置有弹簧槽,各弹簧槽内沿轴向套装有弹簧,后轴承座外侧套装有环形调整垫17,各弹簧顶压在该环形调整 垫端面上,该环形调整垫的另一端面顶压在壳体内挡缘上。后盖21、弹簧座18、后轴承座15上依次贯穿设置有轴向进油孔,进油孔与后轴承加油孔连通,并在后盖与弹簧座之间的进油孔上设置有油雾导管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功率内圆磨削电主轴,包括主轴体,壳体,前、后盖,手柄,以及转子-定子系统和引出导线,其特征是前盖包括前小盖和前大盖,主轴体的前端通过角接触球轴承组套装于前大盖内侧,前大盖设置有后挡缘,前小盖固定于前大盖的前端形成前挡缘,角接触球轴承组外轴套的两端分别顶压在该前、后挡缘上,轴承组的内轴套一端顶压在转轴的轴肩上,另一端被前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压紧固定住,前螺母套装于前小盖。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功率内圆磨削电主轴,其特征是角接触球轴承组各轴承之间设置有隔垫,该隔垫包括内隔垫和外隔垫,内隔垫顶压在相邻轴承的内轴套上,外隔垫顶压在相邻轴承的外轴套上,并且在外隔垫上设置有径向和轴向进油孔,该径向进油孔与设置在前大盖上油孔连通,油雾气体通过外隔垫上的轴向小孔喷射到轴承滚道上,用以润滑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功率内圆磨削电主轴,其特征是在前大盖的外侧套装有前外水套,该前外水套与前大盖的接触面设置有环形水腔,并设置有进水孔和出水孔;在前小盖的外圆套装有防尘盖,防尘盖用螺钉固定在前小盖上,防尘盖内孔与转轴前端外圆小间隙配合,既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娟张继祝李安玲梁玉平张静娟李文清何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斯普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