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浸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75929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件的浸涂方法,其主要特征是采用一封闭的轨道,其上悬挂工件浸入涂液中,向上提升离开液面时的垂直提升速度控制在2-30mm/s的范围内,水平提升速度控制在30-130mm/s的范围内,浸涂的工件表面质量高,无流痕、无垂滴等现象,涂膜厚度容易控制,生产效率可以大幅提高;又因涂液垂滴直接流回涂液槽,既节省了涂料成本,又减轻了环境污染。(*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件的表面涂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件的浸涂工艺方法。目前国内外的大部分五金件、塑料件产品,都需要经过表面涂覆处理以达到美观、防锈等目的。涂覆处理主要是使用溶剂型涂料喷涂、水容性涂料浸涂,而喷涂工艺无法使工件的卷管等内面涂上涂料,因此更多的是使用浸涂工艺。传统的浸涂工艺是工件浸入涂液后随即向上垂直提出(提速在300-500mm/s范围内),让工件表面的涂液自然流平,多余的涂液滴落出工件,附在工件表面的涂液经过一段时间后趋于平整,之后工件或自然晾干或烘烤,使之表面形成涂膜。这种工艺的致命缺点一是涂膜不能做厚,膜层稍厚就不平整光滑,并且会出现流痕;二是工件的尾端和凸出部位会留下垂滴,不仅影响产品外观,并且给产品的涂膜留下后患,三是涂液的垂滴洒落在转运途中污染环境。对垂滴的消除,过去曾有人采用压缩空气吹或静电磁场吸等办法,但都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广泛的检索调查,尚未发现有很好的技术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消除工件浸涂所留下的流痕、垂滴而提出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相关理论及技术方案如下关于涂在垂直的涂料垂流经验公式是 Q-垂流涂料的总量P-涂料的密度G-重力加速度η-涂料的粘度 -厚度从以上公式中可知涂料粘度低,涂膜厚,有助于流平,也容易产生流挂;涂料粘度高,涂膜薄,有助于防止流挂,却不易于流平;但在生产实际中,粘度和涂膜厚度是成正比关系的,因此传统的浸涂工艺,很难作到膜层厚,外观又好,并且工件留下的垂滴无法消除。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是反过去的传统浸涂模式,首先采用工件浸入涂液后,缓慢提升的办法,并破例在涂液中加入挥发速度快的溶剂,并使涂液粘度的高低(即膜层厚度的高低)不影响流平效果的优劣。当工件从涂液中离开液面的垂直提升速度降至2-5mm/s,则工件露出液面时,流平阶段就已经开始,在以毫米计的表面高度范围内,流平阶段很快就能结束,并且多余的涂液能直接流会液面。工件不断以缓慢的速度提出液面,工件表面多余的涂液也同时在不断流回液面,提升和流平几乎是同步进行。因此工件提升至即将离开液面时,其表面多余的涂液已经全部流回到涂液中,到工件提升至脱离液面时的瞬间,其表面最后一小部分多余的涂液,虽然不能直接流回液面,但因为工件提升的速度非常缓慢,物体向上的力很微小而自然界的液面都处于张力状态中,对于液体表面上任一条直线的两侧物质,彼此之间都有拉力作用。借助这个拉力作用,就可以把工件尾端最后一滴涂液拉回液面。传统的浸涂工艺,涂料的粘度必须较低,并且涂料所用的溶剂挥发速度越慢越好,使得工件离开液面后,多余的涂液能从工件的最上端顺利地流至最下端,并且能够脱离工件滴落出去。这在生产过程中是件很头痛的事,如等涂液全部滴回涂液槽,则影响生产进度,而让涂液滴落在生产运转途中,则即浪费涂料,又污染环境。而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方法,能使工件离开液面时,工件表面基本上已没有多余的涂液。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更为防止附在工件表面的多余的涂液再次流淌,本专利技术在涂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挥发性溶剂(溶剂的挥发,不会影响以毫米计的范围内流平),使附在工件表面的涂液,由于溶剂的挥发,快速形成湿膜,进入整平阶段(而传统的浸涂工艺,最忌讳的就是使用挥发性的溶剂)。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浸涂的工件表面质量高,无流痕、无垂滴等现象,涂膜厚度容易控制,生产效率可以大幅提高;又因涂液垂滴直接流回涂液槽,即节省了涂料成本,又避免了环境污染。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在生产实际中采用了如下的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其中的悬挂封闭轨道几何数据示意图。如图1所示,封闭轨道1为链条带动的轨道,工件2悬挂在其中的链条上随之向右箭头方向移动,涂液槽3中放入设计好的涂料,如浸涂建筑门窗用的铰链采用上海振华造漆厂的铜器清漆,用环己酮、丙酮稀释,挥发速度大于100,漆液粘度16-18S(涂-4杯),产品的漆膜厚度保持在5-7μm,环境条件控制为温度15-35℃,相对湿度要小于70%,场地要杜绝明火,空气保持流通。根据小试结果确定最佳垂直提升速度为5mm/s,水平提升速度为50mm/s,浸涂的工件悬挂后的垂直尺寸为30cm,工件浸涂时浸入液面的深度为5cm,则封闭轨道1的各段尺寸为EA段和DC段的落差,根据所用挂具、挂钩的尺寸自行调整,AB段根据工件和涂料的情况定为40cm,BC段为350cm,倾角5°44′,则BC段的高度为35cm,工件全部提出液面所用时间为70s,如图2所示。按照上述方法及设备日浸涂铰链48万片,漆膜外观平整、光滑,没有流痕、垂滴等疵病,合格率近100%,几乎找不到有漆膜缺陷的叶片,漆液没有滴洒在运转途中。需要指出的是垂直提速根据涂料的粘度及挥发性合理确定,根据各种不同的涂料及其粘度进行各种不同速度的实验,最大不能超过30mm/s,否则会造成垂滴,小于2mm/s速度太慢则没有实际价值。水平提速也是考虑到流水线生产及日产量需要合理确定在30-130mm/s范围内。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浸过涂液的工件离开液面时的垂直提升速度控制在2-30mm/s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浸涂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件离开液面时的水平提升速度控制在30-130mm/s范围内。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件的浸涂方法,其主要特征是采用一封闭的轨道,其上悬挂工件浸入涂液中,向上提升离开液面时的垂直提升速度控制在2-30mm/s的范围内,水平提升速度控制在30-130mm/s的范围内,浸涂的工件表面质量高,无流痕、无垂滴等现象,涂膜厚度容易控制,生产效率可以大幅提高;又因涂液垂滴直接流回涂液槽,既节省了涂料成本,又减轻了环境污染。文档编号B05D1/18GK1358576SQ0012939公开日2002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9日专利技术者周天宝, 吴金坤, 谢春, 王金芳, 周传杰 申请人:北京北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工件浸涂方法,其特征在于浸过涂液的工件离开液面时的垂直提升速度控制在2-30mm/s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天宝吴金坤谢春王金芳周传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