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晓婧专利>正文

双出杆磁流变弹性体板式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57622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3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出杆磁流变弹性体板式减振器,其包括工作缸、活塞和活塞杆,其中的工作缸是由两块相同的单面环形电磁铁、N块相同的双面环形电磁铁和外管构成,且两块单面环形电磁铁分别固定在外管的两端,N块双面环形电磁铁相互平行地固定在两块单面环形电磁铁之间的外管的内圆周上,并使各环形电磁铁之间的间隙相等;两块单面环形电磁铁的内径上都安装有滑动轴承;活塞由N+1块环形铁板构成,在每块环形铁板的两个圆环面上都粘接了一层同样厚度的磁流变弹性体;活塞安装在工作缸内,使活塞上的N+1块环形铁板置于工作缸内各环形电磁铁之间的间隙内,并使活塞上的环形铁板两个圆环面上的磁流变弹性体与各环形电磁铁的圆环面粘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ー种减振器,具体涉及ー种双出杆磁流变弾性体板式减振器。
技术介绍
磁流变阻尼器是ー种智能减振器,当这类阻尼器采用磁流变液为阻尼介质时,主要适用于振动强度较小而振动幅度较大的减振场合,如申请号200410079249. 2的“ー种汽车悬架系统磁流变液阻尼装置”,因这类阻尼器难以适用于振动強度较大而振动幅度较小的减振场合(如重型设备的减振),而本专利技术的双出杆磁流变弹性板式减振器是以磁流变弾性体作为阻尼介质并采用圆盘和多层结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双出杆磁流变弹性减板式振器可以通过调整其直径和层数来调整其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磁流变液阻尼器难以适用于振动強度较大而振幅较小的减振场合,本专利技术提出了ー种双出杆磁流变弾性体板式减振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ー种双出杆磁流变弾性体板式减振器,其包括工作缸、活塞和活塞杆,其中工作缸是由两块相同的单面环形电磁铁、N块相同的双面环形电磁铁和外管构成,且两块单面环形电磁铁分别固定在外管的两端,N块双面环形电磁铁相互平行地固定在两块单面环形电磁铁之间的外管的内圆周上,并使各环形电磁铁之间的间隙相等;两块单面环形电磁铁的内径上都安装有滑动轴承;活塞由N+1块环形铁板构成,在每块环形鉄板的两个圆环面上都粘接了一层同样厚度的磁流变弾性体,活塞杆穿过N+1块环形铁板的中孔并与之固定;活塞安装在工作缸内,使活塞上的N+1块环形鉄板置于工作缸内各环形电磁铁之间的间隙内,并使活塞上环形铁板的两个圆环面上的磁流变弾性体与各环形电磁铁的圆环面粘接,活塞杆的两端通过工作缸两端的单面环形电磁铁内径上的滑动轴承分别从工作缸的两端伸出;工作缸内各环形电磁铁之间的间隙等于活塞上环形铁板的厚度与其两个圆环面上磁流变弾性体厚度之和;单面环形电磁铁只有一个圆环面上均布有至少4对磁极,在每个磁极上都绕有励磁线圈;双面环形电磁铁的两个圆环面上都均布有至少4对磁极,在每个磁极上都绕有励磁线圈;双面环形电磁铁的内径大于活塞杆的直径并留有活动间隙;活塞上环形铁板的外径小于工作缸外筒的内径并留有活动间隙。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是这样实现的由于活塞上的各环形铁板的两个圆环面上都粘接了ー层磁流变弾性体,且各环形鉄板置于工作缸内各环形电磁铁之间的间隙内,其两面的磁流变弾性体又与各环形电磁铁的圆环面(即磁极面)粘接,因此,当活塞杆带动活塞在エ作缸内运动时,将使处于活塞的各环形铁板与工作缸内各环形电磁铁之间的磁流变弾性体发生拉伸或压缩;当各环形电磁铁的励磁线圈没有电流通过时,各环形电磁铁不产生电磁场,使处于活塞的各环形铁板与工作缸内各环形电磁铁之间的磁流变弾性体的弹性较小,使活塞杆带动活塞在工作缸内运动时受到的阻尼カ较小;当各环形电磁铁的励磁线圈有电流通过时,各环形电磁铁就会产生电磁场,由于环形电磁铁的圆环面上均布有至少4对磁极,因此,环形电磁铁上的每对磁极就会通过环形鉄板之间的磁流变弾性体形成闭合磁路,使处于闭合磁路上的磁流变弾性体内的铁磁性颗粒在磁场方向形成链或柱状聚集结构而使其弹性较高,使活塞杆带动活塞在工作缸内运动时受到的阻尼カ较大; 因此,通过调整进入各环形电磁铁内的电流大小,即可调整各环形电磁铁所产生的电磁场强度,使处于活塞上的各环形铁板与工作缸内各环形电磁铁之间的磁流变弾性体的弹性大小得到调整,从而使双出杆磁流变板式减振器的阻尼力得到调整。本专利技术的双出杆磁流变板式减振器还可通过调整其直径和层数来调整其承载能力,与磁流变液阻尼器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双出杆磁流变弾性体板式减振器更能适用于振动強度较大而振幅较小的减振场合。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在A向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单面环形电磁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双面环形电磁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环形铁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ー种工作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双面环形电磁铁的数量N=2时的ー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 參见图I至图8,此为本专利技术的ー种具体结构(即双面环形电磁铁的数量为N=1时的情形),ー种双出杆磁流变弾性体板式减振器,其包括工作缸20、活塞21和活塞杆1,其中工作缸20是由两块相同的单面环形电磁铁3和15、一块双面环形电磁铁9和外管6构成,单面环形电磁铁3固定在外管6的上端,单面环形电磁铁15固定在外管6的下端,ー块双面环形电磁铁9平行地固定在两块单面环形电磁铁3和15之间的外管6的内圆周上,并使环形电磁铁3、9和15之间的间隙相等;在单面环形电磁铁3和15的内径上都安装有滑动轴承2和16 ;活塞21由2块相同的环形铁板5和12构成,在环形铁板5的两个圆环面上都粘接了一层同样厚度的磁流变弾性体4和7 (详见图7和图8),在环形铁板12的两个圆环面上都粘接了一层同样厚度的磁流变弾性体11和13 (因环形铁板12与环形铁板5结构相同,附图从略),活塞杆I穿过环形鉄板5和12的中孔并与之固定;活塞21安装在エ作缸20内,使活塞21上的环形铁板5和12置于工作缸20内环形电磁铁3、9和15之间的间隙内,并使活塞21上环形铁板5和12圆环面上的磁流变弾性体4、7、11和13与环形电磁铁3、9和15的圆环面粘接,活塞杆I的两端通过工作缸20两端的单面环形电磁铁3和15内径上的滑动轴承2和16分别从工作缸20的两端伸出;エ作缸20内环形电磁铁3、9和15之间的间隙等于活塞21上环形铁板5 (或12)的厚度与其两个圆环面上磁流变弾性体4和7 (或11和13)厚度之和;单面环形电磁铁15只有一个圆环面上均布有4对(8个)磁极(详见图3和图4) 14,在每个磁极上都绕有励磁线圈8,单面环形电磁铁3只有ー个圆环面上均布有4对(8个)磁极22,在每个磁极上都绕有励磁线圈8 (因单面环形电磁铁3与单面环形电磁铁15的结构相同,附图从约);双面环形电磁铁9的两个圆环面上都均布有至少4对(8个)磁极17和10,在每个磁极17和10上都绕有励磁线圈8 (详见图5和图6);双面环形电磁铁9的内径大于活塞杆I的直径并留有活动间隙;活塞21上环形铁板5和12的外径小于工作缸20外筒6的内径并留有活动间隙。现在结合图9和图10来对本专利技术的双出杆磁流变弾性体板式减振器作进ー步描述环形电磁铁3、9和15的励磁线圈通过引线与控制电源18连接(详见图9),重型设备19底部的四角通过发兰固定到4个双出杆磁流变弾性体板式减振器的活塞杆I上,而双出杆磁流变弾性体板式减振器的外壳与地面固定(详见图10)。当控制电源18没有向环形电磁铁3、9和15的励磁线圈输出电流时,环形电磁铁3、9和15不产生电磁场,使处于活塞21的环形铁板5和12与工作缸20内环形电磁铁3、9和15之间的磁流变弾性体4、7、11和13的弹性较小,使活塞杆I带动活塞21在工作缸20内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尼カ较小;当控制电源18向环形电磁铁3、9和15的励磁线圈输出电流后,环形电磁铁3、9和15就会产生电磁场,由于环形电磁铁3、9和15的圆环面上均布有4对磁扱,因此,每对磁极就会通过环形电磁铁3、9和15与环形铁板5和12之间的磁流变弾性体4、7、11和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和平谢宁刘强谭晓婧
申请(专利权)人:谭晓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