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结合汽车安全座椅的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5516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2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可结合汽车座椅的婴儿车,其包括一车架及一设于该车架的座椅,该婴儿车另包括安装于该车架的一座管及一背靠管,其中,该座管用以支撑该座椅的底部,该背靠管枢设于该座管上,可相对于该座管转动,该婴儿车另包括一安装于该背靠管上,且可相对于该背靠管转动的支撑管体,该支撑管体可相对于该座管在一支撑状态及一收合状态间变换,在该支撑状态时,该支撑管体处于适于结合该汽车座椅的状态,而在该收合状态时,该支撑管体是朝向该背靠管靠拢收合以腾出该座椅的乘坐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结合幼儿汽车安全座椅的婴儿车。
技术介绍
在携带婴幼儿出门时,如果旅途包括乘车及步行,则一方面需在车上装设汽车座椅以供婴幼儿乘坐,另一方面,在离开车子时,又需将婴幼儿移到婴儿车内,以婴儿车来乘载。所以便有一种可供幼儿汽车安全座椅结合使用的婴儿车设计,使得能将婴幼儿直接连同汽车座椅置入婴儿车内,增加使用上的方便性,如美国专利案第6070890号及第6572134县坐V寸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可在不需大幅更改婴儿车结构设计的前提下,提供一种可以稳固支撑幼儿汽车安全座椅的解决方案。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型态,可结合汽车座椅的婴儿车包括车架、设于车架的座椅、及一安装于车架以支撑座椅底部的座管。座椅可相对于座管在一支撑状态及一乘坐状态间变换。在支撑状态时,座椅是大致成直立,处于适于结合该汽车座椅的状态,而在乘坐状态时,座椅是大致成水平,处于适于提供乘坐功能的状态。此外,在支撑状态时,设于座椅上的支撑管体的一端高于座椅,适于结合汽车座椅,而在乘坐状态时,支撑管体是低于座椅。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型态,可结合汽车座椅的婴儿车包括车架及设于车架的座椅。车架上安装有一用以支撑座椅底部的座管及一枢设于座管上,可相对于座管转动的背靠管。在背靠管上安装有一可相对于背靠管转动的支撑管体。支撑管体可相对于座管在一支撑状态及一收合状态间变换。在支撑状态时,支撑管体处于适于结合汽车座椅的状态,而在收合状态时,支撑管体是朝向背靠管靠拢收合,以腾出座椅的乘坐空间。附图说明图I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结合汽车安全座椅的婴儿车的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婴儿车座椅的调整杆在定位位置下的立体图。图3与图2类似,显示婴儿车座椅的调整杆在释开位置下的立体图。图4是由侧面观察本专利技术婴儿车的概意视图,显示婴儿车的座椅在提供乘坐功能时的状态。图5是由侧面观察本专利技术婴儿车的示意视图,显示婴儿车座椅被旋转成直立以支 撑汽车安全座椅的状态。图6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可结合汽车安全座椅的婴儿车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可稳固支撑汽车安全座椅的装置的立体图。图8是由侧面观察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婴儿车的示意视图,显示婴儿车的支撑装置在支撑汽车安全座椅的状态。图9是由侧面观察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婴儿车的示意视图,显示在不需使用汽车 座椅时,支撑装置被收折的状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藉助两个优选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可结合汽车座椅的婴儿车加以详细说明。参阅图I,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座椅I包括一本体11,一位在本体11前端底面处的第一^^接单元12,及一位在本体11后端的第二卡接单元13。在本实施例中,婴儿车2包括一车架3及一座椅4。车架3包括一前脚框31、一后脚框32、一背架33、两个侧扶手34及一组前轮35和一对后轮36。前脚框31大致呈U形,包括一前脚横杆段311及接合该前脚横杆段311的两端并大致朝上下向延伸的两前脚侧杆段312。一对成组的前轮35分别设置于两前脚侧杆段312底端处。后脚框32包括两个相大致为平行的后脚侧杆段321,与两前脚侧杆段312顶端分别枢接至一组件而相连。两后轮36分别设置于两后脚侧杆段321底端处。背架33呈倒U形,而两底端分别轴接一后脚连接杆331,并且通过后脚连接杆331底端枢接于两后脚侧杆段321。两侧扶手34前端枢接于后脚侧杆段321顶端,后端枢接于背架33两侧的适当高度位置。后扶手38连接在该侧扶手34的大致中间段与车架3的后脚连接杆331的大致中间段之间。座椅4设置于车架3相间隔的两前、后脚侦彳杆段312、321以及背架33所围绕的空间内。座椅4枢接于一对概为平行、连接背架33的后脚连接杆331及前脚框31的前脚侧杆段312的座管37上,可逆时针旋转。藉此配置,座椅4可相对于座管37在一支撑状态及一乘坐状态间变换。在支撑状态时,座椅4是大致成直立,处于适于结合汽车座椅I的状态,而在乘坐状态时,座椅4是大致成水平,处于适于提供乘坐功能的状态。参见图2及3,其显示座椅4的反面配置。座椅4在底面后侧具有一枢块41,与座管37的枢块371枢接,使得座椅4可相对于座管37枢转。该对座管37在后方邻近于枢块371处连接有一调整杆372,可在一定位位置及一释开位置之间进行往复式移动。此调整杆372在大致中间位置弯折成倒U形。座椅4在底面后侧的大致中间位置,与调整杆372相对应的设有一大致呈扇片状的固定座42。固定座42沿其周缘在上及下方位置分别设有第一卡合槽421及第二卡合槽422。图2是显示调整杆372卡合于第一^^合槽421而处于定位位置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座椅4即被固定,可提供乘坐。当拉动把手373如箭头所示般向右时,调整杆372向右移,脱离第一卡合槽421而处于释开位置,使得座椅4不再被锁定而可以翻转。当座椅4翻转成大致成直立状态时,调整杆372即大致与固定座42的第二卡合槽对齐。此时再移动把手373向左,即可使调整杆372卡合于第二卡合槽422中,藉此提供座椅4直立时的支撑固定。座椅4在底面配置有一支撑管体43。支撑管体43大致呈U形,具有二大致直管部431及一连接该两直管部431上端的横管部432。直管部431以轴接的方式设置在该座椅4的固定块44中或者以枢接(未图标)的方式设于该固定块44之中,以使支撑管体43可以由底面被移动至该座椅4之外。横管部432在中间部分凹陷而与直管部431构成大致M形。再参见图I、图5,在座椅4成直立状态而使座椅4位在支撑状态时,支撑管体43的一端可伸缩地伸出而高于座椅4,或者可枢转出座椅4外而高于座椅4,适于让汽车座椅I的第一卡接单元12以其凹部分别卡合支撑管体43的横管部432两端。而汽车座椅I的第二卡接单元13则抵靠在后扶手38邻近后脚连接杆331之上方段。如此汽车座椅I即可稳固的被支撑管体43所支撑而相结合。 图4是一由侧面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示意视图,显示座椅4在提供乘坐功能时的状态。在乘坐状态时,该座椅4成水平状态,支撑管体43低于座椅4,使儿童可以乘坐于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相同的构件将以相同的标号予以显示,且不再赘述。参见图6,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支撑管体并非并合在婴儿车座椅底部,而是架设在背靠管27上。在本实施例中,婴儿车2同样的包括有一车架3及一座椅4’。座椅4’设置于车架3相间隔的两前、后脚侧杆段312、321以及背架33所围绕的空间内。参见图7,其进一步显示依据第二实施例的可稳固支撑汽车安全座椅的装置的详细结构。由图中可知座椅4’的底部藉一座管39加以支撑。座管39具有一对相互平行且间隔开的侧管部393。在侧管部的大致中段位置设有一枢转装置50,枢转装置50与一背靠管27形成枢接,使得背靠管27可相对座管39转动。背靠管27呈倒U形,具有二相互大致平行且有固定间隔距离的直管部271及一连接两直管部271上端的横管部272。再参见图7,一支撑管体45可枢转的与背靠管27相连接。支撑管体45大致呈倒U形,具有二向上延伸的直管部452及一连接该两直管部452上端的横管部454。横管部454在中间部分凹陷而与两直管部452构成大致M形。支撑管体45与背靠管27之间的枢接是藉一设于背靠管27的大致中间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道昌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