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底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25525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05:47
一种对装载机底部进行保护的装载机底部防护装置。其特点是在车架前端变速箱所对应的位置的下方有前防护装置,所述的前防护装置和第三板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前端底部的左右端连接成封闭状;在车架后端柴油箱所对应的位置的下方有后防护装置,所述的后防护装置两侧分别与车架后端底部的左右端连接成封闭状。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操作方便、实用可靠,可以承受路面障碍的冲击,保护车架内零部件。同时可以与车架底部件配合,阻隔车架底部的大量尘土进入车架内,防止其对车架内零部件产生不良影响,延长零部件使用寿命。在防护板和防护罩内侧附有吸隔音材料,起到半开式隔声罩的作用,从而大幅度降低整机外部噪声。(*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ー种对装载机底部进行保护的装载机底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装载机经常工作在矿山、隧道、石场等恶劣エ况。这些エ况下,路面凸凹不平,有很多突起障碍物。装载机通过时,布置在车架底部较低的零件有可能被障碍物碰到,导致损坏。装载机工作环境一般都比较恶劣,所在之处常常有大量尘土飞扬。如果在装载机底部没有阻隔防尘装置,会有大量尘土从车架底部进入车架内影响零部件使用,缩短其使用寿命。 另外,装载机外噪声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高分贝的噪声为环保要求所不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明显有效地防护车架内重要零部件,阻隔大量尘土进入车内,同时降低机外噪音的装载机底部防护装置。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在车架前端变速箱所对应的位置的下方有前防护装置,所述的前防护装置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前端底部的左右侧连接成封闭状;在车架后端柴油箱所对应的位置的下方有后防护装置,所述的后防护装置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后端底部的左右侧连接成封闭状。在车架驱动桥前摆动架所对应的位置的下方有驱动桥前摆动架防护罩和第三板,所述的驱动桥前摆动架防护罩和第三板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底部的左右侧连接固定;驱动桥前摆动架防护罩内附吸隔音材料。在车架驱动桥后摆动架所对应的位置的下方有驱动桥后摆动架防护罩,所述的驱动桥后摆动架防护罩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底部的左右侧连接固定,驱动桥后摆动架防护罩内侧附吸隔音材料。所述的前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一板、第二板依次由前向后排布,第一板、第二板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前端底部的左右端连接固定。所述的后防护装置包括后防护板,所述的后防护板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后端的左右侧连接固定。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操作方便、实用可靠,可以承受路面障碍的冲击,保护车架内零部件。同时可以与车架底部件配合,阻隔车架底部的大量尘土进入车架内,防止其对车架内零部件产生不良影响,延长零部件使用寿命。在防护板和防护罩内侧附有吸隔音材料,起到半开式隔声罩的作用,从而大幅度降低整机外部噪声。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I是本技术装配到装载机底部的立体图。附图2是本技术装在到装载机上从右往左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中驱动桥前摆动架防护罩4外侧的立体图。附图4是本技术中驱动桥前摆动架防护罩4内侧的立体图。附图5是本技术中驱动桥后摆动架防护罩5的立体图。附图6是本技术中驱动桥后摆动架防护罩5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板I、第二板2、第五板3、防护罩4、防护罩5、螺栓垫片组合6、弯板7和第一支板8、第二支板9、第三支板10、第四支板11、第一弯板12、第二弯板13、第四板14、第三弯板15、第四弯板16、第五板17,第一吸隔音材料18,第二吸隔音材料19。本技术在车架前端变速箱所对应的位置的下方有前防护装置,所述的前防护 装置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前端底部的左右侧连接成封闭状;在车架后端柴油箱所对应的位置的下方有后防护装置,所述的后防护装置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后端底部的左右侧连接成封闭状。在车架驱动桥前摆动架所对应的位置的下方有驱动桥前摆动架防护罩4和第三板3,所述的驱动桥前摆动架防护罩4和第三板3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底部的左右侧连接固定,所述的驱动桥前摆动架防护罩4、第三板3内侧附吸隔音材料。在车架驱动桥后摆动架所对应的位置的下方有驱动桥后摆动架防护罩5,驱动桥后摆动架防护罩5内侧附吸隔音材料,所述的驱动桥后摆动架防护罩5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底部的左右侧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如附图I所示,所述的前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板I、第二板2,第一板I、第二板2依次由前向后排布,第一板I、第二板2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前端底部的左右侧连接固定,前防护装置部分采用较厚的板件制成,布置在车架最低处,使之能承受路面障碍物的冲击,保护车架内部件,所述的前防护装置的第一板I、第二板2内侧附吸隔音材料。第三板3和驱动桥前摆动架防护罩4紧接在第二板2的后端,驱动桥前摆动架防护罩4为附图3和附图4所述的结构,是根据驱动桥前摆动架的形状用第一弯板12、第二弯板13、第四板14、第三弯板15焊接而成,其内侧附有第一吸隔音材料18,驱动桥前摆动架防护罩4采用较薄的薄板制成,主要起防尘作用。驱动桥后摆动架防护罩5的结构如附图5、附图6所示,是根据驱动桥后摆动架的形状用第四弯板16和第五板17焊接而成,其内侧附有第二吸隔音材料19,驱动桥后摆动架防护罩5采用较薄的薄板制成,主要起防尘作用。所述的后防护装置包括与车架后端连接的第一支板8、第二支板9、第三支板10和第四支板11,第一支板8与第三支板10高度相等,第二支板9的高度与第四支板11的高度相等,第一支板8高度大于第二支板9的高度;所述的后防护板7的两侧边是与第一支板8、第二支板9、第三支板10和第四支板11连接后再与车架左右端连接固定,固定后的后防护板7呈斜面形,第三支板10、第四支板11用于将后防护板7固定在车架上,如附图2所示,后防护装置部分采用较厚的板件制成,布置在后车架最低处,使之能承受路面障碍物的冲击,保护车架内部件。上述所有防护板和防护罩用螺栓垫片组合6安装固定在固定块上。权利要求1.一种装载机底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车架前端变速箱所对应的位置的下方有前防护装置,所述的前防护装置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前端底部的左右侧连接成封闭状;在车架后端柴油箱所对应的位置的下方有后防护装置,所述的后防护装置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后端底部的左右侧连接成封闭状。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载机底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板(I)、第二板(2),第一板(I)、第二板(2)依次由前向后排布,第一板(I)、第二板(2)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前端底部的左右端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载机底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防护装置包括后防护板(7),所述的后防护板(7)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后端的左右侧连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装载机底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防护装置包括与车架后端连接的第一支板(8)、第二支板(9)、第三支板(10)和第四支板(11),第一支板(8)与第三支板(10)高度相等,第二支板(9)的高度与第四支板(11)的高度相等,第一 支板(8)高度大于第二支板(9)的高度;所述的后防护板(7)的两侧边是与第一支板(8)、第二支板(9)、第三支板(10)和第四支板(11)连接后再与车架左右端连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载机底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车架驱动桥前摆动架所对应的位置的下方有驱动桥前摆动架防护罩(4)和第三板(3),所述的驱动桥前摆动架防护罩(4)和第三板(3)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底部的左右侧连接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载机底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车架驱动桥后摆动架所对应的位置的下方有驱动桥后摆动架防护罩(5),所述的驱动桥后摆动架防护罩(5)的两侧分别与车架底部的左右侧连接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载机底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桥前摆动架防护罩(4)、第三板(3)内侧附吸隔音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载机底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桥后摆动架防护罩(5)内侧附吸隔音材料。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机底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建汪勇韩国胜黄意业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