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学慈专利>正文

田字形瘦身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25373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1 0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田字形瘦身立交桥由纵横立交路、环行道路和匝道共同组成;采取一条环行道路单向环绕于纵横立交路,并分别与四条导进匝道及四条导出匝道相连接的方法组成田字形瘦身立交桥;在适应交通需要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同时,达到减少对周边市容影响、减少占地面积和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与效果;具有构思新颖、结构科学、外形美观、隐敛桥身、节省资金、节约用地和施工难度小、施工周期短等特点;不仅适用于城市及城镇的道路交通规划建设,而且适用于旧城改造,还可与隐形立交桥及非机动车无滞通行路网相联网组成城市道路无滞通行网络,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立交桥领域。
技术介绍
城市的平面十字路ロ,是城市交通的冲突点。传统的十字路ロ立交桥多依赖于高架式的道路与桥梁式的匝道路桥结构,因此,在有序疏导道路交通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长和对周边景观影响大等问题,所以,难以在城市的十字路ロ普及应用。表现为一座功能完善的立交桥动辄数亿元,高昂的造价令人望桥止步;气势宏伟的建桥用地动辄超百亩,惊人的建桥用地令人不敢问律;宠大的桥体结构难以与周边的建筑及景观融为一体,特别在旧城改造中,可能构成对周边的古建筑或自然景观的破坏。因此,平面十字路ロ的道路交通成为制约城市道路交通的瓶颈,令人望路生 叹倍感无奈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构思新颖、结构科学、外形美观、隐敛桥身、节省资金、节约用地和施工难度小、施工周期短的田字形痩身立交桥。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田字形痩身立交桥,包括机动车通行的痩身立交桥;其结构特点为瘦身立交桥由纵横立交路、环行道路和匝道共同组成;纵横立交路为一条双向直行的上穿式跨线道路跨越另一条双向直行的平面式跨线道路,构成投影效果呈十字结构或近似十字结构的纵横立交路;所述上穿式跨线道路由平面道路、跨线引道和跨线旱桥组成;平面式跨线道路由平面式道路和平面跨线路段组成;呈十字结构或近似十字结构的纵横立交路分为四个象限;呈十字结构或近似十字结构的纵横立交路分别设有四个分岔路口和四个汇流入ロ,同一象限内的分岔路ロ与汇流入ロ连接形成右转弯匝道;环行道路为顺时针方向环绕于纵横立交路的平面环行路状;环行道路内侧分别设有四个纵横立交路出入路ロ,所述的纵横立交路其四个道路末端分别与环行道路的四个纵横立交路出入路ロ相连接;环行道路外侧分别设有四个导进匝道路口和四个导出匝道路ロ ;所述的匝道为单向通行道路,包括导进匝道、导出匝道、右转弯匝道和左后转弯匝道;四条导进匝道与四条导出匝道均位于环行道路的外侧,四条导进匝道分别通过四个导进匝道路ロ与环行道路连接,四条导出匝道分别通过四个导出匝道路ロ与环行道路连接;两条左后转弯匝道分别位于跨线旱桥下的平面跨线路段两侧的外側。因而是一条环行匝道环绕于纵横立交路并分别与四条导进匝道、四条导出匝道相连接,具有构思新颖、结构科学、外形美观、隐敛桥身、节约资金、节省用地和施工难度小、施工周期短的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田字形痩身立交桥,其特点为I)跨线旱桥位于上穿式跨线道路的中部,跨线旱桥的两端分别与其两端的跨线引道连接,每ー跨线引道的另一端再与平面道路相连接;2)所述平面跨线路段位于跨线旱桥的下方,平面跨线路段投影效果与跨线旱桥相重叠,平面跨线路段的两端分别与其两端的平面式道路相连接;3)环行道路内侧的四个纵横立交路出入路ロ,分别是第一出入路ロ、第二出入路ロ、第三出入路口和第四出入路ロ ;4)纵横立交路的四个分岔出口分别是第一分岔出口、第二分岔出口、第三分岔出口、第四分岔出口;纵横立交路的四个汇流入ロ分别是第一汇流入ロ、第二汇流入ロ、第三汇流入ロ、第四汇流入ロ ;纵横立交路的四个分岔出ロ与纵横立交路的四个汇流入ロ分别呈第一分岔出口与第一汇流入口、第二分岔出口与第ニ汇流入ロ、第三分岔出ロ与第三汇流入ロ、第四分岔出口与第四汇流入ロ对应连接,形成四条右转弯匝道;5)四条右转弯匝道分别是第一右转弯匝道、第二右转弯匝道、第三右转弯匝道、第四右转弯匝道;6)第一右转弯匝道设有第一岔道渠化出口,第四右转弯匝道设有第一岔道汇流入ロ,第一岔道渠化出口与第一岔道汇流入ロ连接形成第一左后转弯匝道;第三右转弯匝道设有第二岔道渠化出ロ,第二右转弯匝道设有第二岔道汇流入ロ,第二岔道渠化出口与第二岔道汇流入ロ连接形成第二左后转弯匝道;两条左后转弯匝道分别是第一左后转弯匝道,第二左后转弯匝道;7)环行道路外侧的四个导进匝道路ロ分别是第一导进匝道路ロ、第二导进匝道路ロ、第三导进匝道路ロ、第四导进匝道路ロ ;环行道路外侧的四个导出匝道路ロ分别是第一导出匝道路ロ、第二导出匝道路ロ、第三导出匝道路ロ、第四导出匝道路ロ ;8)环行道路外侧的四条导进匝道分别是第一导进匝道、第二导进匝道、第三导进匝道、第四导进匝道;环行道路外侧的四条导出匝道分别是第一导出匝道、第二导出匝道、第三导出匝道、第四导出匝道;环行道路外侧的四个导进匝道路ロ与环行道路外侧的四条导进匝道分别呈第一导进匝道路ロ与第一导进匝道、第二导进匝道路ロ与第二导进匝道、第三导进匝道路ロ与第三导进匝道、第四导进匝道路ロ与第四导进匝道对应连接;环行道路外侧的四个导出匝道路ロ与环行道路外侧的四条导出匝道分别呈第一导出匝道路ロ与第一导出匝道、第二导出匝道路ロ与第二导出匝道、第三导出匝道路ロ与第三导出匝道、第四导出匝道路ロ与第四导出匝道对应连接。因而构思新颖、结构科学、外形美观、隐敛桥身、节省资金、节约用地和施工难度小,施工周期短,既可作主流型交通枢纽适用干城市道路交通,也可作为辅助型交通枢纽应用于区域范围内的交通疏导,还可以与隐形立交桥及非机动车无滞通行路网相联网组成城市道路无滞通行网络。本技术的优点为本技术采用纵横立交路与环行道路相结合的方法,组成一条环行道路单向环绕于纵横立交路,井分别与四条导入匝道及四条导出匝道相连接,形成通行顺畅的田字形痩身立交桥;在适应交通需要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同时,达到隐敛桥身減少对周边市容影响、減少占地面积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与效果;具有结构科学、外形美观、节省资金、节约用地和施工难度小,施工周期短等特点;不仅适用于城市交通规划建设,而且适用于旧城改造,也适合于城镇道路规划与建设,不仅可作为区域范围内的立体交通枢纽,而且可与隐形立交桥及非机动车无滞通行路网联网组成无滞通行道路交通网络。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表现为 (I)外形美观。与传统的立交桥相比,田字形痩身立交桥具有桥身隐敛的突出特点。不仅节省道路建设用地和工程造价并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周期,而且易与周边景观相融合,同时有利于桥身美化。(2)结构科学。田字形痩身立交桥采取“改坡为平”(改高架路桥为平面道路)和“网络疏导”(各向行车通过平面路网疏导)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地解决了在无高架路桥作为涉左转弯匝道情况下的车辆直行、右转及涉左转弯问题;采取“左进左出,先进后出”(导进路ロ与导出路ロ均设在环行道路的左侧,形成先导进后导出的道路通行模式)与“右分右合,先分后合”(环行道路与纵横立交路相交的出入口设在环行道路的右侧,形成先分流后合流的道路通行模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合理错开设置路ロ,科学地解决了环行道路与导进匝道、导出匝道及纵横立交路的道路连接及车辆通行问题。结构的科学不仅表明构思的独特,而且表明技术的成熟,同时彰显方案的可行。(3)经济适用。田字形痩身立交桥以简单的道路结构代替复杂的路桥结构,摆脱了传统理念中对桥梁式道路和高架式匝道的依赖,不仅科学地解决了城市道路建设与历史自然景观保护的两难课题,而且工程造价、施工难度同时大幅度降低,施工周期也因此缩短。是在保护历史自然景观条件下,发展城市交通中不可多得的枢纽性立体交通路网。(4)前景广阔。田字形痩身立交桥既可作主流型交通枢纽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也可作为辅助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学慈陈镇
申请(专利权)人:林学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