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立交系统的匝道和具有该匝道的立交桥。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及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承载量大、路面宽且通行率高,双、多层高架路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但这种双、多层高架路在交会时,由于各层车辆需要转向及换层,考虑到不同车型需要不同的转弯半径,且不同的驾驶员具有自己的驾驶习惯,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匝道结构就不可避免地较为庞大复杂,从而使立交系统的占地面积较大,进而影响了双、多层高架路的应用。公开号为CN10456288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环形匝道的立交桥,匝道设置在干道的外侧,使车辆的直行不受匝道的影响,匝道沿竖直方向盘旋设置可节约占地面积,且施工方便,单根立柱可同时支撑竖直分布多层匝道路面,使具有这种匝道的立交桥相对于传统的立交桥占地面积小,施工也较方便。但这种匝道的立柱仅柱身部分具有与匝道路面连接的结构,从而为稳定地支撑匝道,必须使用较多的立柱,这就使匝道的施工稍嫌复杂。另外,现有一种用于车库的智能机器人,可驶入汽车底部并将汽车顶起,然后运送至特定位置,这种智能机器人可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运行线路精准,若利 ...
【技术保护点】
匝道,用于具有至少两层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的立交桥,在所述纵向干道与所述横向干道平面交会处,所述纵向干道与所述横向干道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置,所述匝道邻近所述纵向干道及所述横向干道并沿所述竖直方向盘旋设置在所述纵向干道及所述横向干道的外侧,具有分别与所述纵向干道及所述横向干道的各路面交接的匝道入口和匝道出口,其特征在于:多根支撑立柱,用于支撑所述匝道的路面,包括垂直地面设置的柱身及设置在所述柱身的顶部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水平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匝道的路面相连接的吊挂结构,所述柱身上设置有与所述匝道的路面相连接的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匝道,用于具有至少两层纵向干道或横向干道的立交桥,在所述纵向干道与所述横向干道平面交会处,所述纵向干道与所述横向干道在竖直方向上交错布置,所述匝道邻近所述纵向干道及所述横向干道并沿所述竖直方向盘旋设置在所述纵向干道及所述横向干道的外侧,具有分别与所述纵向干道及所述横向干道的各路面交接的匝道入口和匝道出口,其特征在于:多根支撑立柱,用于支撑所述匝道的路面,包括垂直地面设置的柱身及设置在所述柱身的顶部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水平方向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匝道的路面相连接的吊挂结构,所述柱身上设置有与所述匝道的路面相连接的连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匝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匝道包括相互分离的内匝道和外匝道,除所述匝道入口及所述匝道出口以外,所述外匝道设置在所述内匝道外侧,所述柱身设置在所述内匝道与所述外匝道之间,所述连接结构分别与所述内匝道的路面的外侧及所述外匝道的路面的外侧连接,所述支架的水平方向的内侧端的吊挂结构与所述内匝道的路面的内侧连接,外侧端的吊挂结构与所述外匝道的路面的外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匝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匝道的路面底部设置有承重梁,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柱身上的卡座,所述承重梁安装在所述卡座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匝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匝道的路面底部设置有承重梁,所述吊挂结构包括多根悬索,其中所述悬索中每根与匝道的一层路面连接,所述悬索上设置有与所述承重梁连接的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