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长峰专利>正文

塑构高架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80909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构高架路,包括支撑立柱及路面,支撑立柱设置在路面的两侧,同侧相邻的支撑立柱之间设置有支撑横梁,桁架横跨两侧的支撑横梁并从支撑横梁向外突出,路面铺设在桁架上。具有结构轻便,安装方便,高架路可多层设置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主要结构材料为塑料材质的高架路。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汽车拥有量大大增加,常常会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高架路可进一步拓展空间,增加车辆承载力,路面可设置得较宽,不受地面行人或建筑物等影响,车辆通行率高等优点,对于大中城市来说,具有非常高的期待,但具体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应用时,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高架路会影响原有路面的交通,而且会破坏原有路面,在高架修好后还需对原有路面进行改造施工,施工周期长,严重影响城市交通。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塑料材质的建筑材料已获得广泛的利用。利用工程塑料、特种塑料或改性塑料等材料,通过针对性的改变配方,合理的添加其它材料(包括碳纤维、石墨烯等),使塑料具有超硬、超韧,阻燃,耐腐蚀,耐高温,耐低温,抗老化等特性,使其完全可以替代钢材,而塑料材料还具有重量轻、易成型等优点,在工程建筑中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同时也为建造塑构高架路,即主要结构材料为塑料材料的高架路,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主要结构材料为塑料材质的高架路,即塑构的高架路。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塑构高架路包括支撑立柱及路面,支撑立柱设置在路面的两侧,同侧相邻的支撑立柱之间设置有支撑横梁,桁架横跨两侧的支撑横梁并从支撑横梁向外突出,路面铺设在桁架上。由以上方案可见,塑构高架路施工时,无需破坏地面上的路面,利用支撑立柱、支撑横梁及桁架即可实现对塑构高架路路面的支撑,塑料材料较轻,施工方便,也不会对地面上的道路交通造成影响,桁架从支撑横梁上突出,使路面支撑在桁架的中间部分,从而受力更均匀,而且从支撑横梁向外突出的部分可以作为管路、线路等的支撑,或者作为人行道,以减小地面交通压力。较具体的方案为,路面设置为两层以上,同侧相邻的支撑立柱上设置有相应数量的支撑横梁,每层路面都由桁架支撑,而桁架都设置在支撑横梁上。由以上方案可见,利用同一支撑立柱即可实现对多层路面的支撑,进一步增加高架路的通行能力。更具体的方案为,桁架上设置有与支撑横梁同宽的限位结构,支撑横梁上设置有与桁架接合的卡槽。桁架对支撑横梁施加的力主要是向下的力,利用卡槽与限位结构的配合,即可实现桁架与支撑横梁相对位置的确定。进一步更具体地,支撑立柱靠近路面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支撑横梁的端部卡在卡槽内。由以上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在支撑立柱内侧的卡槽实现支撑立柱对支撑横梁的固定,简单方便且美观。较具体地,相邻桁架之间设置有交叉布置的支撑杆。利用支撑杆实现桁架之间相对位置的限定。较具体地,桁架包括设置在支撑横梁正上方的支柱,道路挡墙粧设置在支柱的正上方。道路挡墙粧如此设置可使其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力。优选地,支撑立柱之间设置有横拉索,横拉索与支撑横梁之间设置有直拉索。利用横拉索及直拉索进一步实现对支撑横梁的支撑和固定。优选地,支撑立柱与支撑横梁之间设置有斜拉索。利用斜拉索进一步实现对支撑横梁的支撑和固定。优选地,支撑横梁上方设置有拱形支撑梁,拱形支撑梁与支撑横梁之间设置有直拉索。利用拱形支撑梁及直拉索进一步实现对支撑横梁的支撑和固定。较具体地,横梁下方设置有拱形支撑梁,拱形支撑梁与支撑横梁之间设置有竖直支撑柱,拱形支撑梁的拱顶部分与支撑横梁抵接。利用拱形支撑梁及竖直支撑柱进一步实现对支撑横梁的支撑和固定。本技术具有结构轻便,安装方便,高架路可多层设置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横向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纵向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支撑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桁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桁架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横向侧视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不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横向侧视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图1、图2和图3都只示出了本实施例中一个单元的结构,本实施例可由多个单元相互连接而成,相邻单元的支撑横梁可共用一根支撑立柱。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三层路面5,设置在路面5两侧的支撑立柱1,同侧相邻的支撑立柱I上设置有三根支撑横梁2,多个桁架3横跨路面5两侧的支撑横梁3,并从支撑横梁3向外突出。支撑立柱I上设置有卡槽11,支撑横梁2的两端分别卡在两支撑立柱I的卡槽11内。支撑立柱I上还设置有卡槽12、13,拱形支撑梁41、42的两端分别卡在相邻支撑立柱的卡槽12、13内,其中拱形支撑梁41通过竖直支撑柱43与支撑横梁2连接,且拱形支撑梁41的拱顶部分与支撑横梁2抵接,以实现对支撑横梁2的支撑,拱形支撑梁42通过直拉索44与支撑横梁2连接,以进一步对支撑横梁2进行支撑和固定。直拉索44可等间距设置。路面5两侧设置有道路挡墙粧51,其设置在桁架3的支柱31的正上方,而支柱31则位于支撑横梁2的正上方。相邻的桁架3之间设置有交叉设置的支撑杆32。路面5中间设置有隔离带52,以分隔出两侧的道路。如图4所示,支撑横梁2上设置有悬索固定件21、及卡槽22,其两端部23的高度与其他部分相比可稍小,以卡接在支撑立柱I的卡槽11内。如图5和图6所示,桁架3包括上梁36和下梁35,拱形的支撑架34设置在上梁36与下梁35之间,下梁35上设置有限位结构33,该限位结构33可为向下突出的两个突起,两突起之间的距离与支撑横梁2的宽度相同,同时卡槽22与桁架3接合,从而实现桁架3与支撑横梁2相对位置的固定。交叉设置的支撑杆3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桁架3的上梁36和下梁35抵接,以对桁架3进行加固。下梁35与支撑架34之间设置有支撑板38,而上梁36与支撑架34之间设置有支柱37,支柱31设置在上下梁之间,限位结构33设置在支柱31的正下方。在其他实施例中,桁架2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如整体式长方体结构、多层并列板式结构等。在本实施例中,桁架2可为注塑而成的整体构件,也可为组装而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高架路可设置为一层、两层或更多层。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辅助支撑方式为拱形支撑梁41、42,其分别采用竖直支撑柱43和直拉索44与支撑横梁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只采用拱形支撑梁41及竖直支撑柱43对支撑横梁2进行辅助支撑,或只采用拱形支撑梁42及直拉索44对支撑横梁2进行辅助支撑。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类似,只是对支撑横梁进行辅助支撑的为斜拉索。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三层路面5,设置在路面5两侧的支撑立柱1,同侧相邻的支撑立柱I上设置有三根支撑横梁2,多个桁架3横跨路面5两侧的支撑横梁2,并从支撑横梁2向外突出。支撑立柱I上设置有卡槽11,支撑横梁2的两端分别卡在两支撑立柱I上。支撑立柱I上设置有斜拉索6分别与每层路面5的支撑横梁2上设置的斜拉索固定件24相连接。路面5两侧设置有道路挡墙粧51,其设置在桁架3的支柱31的正上方,而支柱31则位于支撑横梁3的正上方。相邻的桁架3之间设置有交叉设置的支撑杆32。辅助支撑立柱13设置在两支撑立柱I之间,其上设置有与下两层支撑横梁2连接的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塑构高架路,包括支撑立柱及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设置在所述路面的两侧,同侧相邻的所述支撑立柱之间设置有支撑横梁,桁架横跨两侧的支撑横梁,并从所述支撑横梁向外突出,所述路面铺设在所述桁架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峰
申请(专利权)人:吴长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