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介质加热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1973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0 05:23
一种热介质加热装置(10),具备:与PTC加热器(40)的两面密接且在内部形成有热介质流通路径(33、54)且彼此液密地接合的第一热介质流通箱(A)及第二热介质流通箱(B);设置于例如第一热介质流通箱(A)且与热介质流通路径(33)相邻的电气部件冷却壁部(26);及固定于该电气部件冷却壁部(26)的电气部件(23a),在电气部件冷却壁部(26)的热介质流通路径(33)侧的面上形成有位于电气部件(23a)的设置位置的正背面且向热介质流通路径(33)侧延伸的突出部(26a)。该突出部(26a)兼作为将电气部件(23a)紧固于电气部件冷却壁部(26)的紧固构件(25b)的紧固凸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PTC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正温度特性)加热器对热介质进行加热的热介质加热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对被加热介质进行加热的热介质加热装置的ー种,已知有使用了以正特性热敏电阻元件(PTC元件)为发热要素的PTC加热器的装置。PTC加热器具有正 特性的热敏电阻特性,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电阻值上升,由此会控制消耗电流,且温度上升平缓,然后,消耗电流及发热部的温度到达饱和区域而稳定,具备自我温度控制特性。如上所述,PTC加热器具有在加热器的温度上升时消耗电流降低,然后在到达一定温度的饱和区域时,消耗电流在低的值下稳定的特性。通过利用该特性,得到能够节减消耗电カ并且能够防止发热部温度的异常上升这样的优点。因此,PTC加热器在多个
中使用,即使在空调的领域中,例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那样,提出了ー种在混合动カ车辆用的空调装置中,在对发动机停止时向空气加温用的散热器供给的热介质(这里是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中适用PTC加热器的热介质加热装置。该热介质加热装置的两个热介质流通箱相互液密地接合,在这两个热介质流通箱之间密接夹装有平板状的PTC加热器。在各热介质流通箱的内部以通过PTC加热器附近的方式形成有热介质流通路径,流通此处的发动机冷却水被PTC加热器加热后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循环,对车室内进行调温。在热介质流通箱的内部设有与热介质流通路径相邻的作为另一室而形成的基板收容部,其内部设置有控制PTC加热器的控制基板。搭载于该控制基板的IGBT、FET等的具有发热性的电气部件以密接的方式通过螺钉等紧固固定在将热介质流通路径与基板收容部分隔设置的电气部件冷却壁部上,由在热介质流通路径中流动的发动机冷却水来冷却。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8-560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通常,热介质流通箱由铝等的轻量且热传导性良好的金属材料来形成,设置有具有发热性的电气部件的电气部件冷却壁部形成为平坦的板状。为了減少热介质流通箱的制造成本并实现其轻量化,希望使包括电气部件冷却壁部在内的各部分的厚度变薄的构成。然而,为了将具有发热性的电气部件通过螺钉紧固固定在电气部件冷却壁部,而该电气部件冷却壁部必须具有供螺钉拧入的厚度,所以电气部件冷却壁部的厚度过剩,热介质流通箱的重量变重,且成为制造成本高涨的原因之一。而且,从电气部件产生的热量不能高效率地向热介质流通路径释放。而且,一直以来电气部件冷却壁部的热介质流通路径侧的面为平面状,因此就该点而言,从电气部件产生的热量不能高效率地向热介质流通路径释放。此外,在上述电气部件冷却壁部设有对在热介质流通路径中流动的热介质的温度进行測定的温度传感器时,由于电气部件冷却壁部的厚度増大,而存在温度检测灵敏度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设置有具有发热性的电气部件的电气部件冷却壁部的厚度较小,能够实现热介质加热装置的轻量化和制造成本下降,并提闻该电气部件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传递效率而实现性能提闻和可果性的提闻的热介质加热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単元。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形态的热介质加热装置中,具备平板状的PTC加热器;第ー热介质流通箱,其与所述PTC加热器的一面侧密接且在内部形成有热介质流通路径;第二热介质流通箱,其与所述PTC加热器的另一面侧密接且在内部形成有热介质流通路径,且与所述第一热介质流通箱液密地接合;电气部件冷却壁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及第ニ热介质流通箱中的至少一方,且与所述热介质流通路径相邻;及固定于所述电气部件冷却壁部的所述PTC加热器控制用的电气部件,所述热介质加热装置构成为,利用来自所述PTC加热器的两面的散热,来加热在所述第一及第ニ热介质流通箱内的所述热介质流通路径中流通的热介质,且在该热介质与所述电气部件之间进行热交换,其中,在所述电气部件冷却壁部的所述热介质流通路径侧的面上形成有位于所述电气部件的设置位置的正背面且向所述热介质流通路径侧延伸的突出部。根据该热介质加热装置,由于所述突出部,而电气部件冷却壁部的设置了具有发热性的电气部件的部位的正背面侧的表面积增大,设有该电气部件的部位能够以更大的面积与热介质接触,由此,电气部件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传递效率提高。例如若电气部件具有发热性,则通过热介质能够有效地冷却电气部件,从而提高热介质加热装置的性能和可靠性。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形态的热介质加热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突出部兼作为将所述电气部件紧固于所述电气部件冷却壁部的紧固构件的紧固凸起。根据上述结构,将所述突出部作为紧固凸起,能够对紧固电气部件的紧固构件进行紧固,因此即使电气部件冷却壁部的厚度减薄,也能够充分长地确保紧固构件的拧入长度,由此能够可靠地将电气部件紧固于电气部件冷却壁部,能够实现热介质流通箱的轻量化并减少其制造成本。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形态的热介质加热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电气部件是在所述热介质流通路径中流通的热介质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突出部向所述热介质的流动的中心部侧延伸。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所述突起部,而电气部件冷却壁部的设有温度传感器的部位的热介质流通路径侧的面的表面积増大。因此,温度传感器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传递效率提高,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灵敏度变好而性能提高。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形态的热介质加热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热介质流通路径形成有将所述热介质的流动导向所述突出部侧的斜面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所述斜面部将在热介质流通路径中流动的热介质导向突出部侦牝因此突出部的附近的热介质的停滞消失,能够使温度传感器更积极地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換,提高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灵敏度。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形态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使外部气体或车室内空气循环的鼓风机、设置在该鼓风机的下游侧的冷却器、及设置在该冷却器的下游侧的散热器,其中,构成为能够使由第一至第四形态中任一形态的热介质加热装置加热后的热介质向所述散热器循环。由此,热介质加热装置能够实现轻量化且制造成本減少,进而实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成本降低,并且能够实现性能提高 和可靠性的提高。专利技术效果如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介质加热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能够在热介质加热装置中使设置有具有发热性的电气部件的电气部件冷却壁部的厚度减小而实现热介质加热装置的轻量化和制造成本下降,并且该电气部件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传递效率提高,能够实现热介质加热装置及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性能提高和可靠性的提高。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ー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ー实施方式的热介质加热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ー实施方式的热介质加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纵向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2的V-V线的纵向剖视图。图6是将图3所示的基板收容箱翻转过来的立体图。图7是图4的VII-VII向视的上部热介质流通箱的仰视图。图8是图4的VIII-VIII向视的下部热介质流通箱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使用图f图8,说明本专利技术的ー实施方式。图I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I的简要结构图。该车辆用空调装置I例如是混合动カ车辆用的空调装置,并具备用于形成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足立知康中川信也松原史郎国枝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