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往复送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08011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精度往复送料机构,其采用两个凸轮作为动力源,凸轮每转动一周,送料机构实现一次往复送料,送料间歇位置由凸轮曲线保证,复位弹簧提供送料机构回程时的回复力,第一关节轴承实现了摆杆的滑动及转动,通过摆杆的摆动带动推料杆间歇高频率水平往复移动,实现间歇、高频率送料;由于推料杆有两根,并通过两组相同的凸轮连杆机构带动,实现同步前后往复移动,由推料杆带动的部件能被更平稳推动,确保送料平稳;每组凸轮连杆机构采用对称的刚性往返送料结构,保证送料到位;另外还通过驱动结构带动关节轴承沿摆杆上下滑移,导致摆杆支点两端的长度变化,实现送料行程的调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适合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翅片成型机的高精度往复送料机构
技术介绍
为提高冲压机的工作效率,实现自动化安全冲压,我们会在冲压机上设置自动送料机构。传统的送料机构一般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利用主轴通过曲柄及摆杆机构实现送料,如ー专利号为ZL95221233. 1 (公告号为CN2230635Y)的中国技术专利《冲压机床连冲自动进给装置》,及如ー专利号为ZL02266922. 1(公告号为CN2589115Y)的中国技术专利《数控高速精密链板自动冲压机》均披露了类似的送料机构。这种送料机构为连续往复式送料,可实现高频往复送料,其缺点是无法实现间歇送料功能。另ー种是利用电机或气缸、油缸作为动カ源实现送料的机构,通过电机旋转带动的传动结构或气缸油缸的活塞杆运动实现送料。如ー专利号为ZL200820235503. 7(公告号为CN201320584Y)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冲床多エ位自动送料装置》就披露了这样ー种自动送料装置。前述送料机构可以实现间歇式送料,但送料频率低。无论前述何种送料机构送料的最大行程均固定不变,如果冲压机需要送料行程发生改变后,就需重新安装或更换送料结构,使用相当不方便。另外,目前市场上也有一种间歇性往复送料,但其只能推动ー根推料杆间歇往复运动,由于板翅式换热器翅片成型机中由推料杆带动的下刀座长度较长,仅有一根推料杆不能平稳带动下刀座滑移,即不能实现高精度间歇往复送料,而且推料杆仅有一端在摆杆带动下往复运动,不能保证送料到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ー种高精度往复送料机构,该送料机构能实现平稳送料,保证送料到位,且具有送料行程能轻松调节的优点。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ー种高精度往复送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绕固定支点旋转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通过ー凸轮轴连接在一起而保证能同步旋转;能水平前后滑移且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前连杆和第一后连杆,第一前连杆的前端安装有能旋转的第一前滚轮,第一后连杆的前端安装有能旋转的第一后滚轮,所述第一前滚轮和第一后滚轮与所述第一凸轮周面接触;第一前复位弹簧和第一后复位弹簧,它们分别作用于第一前连杆和第一后连杆的外端以使第一前滚轮和第一后滚轮同时保持与第一凸轮接触的趋势;竖向设置的第一前摆杆,该第一前摆杆的下端通过第一关节轴承与所述第一前连杆的中部相连,以使第一前连杆的前后滑移带动第一前摆杆下端前后摆动,第一前摆杆中部设有作为第一前摆杆的摆动支点的第二关节轴承;竖向设置的第一后摆杆,该第一后摆杆的下端通过第三关节轴承与所述第一后连杆的中部相连,以使第一后连杆的前后滑移带动第一后摆杆下端前后摆动,第一后摆杆中部设有作为第一后摆杆的摆动支点的第四关节轴承;能水平前后滑移且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二前连杆和第二后连杆,第二前连杆的前端安装有能旋转的第二前滚轮,第二后连杆的前端安装有能旋转的第二后滚轮,所述第二前滚轮和第二后滚轮与所述第二凸轮周面接触;第ニ前复位弹簧和第二后复位弹簧,它们分别作用于第二前连杆和第二后连杆的外端以使第ニ前滚轮和第二后滚轮同时保持与第二凸轮接触的趋势;竖向设置的第二前摆杆,该第二前摆杆的下端通过第五关节轴承与所述第二前连杆的中部相连,以使第二前连杆的前后滑移带动第二前摆杆下端前后摆动,第二前摆杆中部设有作为第二前摆杆的摆动支点的第六关节轴承;竖向设置的第二后摆杆,该第二后摆杆的下端通过第七后关节轴承与所述第二后连杆的中部相连,以使第二后连杆的前后滑移带动第二后摆杆下端前后摆动,第二后摆杆中部设有作为第二后摆杆的摆动支点的第八后关节轴承;能水平前后滑移且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推料杆和第二推料杆,所述第一推料杆的前端与第一前摆杆的上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推料杆的后端与第一后摆杆的上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推料杆的前端与第ニ前摆杆的上端铰接在一起,第二推料杆的后端与第二后摆杆的上端铰接在一起;驱动结构,用以同步驱动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第四关节轴承、第六关节轴承、第八关节轴承各自沿相应摆杆上下滑移。上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第一蜗轮蜗杆传动副、第二蜗轮蜗杆传动副、第一螺旋传动副及第ニ螺旋传动副;其中第一蜗轮蜗杆传动副中的第一蜗杆和第二蜗轮蜗杆传动副中的第二蜗杆通过蜗杆连接轴连接在一起而保证能同步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蜗轮蜗杆传动副中的第一蜗杆连接;第一蜗轮蜗杆传动副中的第一蜗轮则固定在第一螺旋传动副中的第一丝杆的下端,第一丝杆竖向设置,第一螺旋传动副中的第一螺套则通过两第一连接轴分别与第二关节轴承和第四关节轴承固定,第二蜗轮蜗杆传动副中的第二蜗轮则固定在第二螺旋传动副中的第二丝杆的下端,第二丝杆竖向设置,第二螺旋传动副中的第二螺套则通过两第二连接轴分别与第六关节轴承和第八关节轴承固定。以上为ー种具体的带动各关节轴承同步沿各自对应的摆杆上下滑移的驱动结构,本驱动结构主要采用蜗轮蜗杆传动副及螺旋传动副作为传动主体,电机首先带动蜗轮蜗杆,而蜗轮带动螺旋副,使得第二关节轴承沿摆杆上下滑移,由于蜗轮蜗杆传动副及螺旋传动副具有传动缓慢平稳而且自锁性好的优点,当然也可直接采用油缸或气缸或其它现有的驱动方式作为驱动结构。上述电机为伺服电机。通过PLC(可编程控制器)对伺服电机转动角度的控制,实现送料行程的精确调整,方便可靠。上述第一前连杆通过第一前导向支承部件的支承以使第一前连杆仅能水平前后滑移;第一后连杆通过第一后导向支承部件的支承以使第一后连杆仅能水平前后滑移;第ニ前连杆通过第二前导向支承部件的支承以使第二前连杆仅能水平前后滑移;第二后连杆通过第二后导向支承部件的支承以使第二后连杆仅能水平前后滑移。上述第一推料杆的中部通过两个第一主导向支承部件支承以使第一推料杆仅能水平前后滑移;第二推料杆的中部通过两个第二主导向支承部件支承以使第二推料杆仅能水平前后滑移。通过导向支承部件对连杆和推力杆进行限位,使它们仅能保持水平滑移,当然也可采用其它方式让连杆和推料杆仅能保持水平前后滑移趋势。上述第一前导向支承部件、第一后导向支承部件、第二前导向支承部件和第二后导向支承部件均为导向套,所述各连杆水平穿过导向套并能相对导向套水平移动。上述第一主导向支承部件和第二主导向支承部件均为导向套,所述第一推料杆和第二推料杆水平穿过导向套并能相对导向套水平移动。采用导向套作为导向支承元件结构最为简单,当然也可采用其它导向支承元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送料机构采用两个凸轮作为动カ源,凸轮每转动一周,送料机构实现一次往复送料,送料间歇位置由凸轮曲线保证,复位弹簧提供送料机构回程时的回复力,第一关节轴承实现了摆杆的滑动及转动,通过摆杆的摆动带动推料杆间歇高频率水平往复移动,实现间歇、高频率送料;由于推料杆有两根,并通过两组相同的凸轮连杆机构带动,实现同步前后往复移动,由推料杆带动的部件能被更平稳推动,确保送料平稳;每组凸轮连杆机构采用対称的刚性往返送料结构,保证送料到位;另外还通过驱动结构带动关节轴承沿摆杆上下滑移,导致摆杆支点两端的长度变化,实现送料行程的调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高精度往复送料机构,其特征在干包括有 绕固定支点旋转的第一凸轮(Ia)和第二凸轮(Ib),第一凸轮(Ia)和第二凸轮(Ib)通过ー凸轮轴(11)连接在一起而保证能同步旋转; 能水平前后滑移且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前连杆(2a)和第一后连杆(2b),第一前连杆(2a)的前端安装有能旋转的第一前滚轮(3a),第一后连杆(2b)的前端安装有能旋转的第一后滚轮(3b),所述第一前滚轮(3a)和第一后滚轮(3b)与所述第一凸轮(Ia)周面接触; 第一前复位弹簧(4a)和第一后复位弹簧(4b),它们分别作用于第一前连杆(2a)和第一后连杆(2b)的外端以使第一前滚轮(3a)和第一后滚轮(3b)同时保持与第一凸轮(Ia)接触的趋势; 竖向设置的第一前摆杆(5a),该第一前摆杆(5a)的下端通过第一关节轴承^a)与第一前连杆(2a)的中部相连,以使第一前连杆(2a)的前后滑移带动第一前摆杆(5a)下端前后摆动,第一前摆杆(5a)中部设有作为第一前摆杆(5a)的摆动支点的第二关节轴承(6b); 竖向设置的第一后摆杆(5b),该第一后摆杆(5b)的下端通过第三关节轴承^c)与第一后连杆(2b)的中部相连,以使第一后连杆(2b)的前后滑移带动第一后摆杆(5b)下端前后摆动,第一后摆杆(5b)中部设有作为第一后摆杆(5b)的摆动支点的第四关节轴承(6d); 能水平前后滑移且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二前连杆(2c)和第二后连杆(2d),第二前连杆(2c)的前端安装有能旋转的第二前滚轮(3c),第二后连杆(2d)的前端安装有能旋转的第二后滚轮(3d),所述第二前滚轮(3c)和第二后滚轮(3d)与所述第二凸轮(Ia)周面接触; 第二前复位弹簧(4c)和第二后复位弹簧(4d),它们分别作用于第二前连杆(2c)和第ニ后连杆(2d)的外端以使第二前滚轮(3c)和第二后滚轮(3d)同时保持与第二凸轮(Ib)接触的趋势; 竖向设置的第二前摆杆(5c),该第二前摆杆(5c)的下端通过第五关节轴承^e)与所述第二前连杆(2c)的中部相连,以使第二前连杆(2c)的前后滑移带动第二前摆杆(5c)下端前后摆动,第二前摆杆(5c)中部设有作为第二前摆杆(5c)的摆动支点的第六关节轴承(6f); 竖向设置的第二后摆杆(5d),该第二后摆杆(5d)的下端通过第七关节轴承^g)与所述第二后连杆(2d)的中部相连,以使第二后连杆(2d)的前后滑移带动第二后摆杆(5d)下端前后摆动,第二后摆杆(5d)中部设有作为第二后摆杆(5d)的摆动支点的第八关节轴承(6h); 能水平前后滑移且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第一推料杆(7a)和第二推料杆(7b),所述第一推料杆(7a)的前端与第一前摆杆(5a)的上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推料杆(7a)的后端与第一后摆杆(5b)的上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推料杆(7b)的前端与第二前摆杆(5c)的上端绞接在一起,弟~■推料杆(7b)的后端与弟_■后摆杆(5d)的上端绞接在一起; 驱动结构,用以同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荣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