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卫专利>正文

高层建筑双动双制救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70182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3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双动双制救护装置,涉及一种高层建筑救护装置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目前现有的逃生器很多不能兼有自救和救助他人且存在结构复杂、安全性等问题。该高层建筑双动双制救护装置包括支撑架及钢丝绳,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定滑轮,所述双动双制救护装置设置有两套升降器,即升降器一和升降器二,所述升降器一通过螺栓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器二通过钢丝绳穿过支撑架上的定滑轮与升降器一连接。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层建筑双动双制救护装置结构简单、安全性高且可用于自救也可用于救护他人。(*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救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双动双制救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建筑逃生器作为一种重要设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广泛采用,以备火灾等重大险情发生时用来紧急避险。现有的逃生装置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直接式的,如悬梯或利用空气浮力原理而制备的降落伞;第二类为自控式的,其方法是利用摩擦力和重力相互作用的原理,自己借助下降装置控制下降速度,如包角手动式逃生器、轮系控速式逃生器等;第三类为电控式的,利用电机或液压装置下放被救人员。但现有的这些逃生器一方面是有的体积过大,有的结构复杂,有的安装不方便或者是固定安装后占用建筑物的空间,有的需要人们平时有所训练才能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很难让人达到满意,尤其是有的逃生器在安全性方面不能完全保证;另一方面是室内有老幼病残者的情况下,面对这样的自救式逃生装置就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现有的逃生器很多不能兼有自救和救助他人的双重功能;特别是现有的一些逃生器大都不具有便携性,即不能为消防救护队员所采用而携带到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具有自救的功能也能救助他人的高层建筑双动双制救护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双动双制救护装置,包括支撑架及钢丝绳,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定滑轮,所述双动双制救护装置设置有两套升降器,即升降器一和升降器二,所述升降器一通过螺栓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器二通过钢丝绳穿过支撑架上的定滑轮与升降器一连接。所述升降器包括定轮、动轮、中心轴、挡板、摇把、导轮及承重轴,所述定轮的定轮圆板的中部设置有圆筒,圆筒内壁的前端套置一膨胀弹簧,膨胀弹簧的两端均设置有指向圆筒圆心的胀缩棒;所述动轮的套筒套于定轮的圆筒外,钢丝绳的一端固定于套筒的外壁上,套筒的底板上设置一与转轴平行的双用板,套筒的底板面对挡板的一侧设置有一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板、制动弹簧、制动销及制动绳,制动板与动轮的套筒端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制动弹簧置于制动板和制动销之间,制动销可穿过动轮的套筒壁内制动孔及定轮圆板上设置的制动孔,制动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摇把和制动销;所述中心轴位于定轮圆筒腔内的轴上设置有一半圆形的凸块,凸块被置于膨胀弹簧及膨胀弹簧的胀缩棒所围成的半圆中,中心轴的两端与摇把固定连接;摇柄和摇臂活动连接;所述挡板与定轮的圆板的下端设置有一承重轴,挡板与定轮的圆板上相对于承重轴的上端分别设置一导轮。所述挡板与定轮的圆板的周边均匀设置至少六根螺杆连接固定。所述制动装置的制动销包括制动销盘、制动销棒及制动螺栓,所述制动销盘的一侧设置制动销棒,制动销盘的另一侧设置制动螺栓;所述制动螺栓与制动绳固定连接,所述制动销棒设置至少为二个。所述制动销棒设置为六个。所述制动销棒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动轮的制动销孔与定轮圆板上的制动销孔长度之和。 本技术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的救护装置结构简单,一个带有定滑轮的支架及两个升降器,因此安装和拆卸均很简便,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既可在高层建筑物上固定使用,也可临时选择阳台、窗户或建筑物顶部能安置支架的地方使用本救护装置,同时也便于消防救护人员携带;本技术的升降器的摇把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可决定升降器的升降,若摇把停止转动则升降器中动轮在钢丝绳牵引力的作用下使得动轮中的双用板对定轮中的膨胀弹簧施力后则阻止动轮转动,从而实现了摇把转动决定升降器的升降,摇把不动则升降器停止升降;由于动轮双用板自身具有制动功能,而在动轮上又设置一个制动销通过摇把上的拉绳来制动动轮,摇柄和摇臂成180度时制动,摇柄和摇臂成90度时制动解除,使得升降器有双重的制动功能。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升降器发生放滑,则摇柄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直,也就是摇柄和摇臂成180度,则升降器自行制动,也就是说如果升降器发生放滑则升降器具有自动制动的功能,因而本技术在救护中的安全性进一步得到保证;又由于本技术同时采用了两个升降器,其中一个被固定,另一个用于升降,不仅可以自救,也可以实现救护他人,通过升降器一的重复放下、摇起,可实现可救助多人的目的;此外,救助他人结束后可将先前被固定的升降器和用于悬挂的升降器对换使用,可救助他人后实现人员自救的目的,由于操作简捷故能节约救护过程中的宝贵时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高层建筑双动双制救护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高层建筑双动双制救护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升降器的轴剖示图;图3是本技术的升降器各部件沿中心轴拆分剖示图;图4是本技术的动轮的轴剖示图。图中1、支撑架,2、钢丝绳,3、定滑轮,4、升降器一,5、升降器二,6、定轮,7、动轮,8、中心轴,9、挡板,10、摇把,11、导轮,12、承重轴,13、套扣,14、保险带,15制动绳,16、圆板,17、圆筒,18、膨胀弹簧,19、胀缩棒,20、套筒,21、底板,22、双用板,23、制动销盘,24、制动装置,25、制动板,26、制动弹簧,27、制动销,28、动轮制动销孔,29、定轮制动销孔,30、凸块,31、制动螺栓,32、制动销棒,33、摇柄,34、摇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高层建筑双动双制救护装置,包括支撑架I及钢丝绳2,支撑架I上设置有定滑轮3,本实施例设置有两套升降器,即升降器一 4和升降器二 5,升降器一 4通过螺栓与支撑架I固定连接,升降器二 5通过钢丝绳2穿过支撑架I上的定滑轮3与升降器一 4连接,保险带14通过套扣13与升降器二 5的承重轴12连接。由于采用了两个升降器,作为升降的升降器可用于自救,被固定的升降器可用来运送他人,这样本技术不仅可以自救,也可以实现救护他人;救助他人结束后,可将先前被固定的升降器和用于升降的升降器对换,以实现再次救人或进行自救;由于本技术的救护装置 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均很简便,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便于消防救护人员携带,因此既可在高层建筑物上固定使用,也可选择阳台、窗户或建筑物顶部临时固定使用。如图2、图3所示,升降器包括定轮6、动轮7、中心轴8、挡板9、摇把10、导轮11及承重轴12。定轮6的定轮圆板16的中部设置有圆筒17,圆筒17内壁的前端套置一膨胀弹簧18,膨胀弹簧18的两端均设置有指向圆筒17圆心的胀缩棒19。中心轴8位于定轮6圆筒17腔内的轴上设置有一半圆形的凸块30,凸块30被置于膨胀弹簧18及膨胀弹簧18的胀缩棒19所围成的半圆中,中心轴8的两端与摇把10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动轮7的套筒20套于定轮的圆筒17外,钢丝绳2的一端固定于套筒20的外壁上,套筒20的底板21上设置一与中心轴8平行的双用板22,套筒20的底板21面对挡板9的一侧设置有一制动装置24。制动装置24包括制动板25、制动弹簧26、制动销27及制动绳15。制动板25与动轮7的套筒20端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如图3、图4所示,制动装置24的制动销27包括制动销盘23、制动销棒32及制动螺栓31,制动销盘23的一侧设置制动销棒32,制动销盘23的另一侧设置制动螺栓31 ;制动螺栓31与制动绳15固定连接,制动销棒32设置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双动双制救护装置,包括支撑架及钢丝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定滑轮,所述双动双制救护装置设置有两套升降器,即升降器一和升降器二,所述升降器一通过螺栓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器二通过钢丝绳穿过支撑架上的定滑轮与升降器一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层建筑双动双制救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器包括定轮、动轮、中心轴、挡板、摇把、导轮及承重轴,所述定轮的定轮圆板的中部设置有圆筒,圆筒内壁的前端套置一膨胀弹簧,膨胀弹簧的两端均设置有指向圆筒圆心的胀缩棒;所述动轮的套筒套于定轮的圆筒外,钢丝绳的一端固定于套筒的外壁上,套筒的底板上设置一与转轴平行的双用板,套筒的底板面对挡板的一侧设置有一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板、制动弹簧、制动销及制动绳,制动板与动轮的套筒端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制动弹簧置于制动板和制动销之间,制动销可穿过动轮的套筒壁内制动孔及定轮圆板上设置的制动孔,制动绳的两端分别连接摇把和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卫张朝侠
申请(专利权)人:周卫张朝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