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9617 阅读:3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所述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安装部,每个安装部均是由安装面以及伸出所述安装面的至少三个支腿构成,其中,所述安装面为平面结构,在所述安装面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与扶手连接的安装孔,所述支腿与汽车的侧围内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具有结构简单、模具成本低、稳定可靠、强度好、性能优异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尤其涉及一种稳定可靠、性能优异的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属于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室内扶手通过扶手安装支架安装在汽车的侧围内板上。在传统的设计中,通常因为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要满足在碰撞一瞬间乘客的拉力要求,而将扶手安 装支架设计成一整体结构的支架,同一扶手的前后安装点均在同一扶手安装支架的安装面上,即同一扶手前后共用同一个扶手安装支架。这种结构的扶手安装支架强度比较容易满足法规要求,但通常这样的扶手安装支架强度过高,经常会在造成碰撞时,乘客头部撞击在扶手安装支架上,而引起二次伤害;同时,传统的室内扶手需要三个,这样就需要三个扶手安装支架,生产这三个扶手安装支架就需要三套模具,且传统的扶手安装支架结构复杂,模具成本较高;另外,通常在汽车的侧围内板上安装有侧气帘,侧气帘位于扶手的一侧,传统结构的扶手安装支架受到碰撞时,由于扶手安装支架上没有在靠近侧气帘一侧设置保护侧气帘的面板等结构,侧气帘常会被扶手安装支架的钣金割破或者被扶手安装螺栓刺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扶手安装支架模具成本高、强度过高、以及易破坏侧气帘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其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性能优巳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所述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安装部,每个安装部均是由安装面以及伸出所述安装面的至少三个支腿构成,其中,所述安装面为平面结构,在所述安装面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与扶手连接的安装孔,所述支腿与汽车的侧围内板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通过分件设计,可将原来传统的扶手安装支架由一个整体结构的对称件改为两个通用件,从而将传统汽车中用来安装三个室内扶手的三个结构复杂的扶手安装支架,改用为六个结构简单、可通用的安装部,一个扶手的前、后两端安装点分别位于两个安装部上,而安装部的结构简单,其生产模具较小,且模具只需一套即可,替代了传统的三套模具,可大大地节省模具的成本,同时,这种结构的安装部强度满足要求,方便安装,可满足小空间安装及多功能要求的不同需求。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还可以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面为矩形平面结构;所述支腿数量为三个,所述三个支腿为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第三支腿,所述第一支腿、第二支腿和第三支腿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面的三个边上,形成三角支架结构,且所述第二支腿和第三支腿沿所述第一支腿对称设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结构优化设计,三个支腿分别固定连接于安装面的三个边上,从而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架结构,使得该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的强度满足法规要求。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还可以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的,在汽车的侧围内板上还安装有侧气帘;所述第一支腿,其由伸出所述安装面的第一支撑面和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垂直连接的用于与汽车的侧围内板焊接的第一连接面构成,所述侧气帘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第一连接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支腿,是由伸出所述安装面的第二支撑面和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垂直连接的用于与汽车的侧围内板焊接的第二连接面构成,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面上具有用于弱化所述第二支腿支撑强度的第二弱化结构;所述第三支腿,是由伸出所述安装面的第三支撑面和与所述第三支撑面垂直连接的用于与汽车的侧围内板焊接的第三连接面构成,其中,所述第三支撑面上具有用于弱化所述第三支腿支撑强度的第三弱化结构。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二支腿的第二支撑面中部设置第二弱化结构以及在第三支腿的第三支撑面中部设置第三弱化结构,对安装部的强度进行弱化,降低乘客承受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同时,第一支腿的第一支撑面未进行弱化结构设计,并位于侧气帘的一侧,形成侧气帘的保护型面,保护侧气帘不被钣金割破或者扶手安装螺栓刺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还可以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弱化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面的中部、并由所述第二支撑面的边缘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三弱化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面的中部、并由所述第三支撑面的边缘向内凹陷形成。 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第二弱化结构和第三弱化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第二弱化结构由第二支撑面的边缘向内凹陷形成,第三弱化结构由第三支撑面的边缘向内凹陷形成,由于第二弱化结构和第三弱化结构的存在,在受到撞击时,第二支撑面强度减弱并在其向内凹陷处弯折,第三支撑面强度减弱并在其向内凹陷处弯折,从而减少了乘客二次受伤可能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还可以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一连接面的连接拐角处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设置加强了第一支腿的强度,使得第一支撑面和第一连接面不易在连接处弯折变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还可以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支撑面和第二连接面的连接拐角处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设置加强了第二支腿的强度,使得第二支撑面和第二连接面不易在连接处弯折变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还可以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三支撑面和第三连接面的连接拐角处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的设置加强了第三支腿的强度,使得第三支撑面和第三连接面不易在连接处弯折变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还可以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改进。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面上还设置有焊接定位孔。通过在安装面上设置焊接定位孔来精准定位焊枪位置,从而便于精确三个支腿的焊点位置,而将三个支腿精确焊接在汽车侧围内板上的指定位置,满足扶手安装的精度要求。本技术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具有结构简单、模具成本低、稳定可靠、强度好、性能优异等优点。它将现有的一个整体结构的扶手安装支架改用两个结构相同的安装部,使得该扶手安装支架通用化,实现节省模具、降低成本的目的;采用一个安装面和三支腿构成的三角支架结构以及加强筋的设置,增加了安装部的强度,满足强度要求;通过对第二支腿和第三支腿局部弱化,降低乘客二次伤害可能性;同时,通过将第一支腿未进行弱化的第一支撑面设置在侧气帘一侧,保护侧气帘不被刺破。附图说明图I表示本技术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汽车的侧围内板上安装有侧气帘时,侧气帘与本技术汽车室内扶手安装支架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图3中A-A向结构示意图。图中,I、安装部,2、汽车的侧围内板,3、扶手,4、加强筋,5、侧气帘,31、扶手安装螺栓,11、安装面,11a、安装孔,lib、焊接定位孔,12、第一支腿,12a、第一支撑面,12b、第一连接面,13、第二支腿,13a、第二支撑面,13b、第二连接面,13c、第二弱化结构,14、第三支腿,14a、第三支撑面,14b、第三连接面,14c、第三弱化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升崔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