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8767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体分离装置,该装置用于对含有密度大小不同的且相互间不互相溶解或难以溶解的X液体和Y液体的混合液体进行分离,X液体的密度大于Y液体的密度,包括:罐体;进液口,设置在罐体的壁上;进液管,通过进液口与罐体连接,X液体与Y液体的混合液体通过进液管注入罐体内;X液体排液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壁上或罐体内,低于所述进液口的位置;X液体排液管,通过X液体排液口与罐体连接,当X液体排液管在存储有X液体时,注满X液体排液管内的X液体,能产生大于或等于预设静态压力值的静态压力;Y液体排液口,设置在进液口上方的罐体的壁上,其中Y液体排液口与X液体排液口间的高度与X、Y液体的密度差相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业液体分离萃取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迅速发展,很多工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弃液体,在这些废弃液体中,对于可分离的可回收的混合液体,经过有效分离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既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又扩大了资源利用率,因此,对工业混合液体进行有效分离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对废弃混合液体如果分离不好,不仅会造成环境影响,同时成本也增加了,所以为了能够对可分离混合液体进行有效分离,人们设计了很多分离装置。一般目前使用的分离装置,其工作原理大都是利用可分离液体的不溶性或难溶性,在液体浮力作用下,通过液位或者压力监测装置仪表以及在排放分离液体管口处设置阀门开关进行分离后排放。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技术的技术方案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方案中至少存在以下缺点I、首先,对检测仪器仪表精度要求较高,因为仪表经常发生故障,会导致排放分离液体管口处阀门开关发出错误的动作,而导致分离不准确或分离失败;2、分离失败后,如果处理不当,导致人力物力浪费,成本增加,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环境污染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分离装置,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装置仪表发生故障而引起的分离失败或不准确的技术问题,实现混合液体的自动分离及自动排放。本技术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分离装置,用于对含有密度大小不同的且相互间不互相溶解或难以溶解的X液体和Y液体的混合液体进行分离,其中,所述X液体的密度大于所述Y液体的密度,具体包括罐体;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壁上; 进液管,通过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X液体与所述Y液体的混合液体通过所述进液管注入所述罐体内;X液体排液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壁上或罐体内,低于所述进液口的位置;X液体排液管,通过所述X液体排液口与所述罐体连接,其中,所述X液体排液管在存储有所述X液体时,注满所述X液体排液管内的所述X液体,能产生一大于或等于预设静态压力值的静态压力,其中,所述预设静态压力值由所述X液体排液管与所述X液体排液口间的相对高度,以及与所述X液体排液管的管线阻力来决定;Y液体排液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壁上或罐体内,高于所述进液口的位置,其中所述Y液体排液口与所述X液体排液口间的高度与所述X液体的密度和所述Y液体的密度相关;其中,当所述混合液体通过所述进液口注入所述罐体后,所述静态压力使得所述罐体中的X液体通过所述X液体排液口先开始排出,所述罐体中的Y液体通过所述Y液体排液口后开始排出;所述预设静态压力值由所述X液体排液管到所述X液体排液口的相对高度来决定。所述Y液体排液口与所述X液体排液口间的高度差与所述X液体的密度和所述Y液体的密度相关具体为,所述X液体和Y液体的密度差越小,所述Y液体排液口到所述X液体排液口的高度差越小。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X液体排液管具体要求为几字形平衡管,或U字形平衡管。可选地,如上所述的装置,所述进液管具体为几字形平衡管,或U字形平衡管。可选地,如上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进液管上。可选地,如上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一透明观察视镜,镶嵌于所述罐体的壁上。可选地,如上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一用于对所述罐体内进行静态压力测试的重力式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壁上;以及一用于显示罐体内静态压力的压力显示仪表,镶嵌与所述罐体的壁上,与所述重力式压力传感器相连接。可选地,如上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控制式电机以及一 PLC控制器;所述控制式电机第一端与所述PLC控制器第一端相连接;所述控制式电机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液管相连接;其中,所述PLC控制器第二端与所述重力式压力传感器,或者压力显示仪表相连接。通过本技术申请提供的液体分离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I、本技术装置利用混合液体的密度差,将排液管线设计成具有阻力和静压力特性的管线,排放分离液体管线可以不加装任何阀门,完全靠液体自身静压力自动分离排放,进而可以减轻操作人员工作量,增加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实现混合液体分离的自动化;2、在进液管处设置有阀门时,通过将进液管设计成几字形或者U平衡管,有效防止阀门失灵时发生倒流现象;3、通过透明观察视镜以及重力传感器检测,实现对液体直接监视以及对液体有效分离的可靠控制。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分离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分离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装置仪表发生故障而引起的分离失败或不准确的技术问题,实现液体的自动分离及自动排放。以下结合附图和多个实施例对上述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请参照附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分离装置,用于对含有密度大小不同的且相互不相溶或难以相溶的X液体和Y液体的混合液体进行分离,其中,X液体的密度大于Y液体的密度,具体包括 罐体101 ;该罐体主要起分离作用,该罐体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可以设置成圆柱体,或者可以采用上下两部分组成,罐体上部呈细高外型,以增加被分离液体的有效高度,为自动分离的可靠性提供保障。进液口 102,设置在罐体101的罐壁上;进液管103,通过进液口 102与罐体101连接,X液体与Y液体的混合液体通过进液管103注入罐体101内;X液体排液口 104,设置在低于进液口 102位置的罐壁上,或者通过管道伸入罐体101的内部,开口处亦低于进液口位置;X液体排液管105,通过X液体排液口 104与罐体101连接,其中,X液体排液管105在注满X液体时,能产生一大于或等于预设静态压力值的静态压力;Y液体排液口 106,设置在高于进液口 102的罐体101的罐壁上,其中Y液体排液口 106与X液体排液口 104间的高度差与X液体的密度和Y液体的密度相关;其中,所述静态压力使得所述罐体中的X液体通过所述X液体排液口先开始排出,所述罐体中的Y液体通过所述Y液体排液口后开始排出;所述预设静态压力值由所述X液体排液管与所述X液体排液口间的相对高度来决定。当相对高度越高,则该预设静态压力值越大。下面对上述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说明。当X液体和Y液体的混合液体通过进液口 102进入罐体101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密度较大的X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在罐体101底部聚集,密度较小的Y液体在X液体产生的浮力作用下在X液体液面上部聚集,实现X液体和Y液体的自然沉降分离。其中,进液口102,X液体排液口 104与Y液体排液口 106的口径具体尺寸可以参照相关管道设计规范。当罐体101内液体液面不断上升,罐体101内静态压力F(即罐体内X液体与Y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的静态压力)不断升高到能克服X液体排液管105内的X液体产生的大于或等于预设静态压力值的静态压力fx时,罐体101内的X液体以及注满X液体排液管105内的X液体通过X液体排液口 104开始自动排放,其中,所述预设静态压力值为X液体排液管105内的X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的静态压力值与该管线的阻力值之和。由于X液体排液口 104低于进液口 102的位置,图I中处于分离器罐体101接近底部的位置,因此经重力沉降分离出的X液体经过X液体排液管105,在罐体101内混合液体产生的静压力F作用下被排出到X液体的收集容器。X液体的自动排放动态平衡时,罐体101内混合液体X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春海
申请(专利权)人: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珠海方正印刷电路板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