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机冷凝器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8131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外机冷凝器及空调器。所述室外机冷凝器包括内排冷凝管路和外排冷凝管路,在内排冷凝管路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第一连接管口和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在外排冷凝管路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第二连接管口和制冷剂总出口,制冷剂总出口位于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的上端。通过将制冷剂总出口抬高而远离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使得靠近室外机底盘处的底端冷凝管路具有较高的温度,能有效除去底盘及冷凝器底部的余霜,避免了结冰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除霜性能及整体运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与制冷工程
,具体地说,是涉及室外机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普通空调一般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用来调节室内温度,室外机用来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风扇及节流元件。空调运行在制冷工作模式时,压缩机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流入冷凝器,经冷凝器转换为低温高压液态制冷剂后流出,经节流元件转换为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并送入室内机的蒸发器,以吸收室内空气热量而转换为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所以,冷凝器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效率直接决定了空调的整体性能。图I所示为现有空调室外机冷凝器中制冷剂的流向图。在图I中,冷凝器采用内、外两排冷凝管路的管路结构,其中,背风面的管路为内排冷凝管路11,迎风面的管路为外排冷凝管路12。以空调器工作在制冷工作模式为例,整个冷凝管路采用两路分/汇流的结构形式,从压缩机输出的I路制冷剂分为两路流入冷凝器。其中,第一流路具有位于内排冷凝管路11上的制冷剂入口 111和位于外排冷凝管路12上的制冷剂出口 114,第二流路具有位于内排冷凝管路11上的制冷剂入口 121和位于外排冷凝管路12上的制冷剂出口 124,且制冷剂入口 111和制冷剂入口 121相邻设置在内排冷凝管路11的中部。对于第一流路,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 111进入内排冷凝管路11后沿内排冷凝管路11向上流动,到达内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 112后流入外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 113,然后再沿外排冷凝管路12向下流动,最后从制冷剂出口 114流出。对于第二流路,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 121进入内排冷凝管路11后沿内排冷凝管路11向下流动,到达内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 122后进入跨接管15,经跨接管15流入位于外排冷凝管路12中上部的管口 123,然后再沿外排冷凝管路12向上流动,最后从制冷剂出口 124流出。从制冷剂出口 114和124流出的两路制冷剂进入分流器13汇流成一路,经直线管路14后折弯进入位于外排冷凝管路12上、管口 123下方的管口131,然后再沿外排冷凝管路12向下流动,执行过冷处理,最后从位于外排冷凝管路12低端的制冷剂总出口 132流出。采用上述冷凝管路的室外机冷凝器存在下述缺陷首先,汇流后的制冷剂总出口132位于冷凝管路的底端,距离室外机底盘较近。由于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最低,因此不能有效除去底盘及冷凝器底部的余霜,导致化霜不彻底,容易出现结冰而影响空调器的整体性能。其次,管口 131与制冷剂总出口 132之间的管路作为过冷段管路,作为入口的管口131与第一流路的制冷剂出口 114及第二流路的制冷剂出口 124距离较近,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制冷剂经分流器13汇流后仅经过一段较短的直线管路14之后就要在弯管中流动,造成制冷剂流动不平稳,扰动较大,导致气、液相制冷剂不能充分混合,进一步影响了空调器的制冷及制热性能。再次,制冷剂在进入冷凝器管路之前分为两路,但第一流路的路径与第二流路的路径不相同,导致两流路虽然入口处的制冷剂温度相等,但经不同路径流动换热后,从制冷剂出口 114和制冷剂出口 124流出的制冷剂温度极有可能不相等,从而导致经分流器13汇流后从管口 131进入过冷管路的制冷剂混合会不均匀,进而也影响了空调器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外机冷凝器,以解决现有室外机冷凝器存在的上述至少一个缺陷。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发 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室外机冷凝器,包括内排冷凝管路和外排冷凝管路,其特征在于,在内排冷凝管路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第一连接管口和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在外排冷凝管路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第二连接管口和制冷剂总出口,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经内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及外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与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相连通,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经第一连接管口和第二连接管口与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相连通,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和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分别连接一三通分流器的分流管口,三通分流器的汇流管口与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相连通,并经内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和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与制冷剂总出口相连通,且制冷剂总出口位于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的上端。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制冷剂总出口抬高而远离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由于制冷剂总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最低,因此使得靠近室外机底盘处的底端冷凝管路具有较高的温度,能有效除去底盘及冷凝器底部的余霜,且除霜速度快,避免了结冰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空调器的除霜性能及整体运行性能。如上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所述制冷剂总出口与所述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之间相隔2-6个管口。优选的,所述制冷剂总出口与所述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之间相隔2个管口。或者,如上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所述制冷剂总出口与所述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之间相隔75-175mm。如上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为解决制冷剂在弯管中流动不平稳、扰动较大而使得气、液相制冷剂不能充分混合的问题,所述三通分流器的汇流管口连接一直线管路,进而经直线管路与所述过冷流路制冷剂入口相连通,直线管路跨越4-8个管口。或者,如上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所述直线管路的长度为100-200mm。优选的,所述直线管路的长度为150mm。如上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所述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和所述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相邻设置在所述内排冷凝管路上,且所述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和所述第一流路制冷剂出口之间的管口数量与所述第二流路制冷剂入口和所述第二流路制冷剂出口之间的管口数量相等,以保证分流及汇流的各路制冷剂温度及流量均匀分布,进而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中设置有上述所述的室外机冷凝器,有效提高了空调器的工作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I、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制冷剂总出口抬高而远离外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由于制冷剂总出口处的制冷剂温度最低,因此使得靠近室外机底盘处的底端冷凝管路具有较高的温度,能有效除去底盘及冷凝器底部的余霜,且除霜速度快,避免了结冰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空调器的除霜性能及整体运行性能。2、本专利技术通过加长三通分流器的汇流管口所连接的直线管路的长度,使得从汇流管口流出的汇流后制冷剂或要进入三通分流器进行分流的制冷剂有较长的平稳流动路径,减少流动扰动,有利于气、液相制冷剂的充分混合,进而提高冷凝器的制热能力。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室外机冷凝器的制冷剂流向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室外机冷凝器一个实施例的制冷剂流向结构示意图。上述各图中,附图标记及其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1、内排冷凝管路;12、外排冷凝管路;13、分流器;14、直线管路;15、跨接管;111、制冷剂入口 ;112、内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 ;113、外排冷凝管路顶端管口 ;114、制冷剂出口 ;121、制冷剂入口 ;122、内排冷凝管路底端管口 ;123、管口 ;124、制冷剂出口 ;131、管口 ;132、制冷剂总出口; 21、内排冷凝管路;22、外排冷凝管路;23、三通分流器;24、直线管路; Al、第一流路制冷剂入口 ;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友宁王飞任善军吕福俊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