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引发剂及应用和不饱和聚酯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9245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引发剂,它包括过至少两种过氧化二酰类化合物,和过氧化羧酸酯类化合物,在上述复合引发剂中加入烷基过氧化物类化合物可取得更佳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复合引发剂的应用,及包含有上述复合引发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组合物,不饱和聚酯树脂组合物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复合引发剂,阻聚剂,促进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加速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各种温度条件下的固化速度,特别是在低温下的固化速度,同时提高不饱和聚酯树脂在低温下的固化度,并改善其固化物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引发剂,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用于加速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各种温度条件下的固化速度,特别是在低温15°c)条件下的固化速度的复合引发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复合引发剂的应用,及包括该复合引发剂在内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指分子链上具有不饱和键(如双键)的聚酯高分子,由不饱和 ニ元酸(酐)、饱和ニ元酸(酐)与ニ元醇或多元醇缩聚而成,并在缩聚反应结束后于90°C左右条件下加入稀释剂こ烯基类単体、阻聚剂、促进剂。该体系称之为预促进不饱和聚酯树月旨。在应用时加入引发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立体网状结构的固体高分子聚合物。目前不饱和聚酯树脂常用室温固化体系是采用过氧化酮(过氧化甲こ酮、过氧化环己酮等)为引发剂,钴盐作促进剂和采用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叔胺作促进剂两种。这两种体系的特点是在常温下能实现树脂的固化,但在温度比较低(< 15°C )吋,这两种体系均无法达到某些工程需要快速固化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凝胶时间过长,固化速度慢,且树脂的固化度也不高,其固化物的力学性能也不能达到较佳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引发剂,以加速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各种温度条件下的固化速度,特别是在低温(く 15°C )下的固化速度,同时提高在低温(く 15°C )下树脂的固化度,并改善其固化物的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ー种上述复合引发剂在用于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ー种包含该复合引发剂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组合物。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特征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可分为凝胶、定型和熟化三个阶段。凝胶阶段是指从粘流态的树脂到失去流动性形成半固体凝胶;定型阶段是从凝胶到具有一定硬度和固定的形状;熟化阶段是从定型阶段到从表观上变硬而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经过后处理即具有稳定的化学与物理性能而可供使用的这样ー个阶段,本专利申请中对此没有展开论述,因为此阶段需要的时间较长,属于固化物的养护时间,一般长达3-10天,基本都能满足施工単位的要求。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原理不饱和聚酯树脂可用引发剂进行链引发。引发剂是容易分解成自由基的化合物,分子结构上具有弱键,在热或辐射能的作用下,沿弱键裂解成2个自由基,产生的自由基攻击不饱和聚酯树脂形成単体自由基,从而引发树脂固化。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复合引发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两种通式为R-C0-0-0-C0-R的过氧化ニ酰类化合物,其中R为C2-C12的烷基或C6-Cltl的芳基或取代芳基;和通式为R1-CO-O-O-R2的过氧化羧酸酯类化合物,其中R1为C1-Cltl的烷基或C6-Cltl的芳基,R2为C1-Cltl的烷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优选的至少两种过氧化ニ酰类化合物选自包括下列的组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2,4- 二氯苯酰,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二乙酰;过氧化羧酸酯类化合物选自包括下列的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乙基乙酸叔丁酯,过辛酸叔丁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优选组分的重量份为过氧化二酰类化合物为50-95份,过氧化羧酸酯类化合物为5-50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更优选组分的重量份为过氧化二酰类化合物为75-95份,过氧化羧酸酯类化合物为5-25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优选组分的重量份为过氧化二酰类化合物为75份,过氧化羧酸酯类化合物为25份,其中过氧化二酰类化合物为过氧化苯甲酰25份,过氧化-2, 4- 二氯苯酰20份,过氧化十二酰15份,过氧化二乙酰15份,过辛酸叔丁酯25份(本技术方案的凝胶时间较短)。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更优选组分的重量份为过氧化二酰类化合物为95份,过氧化羧酸酯类化合物为5份,其中过氧化二酰类化合物为过氧化苯甲酰40份,过氧化-2,4- 二氯苯酰30份,过氧化十二酰25份,过氧化二乙基乙酸叔丁酯5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再优选组分的重量份为过氧化二酰类化合物为90份,过氧化羧酸酯类化合物为10份,其中过氧化二酰类化合物为过氧化苯甲酰40份,过氧化-2,4-二氯苯酰50份,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10份(本技术方案的凝胶时间更短)。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复合引发剂还包括通式为R1-O-O-R2的烷基过氧化物类化合物,其中R1和R2为C1-Cltl的烷基或C6-Cltl的芳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优选的烷基过氧化物类化合物选自包括下列的组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化叔丁基异丙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优选的组分的重量份为过氧化二酰类化合物为75-90份,过氧化羧酸酯类化合物为5-20份,烷基过氧化物类化合物为5-20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更优选的组分的重量份为过氧化二酰类化合物为80份,过氧化羧酸酯类化合物为10份,烷基过氧化物类化合物10份,其中过氧化二酰类化合物为过氧化苯甲酰40份,过氧化-2,4- 二氯苯酰40份,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10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0份。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复合引发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弓I发剂用于不饱和树脂的固化,所述不饱和树脂选自包括下列的组邻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双酚A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双环戊二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氯桥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和烯丙酯树脂。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组合物,它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及阻聚剂,促进剂,和如上所述的的复合引发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阻聚剂选自包括下列的组对苯二酚、2,5_ 二叔丁基对苯二酚、甲基对苯二酚、对苯醌、4-叔丁基邻苯二酚;所述促进剂选自包括下列的组N,N- 二甲基苯胺、N,N- 二乙基苯胺、N,N- 二甲基对甲苯胺、N-甲基-N-羟乙基苯胺、N-甲基-N-羟乙基对甲苯胺、N-甲基-N-羟丙基对甲苯胺、N,N-二羟乙基苯胺及其同系物。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优选的不饱和聚酯树脂100份,复合引发剂0. 3-3份,阻聚剂0. 01-0. I份,促进剂0. 1-1份,用量为重量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更优选的不饱和聚酯树脂100份,复合引发剂O. 5-2份,阻聚剂O. 02-0. 08份,促进剂O. 2-0. 8份,用量为重量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再优选的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100份,复合引发剂1.5份,阻聚剂O. 03份,促进剂O. 5份,用量为重量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能加速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各种温度条件下的固化速度,特别是在低温(く 15°C )下的固化速度,同时提高不饱和聚酯树脂在低温(く 15°C )下的固化度,并改善其固化物的力学性能。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引发剂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凝胶时间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图。 图2为图I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引发剂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时间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情況,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更加容易理解。本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过氧化ニ酰类化合物中的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2,4- ニ氯苯酰,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ニこ酰半衰期较短,临界温度较低,能缩短不饱和聚酯树脂凝胶阶段时间(本专利称为凝胶时间);过氧化羧酸酯类化合物中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昆文杜昆武邱国锋毛攀峰王莉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科达云石护理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