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嘧啶羧酸基配体构筑的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7679152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配合物,同时提供该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相关的催化研究结果。所述的铜配合物具有单核结构,其化学式为[Cu(dpca)(2,2’-bipy)(ClO4)(H2O)],其中Hdpca=2,4-二羟基嘧啶-5-羧酸,2,2’-bipy=2,2’-联吡啶。配合物是利用主配体2,4-二羟基嘧啶-5-羧酸、辅助配体2,2’-联吡啶与Cu(ClO4)2.6H2O在室温下经自组装培养形成,产物具有稳定性高、不溶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分离容易并可重复使用特点。使用该配合物作为催化剂,用于2,6—二甲基苯酚(DMP)氧化偶合反应,可以高选择性制备聚苯醚(PPE),有效解决了2,6—二甲基苯酚氧化偶合反应生成聚苯醚选择性差、产率低、催化剂回收困难、溶剂污染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有机配合物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由嘧啶羧酸基配体构筑的铜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所述的铜配合物具有单核结构,展现出极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技术介绍
通过有目的地设计配体和选择金属离子来合成金属-有机配合物已成为当今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这不仅由于有机-金属配合物具有丰富多彩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很多领域表现出优越的性能,如光学、磁性、吸附分离、催化和生物活性等。配合物的结构受诸多因素影响,因而结构的预测还很难做到,因此通过设计和选择合适的配体与金属离子以及控制反应条件等因素来系统研究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离散分子铜配合物近些年来尤其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主要是由于这类化合物在模拟金属蛋白多金属活性中心、分子磁体(尤其是单分子磁体)、设计纳米材料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催化剂是这类化合物最有前途的应用方向之一。这类化合物不但具有很好的热力学稳定性,而且数量较多的具有d9电子构型的Cu(II)聚集在一个单分子中,由于金属中心间的协同作用和电子转移将会产生不同寻常的反应性。另外,这类化合物具有可裁剪性,通过适当地选择桥连配体可以得到具有尺寸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博陈敏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