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功能复合型生物填料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78683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碳纤维功能复合型生物填料及其生产方法,所述填料包括固定套(2)及至少两条线体(1),所述每条线体(1)的一端或者两端分别固定在与其相对应的一个或者两个固定套(2)上,所述方法包括制作线体工序、定辫工序、制作固定套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不仅具有一般填料处理污水的优点及作用,其还具有优良的自润滑性能以及耐高、低温性能和耐化学品性能,而且作为压缩填料其弹性和柔软性也很良好,对于化工、制药、印染等污废水的治理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其次,用数据定量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比常规内电解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速度提高了3~4倍,在同等条件下COD去除率提高30%~35%;再有,其结构稳定,吸附力强,挂膜快,脱膜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填 料,用于污水生物处理,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在我国,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发展迅速,所排放的废水不同程度存在难降解有机净化问题,现有处理技术虽对部分污染物取得较好的净化效果,但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净化效果较差,其排入水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目前使用市场上销售的填料进行污水净化或者废水处理,它们只具有一般填料的优点,而对难降解的含偶氮染料的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其降解功能一般。CN101386778A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编织填料的制备方法,是将聚丙烯腈纤维束丝依次进行恒温放丝、多段预氧化、中温碳化、微氧碳蚀法保护高温碳化;其中中温碳化的温度为8 0 0 8 5 (TC ;微氧碳蚀法用氮气做碳丝保护气体,并且高温碳化的温度为I 2 5 0 I 4 0 (TC ;将上一个步骤的产物进行上浆、收丝,得到碳纤维束丝;浸溃液配比,将准纳米级石墨粉,加到含固量4 6 %的环氧树脂溶液,配5 8 %水性聚氨酯石墨油粘结剂进行混合形成浸溃石墨配比溶液,准纳米级石墨粉质量占浸溃石墨配比溶液总质量的9 I I % ;第一次浸溃将碳好的纤维进行预处理,在编织前,对材料进行结构性填充;把碳纤维束丝筒固定在捻丝架上,将碳纤维束丝逐个通过石墨配比溶液浸润,碳纤维束丝浸润在石墨配比液并同时进行加捻,使石墨配比溶液充分浸入碳纤维束丝的空隙中,达到充份饱和,碳纤维束丝变成捻度为8 0 9 0的捻线;采用温度递升加热,使得准纳米石墨随油性粘结剂在碳纤维中随温升逐步固化,直致与石墨一起浸入的有机物在烘烤下裂解挥发待尽,留在碳纤维中的大部分都是纯石墨;将准纳米级石墨粉,加含固量4 6 %的环氧树脂的溶液,配5 8 %水性聚氨酯石墨油油性粘结剂进行混合形成二次浸溃石墨配比溶液,准纳米级石墨粉占二次浸溃石墨配比溶液总质量的9 I I % ;第二次浸溃是对编织填料互锁交叉编织形成的孔隙以及编织花纹进行填充浸溃将碳纤维编织填料、二次浸溃石墨配比溶液放入真空机里抽去空气形成负压浸溃,然后取出编织填料进行旋转干燥,浸溃含量达到I 3 I 6%,最后成型检验入库。此技术对于本专利技术如何使填料不仅具有一般填料处理污水的优点及作用,而且还对化工、制药、印染等废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并未给出具体的指导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它不仅具有一般填料处理污水的优点及作用,而且还对化工、制药、印染等废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从而为难降解有机物的净化提供一种技术途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碳纤维功能复合型生物填料,包括固定套(2)及至少两条线体(1),所述每条线体(I)的一端或者两端分别固定在与其相对应的一个或者两个固定套(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I)由圆柱线体(11)及至少两条碳纤维束(12)构成;所述圆柱线体(11)由至少两条化纤丝束编织而成,所述化纤丝束由至少两条化纤丝组成;所述碳纤维束(12)由一定长度的至少两条碳纤维丝组成,每条碳纤维束(12)通过圆柱线体(11)中相邻的两束化纤丝之间的孔隙穿进,在穿过圆柱线体一定长度后再从圆柱线体(11)中相邻的两束化纤丝之间的孔隙中穿出,以使所述的至少两根碳纤维束固定于圆柱线体上,所述每条碳纤维束(12)之间间隔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化纤丝具体为涤纶长丝或者丙纶纤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圆柱线体(11)的直径为5毫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线体(I)两端设有防止其端部脱散的第一扎带(4)和第二扎带(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线体(I) 一端与固定套(2)固定连接时,所述线体(I)另一端呈自由状,该端通过第二扎带(4')固定至少两条的碳纤维束(1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碳纤维功能复合型生物填料的生产方法,包括制作线体エ序、定辫エ序、制作固定套エ序,所述制作线体エ序包括 将至少两条化纤丝组成化纤丝束,将一定长度的至少两条碳纤维丝组成碳纤维束(12),将这样至少两条化纤丝束及至少两条碳纤维丝组成碳纤维束(12)通过织机编织成圆柱线体(11),编织过程中每间隔一定间隙,织机将所述碳的纤维束(12)起一次长毛圈,而后将所述长毛圈剪断,形成线体(I); 所述定辫エ序包括 将至少两条线体(I)的一端或者两端分别固定在与其相对应的ー个或者两个固定布上; 所述制作固定套エ序包括 将ー个或者两个固定布縫合起来,使其呈管筒状结构,从而形成固定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化纤丝具体为涤纶长丝或者丙纶纤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圆柱线体(11)的直径为5毫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将所述线体(I)两端设置防止其端部脱散的第一扎带(4)和第二扎带(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线体(I) 一端与固定套(2)固定连接时,所述线体(I)另一端呈自由状,将至少两条的碳纤维束(12')通过第二扎带(4')固定于该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填料不仅具有一般填料处理污水的优点及作用,其还具有优良的自润滑性能以及耐高、低温性能和耐化学品性能,而且作为压缩填料其弾性和柔软性也很良好,对于化工、制药、印染等污废水的治理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其次,用数据定量分析,本专利技术比常规内电解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速度提高了 3 4倍,在同等条件下COD去除率提高30% 35% ;再有,其结构稳定,吸附カ强,挂膜快,脱膜容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中提供的碳纤维功能复合型生物填料结构示意 图2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中提供线体(I)结构示意 图3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提供的碳纤维功能复合型生物填料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 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I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碳纤维功能复合型生物填料,如图I所示,包括固定套2及至少两条线体1,所述每条线体I的一端固定在与其相对应的一个固定套2上,如图2所示,所述线体I两端设有防止其端部脱散的第一扎带4和第二扎带4',所述线体I 一端与固定套2固定连接,所述线体I另一端呈自由状,该端通过第二扎带4'固定至少两条的碳纤维束12',所述线体I由圆柱线体11及至少两条碳纤维束12构成,其直径大约5毫米,所述圆柱线体11由至少两条化纤丝束编织而成,所述化纤丝束由至少两条化纤丝组成;所述碳纤维束12由一定长度的至少两条碳纤维丝组成,每条碳纤维束12通过圆柱线体11中相邻的两束化纤丝之间的孔隙穿进,在穿过圆柱线体一定长度后再从圆柱线体11中相邻的两束化纤丝之间的孔隙中穿出,以使所述的至少两根碳纤维束固定于圆柱线体上,而且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改变各根碳纤维束在圆柱线体中的长度量,所述每条碳纤维束12之间间隔设置。进一步,所述化纤丝具体为涤纶长丝或者丙纶纤维。本实施例I提出的碳纤维功能复合型生物填料的生产方法,包括制作线体工序、定辫工序、制作固定套工序,所述制作线体工序包括 将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亿位孙金保王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益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