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荣春专利>正文

一体式车轮及其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8096 阅读:3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0:17
一种一体式车轮及其制法,该一体式车轮包括一圆形的车轮框体,其中,于该车轮框体设有左侧面与右侧面,其中该车轮框体相对于右侧面向外延伸设有一第一外圈,该车轮框体相对于左侧面向外延伸设有一第二外圈,且该第一外圈的直径是大于第二外圈的直径。因此,当将该车轮轮框平放于一模具的模穴内,并使该车轮框体的左侧面朝上,灌注胶剂于模穴内后,胶剂即可在车轮框体的外部形成一胶胎,再加热烘烤使胶胎熟成,最后切削左侧面的胶胎,以修饰该胶胎的外形,即可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体式车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轮框体可通过第二外圈的结构补强作用,使车轮框体整体的结构强度与受力强度得以大幅提高,进而降低车轮框体变形损坏的机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结构简单、高结构强度的一体式车轮及其制法,尤指一种适用于如行李箱底座的驱动轮体或是运动用的滑板车、直排轮的轮体使用的一体式车轮。
技术介绍
一般承载重物用的车轮,如行李箱、手推车的轮体,或是承载人体如运动用的滑板车、直排轮的轮体,其设计主要以滚动顺畅与耐磨特性为主,以因应在各种地面环境的使用后而能维持较佳的使用寿命。现有车轮结构,主要是在于将车轮框体成型后,再于该车轮框体周围结合有一圈塑胶胶胎,通过塑胶胶胎本身的特性而达到滚动顺畅与耐磨的目的。只是,上述设计虽然可以达到滚动顺畅与耐磨的目的,但整体结构并无其他强化的设计,在负载较重或是使用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时,仅依靠塑胶胶胎的简单抗震效果仍有不足。再者,一般胶胎的外表与框体的外周缘之间的厚度较薄,行经不平的路面时,会有震动的现象。又,在制造上,当液态胶剂灌注于模穴内时,因框体结构关系,造成灌注口较小,使胶胎形成后的弧度较小,故灌注时容易有气泡产生,因此为消除气泡,以避免固化后的胶胎内部残有气泡而不够密实,胶胎在灌注成形后形状不能太圆,导致成形后的外观受到影响。因此,如何提高车轮整体结构强度,以降低车轮变形损坏的机率,同时又能减少在制造时胶胎的气泡产生并提高胶胎的美观,一直为本专利技术人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高结构强度的一体式车轮及其制法。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增加胶胎与车轮框体之间的厚度,使更具有弹性而提高抗震效果的一体式车轮及其制法。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减少在制造时胶胎气泡产生并提高胶胎美观的一体式车轮及其制法。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的一种一体式车轮,包括一圆形的车轮框体,该车轮框体外部包覆有一胶胎,该车轮框体内部设有一内框,该内框与车轮框体之间连接设有数个支撑肋,其特征在于该车轮框体设有左侧面与右侧面,其中该车轮框体相对于右侧面向外延伸设有一第一外圈,该车轮框体相对于左侧面向外延伸设有一第二外圈,且该第一外圈的直径是大于第二外圈的直径。而一体式车轮的制法,包括以下的步骤a:取一车轮轮框,该车轮框体设有左侧面与右侧面,其中该车轮框体相对于右侧面向外延伸设有一第一外圈,该车轮框体相对于左侧面向外延伸设有一第二外圈,且该第一外圈的直径是大于第二外圈的直径;b :将该车轮轮框平放于一模具的模穴内,并使该车轮框体的左侧面朝上;c :灌注胶剂于模穴内,以使胶剂在车轮框体的外部形成一胶胎;d :加热烘烤以致胶胎熟成;e :切削左侧面的胶胎,以修饰该胶胎的外形。实施时,该车轮框体外部周围设有两间隔的环状体,而该胶胎将该环状体包覆于内,而该环状体上间隔设有数个穿孔。实施时,该第一外圈是连接于右侧面的数个支撑肋与车轮框体之间。实施时,该第二外圈是由车轮框体左侧面向内径缩而形成,使该第二外圈与车轮框体形成有一距离,且该第二外圈连接于左侧面的数个支撑肋与车轮框体之间,使第二外圈与支撑肋之间的剖面形成近似于L形形状。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一体式车轮由于该第二外圈车轮框体左侧面向内径缩而形成,且该第二外圈直径小于第一外圈直径,使得第二外圈与支撑肋之间的剖面形成近似于L形形状。故当受力或是行经不平路面时,车轮框体可通过第二外圈的结构补强作用,使车轮框体整体的结构强度与受力强度得以大幅提高,进而降低车轮框体变形损坏的机率。为便于对本专利技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藉一实施例详述于后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轮框体的右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轮框体右侧面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轮框体的左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轮框体左侧面的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轮框体外覆有胶胎时的左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轮框体外覆有胶胎时的右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轮框体外覆有胶胎时的剖示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灌注胶剂时的状态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车轮轮框11 :环状体12:穿孔13:内框14 :支撑肋15 :右侧面151 :第一外圈16 :左侧面161 :第二外圈2 :胶胎3 :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 7,为本专利技术一体式车轮的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设的一种一体式车轮,包括一圆形的车轮框体1,该车轮框体I外部包覆有一胶胎2,该车轮框体I外部周围设有两间隔的环状体11,而该胶胎2将该环状体11包覆于内。该环状体11上间隔设有数个穿孔12,该车轮框体I内部设有一内框13,该内框13与车轮框体I之间连接设有数个支撑肋14。其中,该车轮框体I设有右侧面15与左侧面16,该车轮框体I相对于右侧面15向外延伸设有一第一外圈151 (如图1、2所不),该车轮 框体I相对于左侧面16向外延伸设有一第二外圈161 (如图3、4所不),且该第一外圈151的直径大于第二外圈161的直径(如图2所示)。又,该第一外圈151连接于右侧面15的数个支撑肋14与车轮框体I之间,该第二外圈161为车轮框体I左侧面16向内径缩而形成,使该第二外圈161与车轮框体I形成有一距离,且该第二外圈161连接于左侧面16的数个支撑肋14与车轮框体I之间。而上述一体式车轮的制法,其包括以下的步骤a :取一上述的车轮轮框I ;b :将该车轮轮框I平放于一模具3的模穴内,并使该车轮框体I的左侧面16朝上;c :灌注胶剂于模穴内,以使胶剂在车轮框体I的外部形成一胶胎2 ;(如图8所示)d :加热烘烤以致胶胎2熟成;e :切削左侧面16的胶胎2,以修饰该胶胎2的外形。借此,通过上述步骤与结构设计所完成的一体式车轮,实施时,当外围包覆有胶胎2的车轮框体I结合于行李箱底座下方或是运动用的滑板车、直排轮下方后,而被施力运行于地面上时,胶胎2可借助该等穿孔12以稳固抓持环状体11,牢牢地结合于车轮框体I上,且该第二外圈161连接于左侧面16的数个支撑肋14与车轮框体I之间,且直径小于第一外圈151直径的第二外圈161,使得第二外圈161与支撑肋14之间的剖面形成近似于L形形状(如图7所示),达到车轮框体I通过第二外圈161的结构补强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一体式车轮及其制法,具有以下的优点本专利技术一体式车轮由于该第二外圈车轮框体左侧面向内径缩而形成,且该第二外圈直径小于第一外圈直径,使得第二外圈与支撑肋之间的剖面形成近似于L形形状。故当受力或是行经不平路面时,车轮框体可通过第二外圈的结构补强作用,使车轮框体整体的结构强度与受力强度得以大幅提高,进而降低车轮框体I变形损坏的机率。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该车轮框体外部周围设有两间隔的环状体,且该环状体上间隔设有数个穿孔的设计,故在制造时时,液态胶胎可穿过该等穿孔,使固化后的胶胎得以借助该等穿孔以稳固抓持环状体,牢牢地结合于车轮框体上。本专利技术车轮框体外部周围设有两间隔的环状体的设计,则可在液态胶胎灌注时,直接渗入在两间隔的环状体之间,而使得胶胎外周缘至车轮框体之间的厚度提高。借此,当受力或是行经不平路面时,即可提高车轮的抗震效果,并降低震动时对车轮框体的影响,进而提高车轮框体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车轮框体由于第二外圈的直径是小于第一外圈的直径的设计,因此在进行胶剂灌注前,令第二外圈朝向灌注口,使得当胶剂自第二外圈灌注进去时,由于第二外圈的直径较小,故即可形成较大的灌注口,以利消除气泡,有效增加胶胎的密实度,且灌注时,因较大的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春
申请(专利权)人:陈荣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