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进行血液净化的血浆分离吸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7052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5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血浆分离吸附器,包括:壳体,内部设有入口缓冲腔、出口缓冲腔及血液净化腔,在入口缓冲腔的壁部设有血液入口,在出口缓冲腔的壁部设有血液出口,在血液净化腔的壁部设有血浆出口;至少一种空心纤维膜,安装在血液净化腔中,其中每根空心纤维膜的两端均分别与入口缓冲腔和出口缓冲腔相连通;至少一种纤维状吸附剂,安装在血液净化腔中。具有血浆分离和血浆吸附是同时进行,可使血浆吸附流程缩短,减少体外循环的血液量,从而降低患者的负担和血液不相容的风险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血液净化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同时进行血浆分离和血浆吸附的血浆分离吸附器。
技术介绍
血浆吸附疗法对血细胞损伤小,对人体内环境影响小,在血液净化领域得到广泛 应用。血浆吸附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患者体内血液引到体外,通过先将血浆与血细胞分离,再针对性的将血浆中的致病物质吸附除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所选择吸附剂的不同,该治疗方式可用于治疗人体自身免疫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外源性中毒。图I是目前常见的血浆吸附疗法的流程图。如图I所示,从人体动脉流出的血液沿箭头所示方向,先经血泵100进入到血浆分离器200内,通过血浆分离器200的筛分作用将血浆与血细胞分离开,然后将分离出的血浆通过血泵300再引入到血浆吸附柱400内,利用血浆吸附柱400内装载的吸附剂的吸附作用针对性的清除血浆中的各种致病物质。其中,血浆分离器200中充填的是空心纤维膜。这个过程中串联的设备较多,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较大,并且体外循环的血液量较大,接触的医疗器械较多,这在增加了患者的身体负担的同时也使溶血、凝血等问题出现的概率增大,增大了治疗时的安全风险。另外,全套血浆吸附器材成本也比较高。上述这些问题导致血浆吸附治疗模式难以在国内广泛推广。还有,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球形大孔树脂作为血浆吸附柱的吸附剂载体,通过在树脂微孔内接枝功能性配基得到大分子吸附剂,但球形吸附树脂为了保持一定的强度,孔径就无法过大,并且大孔的数量也不可能很多,这就提高了球形树脂接枝功能基团的难度,同时也使大分子物质无法快速扩散到微孔中,这导致球形树脂吸附剂对大分子物质的有效吸附面积远小于测得的实际表面积。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同时进行血浆分离和血浆吸附的血浆分离吸附器,不但可减少血浆吸附疗法所使用的设备,减少体外循环的血液量,而且结构简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血浆分离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部设有入口缓冲腔、出口缓冲腔及血液净化腔,在入口缓冲腔的壁部设有血液入口,在出口缓冲腔的壁部设有血液出口,在血液净化腔的壁部设有血浆出口 ;至少一种空心纤维膜,安装在血液净化腔中,其中每根空心纤维膜的两端均分别与入口缓冲腔和出口缓冲腔相连通;至少一种纤维状吸附剂,安装在血液净化腔中。具有上述结构的血浆分离吸附器,用于血浆分离的空心纤维膜和进行血浆吸附的纤维状吸附剂安装在同一壳体内,血液经入口缓冲腔进入空心纤维膜内,在跨膜压的作用下,血浆通过空心纤维膜侧壁上的微孔渗出,进入到血液净化腔。在血液净化腔内,分离出的血浆与纤维状吸附剂的表面充分接触,并使血浆中的致病物质被吸附。这个过程中,血浆分离和血浆吸附是同时进行的。籍此,可使血浆吸附流程缩短,减少了体外循环的血液量,从而降低了患者的负担和血液不相容的风险。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血浆分离吸附器不但结构简单,部件少,而且操作容易。此外,用于血浆分离的空心纤维膜和进行血浆吸附的纤维状吸附剂都比较容易取得,且价格较为便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血浆分离吸附器还具有制造容易、成本低等优点。 优选的方案之一为纤维状吸附剂与空心纤维膜在血液净化腔内呈混合均匀状。籍此,可使分离出的血浆与吸附剂表面能够充分接触,并使血浆中的致病物质被充分吸附。优选的方案之一是纤维状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在O. 05-100m2/g之间,更为优选的是在O. l_20m2/g之间。籍此,可以根据目标吸附物质分子量的大小而选择比表面积不同的吸附剂种类及数量,以获得最佳的吸附性能和安全性能。优选的方案之一是空心纤维膜的表面积在O. 05-0. Sm2之间。籍此,可在确保血浆分离量和分离速度的情况下,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确保血浆分离的效果。优选的方案之一是纤维状吸附剂和空心纤维膜的截面积之和与所述壳体的截面积的比为O. 1-0. 65,以获得优异的血浆分离效果及吸附剂对致病物质的吸附性能。本专利技术血浆分离吸附器内的空心纤维膜可以直接采用市售的血浆分离膜,如聚醚砜、聚砜、聚丙烯等材质的血浆分离膜等,但并不局限于上述材质。优选生物相容性较好的聚醚砜、聚砜材质的血浆分离膜。纤维状吸附剂是以纤维为载体固载功能配基的吸附剂,优选中心部位不存在连续空腔的实心纤维。海岛型纤维是一种表面含有较多凹面和微孔的纤维,以其为载体制备的纤维状吸附剂,比普通纤维状吸附剂具有更大的有效吸附面积,对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均有较好的吸附能力。以海岛型纤维为载体的纤维状吸附剂,可以通过在海岛型纤维上固载功能配基自行制备。如,可用30-40 μ m的苯乙烯-聚丙烯共混海岛型纤维作为载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接枝手臂,在氧化镁作用下固载多粘菌是通过素B配基,得到针对内毒素的纤维状吸附剂,具体制备方法可参考日本东丽(toray)公司专利US4661260。海岛型纤维可以是聚苯乙烯-聚丙烯共混物、聚砜、聚醚砜、聚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不同材质,但并不局限于上述材质。目前,海岛型纤维的生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均可以通过商业途径购买到。本专利技术的血浆分离吸附器,针对不同致病物质,可选择固载有相应配基的纤维状吸附剂,以适应不同疾病的治疗。本专利技术的血浆分离吸附器,用于血浆分离的空心纤维膜和用于血浆吸附的纤维状吸附剂的选择及其用量比,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通过计算得出,这与现有技术中确定血浆分离器中空心纤维的数量及血浆吸附柱内吸附剂的量的方法基本相同,为节省起见,此处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血浆分离吸附器,用于血浆分离的空心纤维膜和用于血浆吸附的纤维状吸附剂在血液净化腔内可以相互平行排列,亦可以相互交叉。可以相互混合后形成纤维束,亦可以形成网状。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血浆吸附过程的流程 图2为本专利技术可进行血浆分离的血浆分离吸附器的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血浆分离吸附器的结构示意 图4为使用本专利技术可进行血浆分离的血浆分离吸附器的流程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予以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 结合参考图2和图3,血浆分离吸附器A包括壳体I、空心纤维膜21和以海岛形纤维为载体的纤维状吸附剂31、密封胶层一 14、密封胶层二 15。本实施例血浆分离吸附器A为立式的,壳体I包括顶盖11、底盖12和柱体13。由顶盖11、底盖12和柱体13围成的壳体内部空间通过密封胶层一 14和密封胶层二 15被分隔成三个腔室。该部分结构与图I中血浆分离器的结构基本相同,为节省起见,此处不赘述。本实施例中,壳体I内部的三个腔室从上到下依次为入口缓冲腔16、血液净化腔17及出口缓冲腔18。在入口缓冲腔16的壁部设有血液入口 161,在出口缓冲腔18的壁部设有血液出口 181,在血液净化腔17的壁部设有二个出口 171、172,其中出口 172可作为血浆出口,另一个出口 171可用于安装检测用的仪表。由多根空心纤维膜21和纤维状吸附剂31相互平行排列并均匀混合后形成的纤维束平行于壳体I的轴向安装在血液净化腔中。在血衆分离吸附器的横截方向上,空心纤维膜21与纤维状吸附剂31呈均匀分布。在安装固定后,对每根空心纤维膜21而言,均是一端穿过密封胶层一与入口缓冲腔161相连通,另一端穿过密封胶层二与血液出口缓冲腔171相连通。本实施例中,壳体I的内径约为44mm,空心纤维膜21选择外径500 μ m、内径为300 μ m的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凡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