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层叠的布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63465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9 08:53
一种层叠的布线板,包括多个布线层,所述布线层通过各层之间的绝缘层的间隔而堆叠,并且具有四层布线单元,所述四层布线单元通过以所述层之间的绝缘层为间隔从层堆叠方向的一侧到另一侧依次设置电源层、接地层、第一信号布线层以及第二信号布线层而获得。第一信号布线层和第二信号布线层的一个包括数据信号线,而另一个包括时钟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和时钟信号线设置为至少在两条线设置为平行线的位置处在垂直于层堆叠方向的视图上避免彼此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叠的布线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层叠的布线板,其适合于安装半导体集成电路,例如,双倍数据速率(DDR)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
技术介绍
层叠的布线板是已知的,其中将由高速时钟信号操作的至少一个半导体装置(集成电路(IC))与另外的电子部件安装在一起,所述电子部件例如为控制半导体装置的控制器IC。特别地,对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安装的(印刷)布线板,要求小尺寸和高密度安装,并且对于这个要求的响应促进了堆叠层数上的增加。例如,在小型便携式设备中安装的多层母板中或者在作为一种电子部件的母板上安装的封装板中,通过堆叠四层、六层、八层或更多层的布线板实现一个层叠的布线板。每个布线板通过在基板或者诸如树脂的带(绝缘层)上形成诸如铜箔的导电层而获得。通过图案化导电层形成布线。布线层之间的传导通过贯穿通路(through-via)或其它技术实现。有这样一种技术,其中机械地形成贯穿通路,并且例如通过镀铜实现布线层之间的传导,而且有这样一种技术,其中在每层中提供导电措施,并且布线层之间的传导在构建这些层时实现。这种层叠的布线板具有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通过以各层之间的导电层为间隔堆叠多个布线层而获得。在层叠的布线板中,提供诸如电源层和接地层的多个层,电源层中提供作为连接到电源的图案的电源图案,而接地层中提供作为连接到接地的图案的接地图案。此外,例如,在由六层组成的层叠的布线板中,在很多情况下,提供一个电源层和一个或两个接地层作为内层,即存在于层叠的布线板内的层。通常,提供信号线图案的信号布线层设置为通过绝缘层的间隔相邻于接地层堆叠。为了减小尺寸(减小占用面积和厚度),这些布线层以高密度安装,以形成层叠的布线板。因此,在安装高速运行IC的层叠的布线板中,存在信号布线层与电源层的距离特别长的问题。例如,在DDR-SDRAM的情况下,由于高密度安装,因此难于以与电源层或更靠近外侧的外层相距充分短的距离设置信号布线层,在该信号布线层中提供以DDR(双倍数据速率)驱动的信号布线的图案作为内层。此外,由于电源层和接地层之间的距离增加,因此电源部分的电容性耦合和电感性耦合变得很小。从而,将电源电压和接地电位提供到处理高速信号的电路的通道阻抗变得很高。由于这个阻抗的增加,因此在诸如DDR存储器接口板的层叠的布线板中,电源和接地上容易增添高速运行LSI的同步转换噪声(SSO)等。结果,信号电位转换的临时变化(抖动)或者信号间干扰(串扰)变得较大,并且发生LSI的特性下降。为了抑制电源布线和接地布线的阻抗增加,对于布线层的设置已经提出了几种层叠布线板的结构(参见下面的专利文件1至3)。在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特开No.2002-299840)中,公开了一种层叠的布线板,在该层叠的布线板中提供由布线层和绝缘层组成且由符号L1至L7表示的七个层(见引用文件1的图1等)。例如,在引用文件1的图1中,最下层为L7。随着符号“L”的参考序号变大,更多的层堆叠在这一层的上侧上。最上层为L1。布线层还形成在最下层L7的后表面上。在专利文件1的布线层的设置中,将供应电源电压的电源层用作第五层L5,并且将接地层提供为上相邻层的第四层L4。第二层L2和第七层L7也是接地层。信号线布线层提供为相邻于接地层的第一层L1、第三层L3和第六层L6。根据这样的布线层的堆叠设置,将接地层设置为相邻于作为电源层的第五层L5(在其上侧)的第四层L4,从而使两个布线层之间的电容性耦合和电感性耦合很大。因此,每个布线层的阻抗变得很低,并且由于噪声等引起的电位变化在两个布线层中不容易发生。在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特开No.2003-218541)中,公开了这样一种结构,其中电源层14被接地层13a和13b从两侧夹着(参见引用文件2的图1)。因此,在电源层和接地层中,与上述的引用文件1相比,由于阻抗减小而使抗噪声能力较高。在专利文件3(日本专利特开No.2008-235364)中,本申请的受让人已经提出了一种层叠的布线板结构,其中通过绝缘层的间隔设置两个电源层L3和L4(见引用文件3的图2)。在两个电源层L3和L4的两侧,通过每个绝缘层的间隔,提供两个接地层L2和L5。信号布线层提供为最上层L1和最下层L6。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引用文件1中描述的结构中,接地层必需设置为相邻于信号布线层(在其上侧或下侧)。因此,接地层的数量较大,并且难以减小厚度。此外,连接到表面上安装的LSI的信号线提供在深度(层堆叠方向上的距离)上显著不同的多层中,因此延迟设计等很不容易。在上述引用文件3中描述的结构中,通常而言,以DDR(双倍数据速率)驱动的信号布线仅可设置在表面侧的一层(层L1)中。这容易导致布线面积增加或者布线困难的情况。具体地讲,在通常单侧安装的情况下,尽管高速信号线可设置在作为LSI安装侧的最上层L1侧上,但是远离表面的最下层L6仅可用于低速信号线。如上所述,随着LSI的速度变得更高,通过上述引用文件中描述的技术,在技术上难于在高密度板中将特性保持在DDR标准(JEDEC)内的同时减少层数和板面积。在上述引用文件2中,描述了一种由接地层围绕电源线的结构,包括板和表面,作为防电磁辐射干扰(EMI)的对策,而没有考虑高速信号线的设置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以提出在将安装的高速LSI和整个模块的特性保持在标准内的同时能够减少层数和板面积的多层布线结构,从而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层叠的布线板结构,其中堆叠两个信号布线层,并且特别是在该堆叠中优化时钟和数据的布线设置,从而实现抑制各线之间的信号串扰以及电源线和接地线的阻抗增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层叠的布线板包括多个布线层,所述布线层构造为通过所述层之间的绝缘层的间隔而堆叠,并且具有四层布线单元,所述四层布线单元通过以所述层之间的绝缘层为间隔从层堆叠方向的一侧到所述层堆叠方向的另一侧依次设置电源层、接地层、第一信号布线层以及第二信号布线层而获得,电源电压供应到电源层,接地电位供应到接地层。第一信号布线层和第二信号布线层的一个包括数据信号线,并且第一信号布线层和第二信号布线层的另一个包括时钟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和时钟信号线设置为至少在两条线设置为平行线的位置处在垂直于所述层堆叠方向的视图上避免彼此重叠。根据上述构造,接地层和电源层通过层之间的绝缘层的间隔而彼此相邻。因此,两个布线层由于阻抗减小而具有高抗噪声性。此外,第二信号布线层到接地层的距离大于第一信号布线层到接地层的距离,并且第一信号布线层设置在第二信号布线层和接地层之间。第一信号布线层和第二信号布线层的一个包括数据信号线,并且另一个包括时钟信号线。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布线层和第二信号布线层形成为使得数据信号线和时钟信号线在两个线设置为平行线的位置在垂直于层堆叠方向的视图上彼此不重叠。因此,例如,通过根据例如距离差设定第二信号布线层的布线宽度大于第一信号布线层的布线宽度,易于以第一和第二信号布线层到接地层的电容性耦合和电感性耦合平衡到更高程度或者均具有所希望的耦合力的方式设计该结构。此外,第一和第二信号布线层之间的串扰也得到抑制。而且,尽管电源层和接地层每一个的数量为一个,但是可保证两层作为信号布线层。因此,在满足高速装置标准的情况下,可通过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层叠的布线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2.07 JP 2011-0237231.一种层叠的布线板,包括:多个布线层,构造为通过所述多个布线层之间的绝缘层的间隔而堆叠,并且具有四层布线单元,所述四层布线单元通过以所述多个布线层之间的绝缘层为间隔从层堆叠方向的一侧到所述层堆叠方向的另一侧依次设置电源层、接地层、第一信号布线层以及第二信号布线层而获得,电源电压供应到所述电源层,接地电位供应到所述接地层,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布线层和所述第二信号布线层中的一个包括数据信号线,并且所述第一信号布线层和所述第二信号布线层中的另一个包括时钟信号线,并且所述数据信号线和所述时钟信号线设置为至少在所述数据信号线和所述时钟信号线设置为平行线的位置处、在垂直于所述层堆叠方向的视图上避免彼此重叠,其中相对远离所述接地层的所述第二信号布线层的信号布线宽度大于相对靠近所述接地层的所述第一信号布线层的信号布线宽度,并且其中从更靠近所述电源层的一侧,在所述电源层的与所述接地层相反的一侧上,依次设置绝缘层、第二接地层、绝缘层和第三信号布线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的布线板,其中所述第三信号布线层的信号布线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布线层的所述信号布线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的布线板,其中所述层叠的布线板是存储器接口板,在所述存储器接口板中由至少一个存储器、存储控制器和另一个电路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野聪大山将史荒幡明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