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长勤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59823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9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属中药领域。由下述质量份的原料药配伍组成:绵黄芪3-5份、生晒参3-5份、大黄2-10份、水蛭3-5份、参三七3-5份、川芎2-3份、紫丹参3-5份、粉葛根2-10份、玄胡索2-3份、血竭1-2份。上述诸药配伍,其功能是:益气活血化瘀,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有益效果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和一、二、三级预防,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表现为病情长期稳定不再发作,心脑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病情较轻者,可恢复工作和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是一种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技术介绍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致血管壁增厚,斑块形成,斑块破溃脱落,形成微小血栓,造成动脉管腔狭窄,部分或全部梗阻、从而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血脂异常、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炎症反应有密切的关系。目前临床上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药物主要由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这些药物有诸多副作用和禁忌症,因而限制了临床应用,而目前兼有缺血性心脑血管通疾病治疗和一、二、三级预防的药物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适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和一、二、三级的预防,且没有任何毒付作用和禁忌症。本专利技术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由下述质量份的原料药配伍组成绵黄芪3-5份、生晒参3-5份、大黄2-10份、水蛭3-5份、参三七3-5份、川芎2-3份、紫丹参3-5份、粉葛根2-10份、玄胡索2_3份、血竭1_2份。本专利技术可以用常规的中药剂型的制备方法制备成各种中药剂型。优选的剂型为胶囊剂型,制备方法是一种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将药物粉碎成细粉未后,装入胶囊,每粒重0. 5克。病情急性发作加重期,每日服3次,每次6 8丸,病情稳定期,每日服2次,每次4 6丸。上述诸药配伍,其功能是益气活血化瘀,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通过降血月旨、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炎、抗凝、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溶解血栓、扩张血管等多途径,多靶点达到治疗作用。主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室肥厚,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慢性心肌炎。脑动脉硬化,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血管性痴呆;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三级预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一、二、三级预防,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表现为病情长期稳定不再发作,心脑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病情较轻者,可恢复工作和劳动力。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实施例I 药物组方绵黄芪5份、生晒参5份、大黄10份、水蛭4份、参三七4份、川芎3份、紫丹参5份、粉葛根6份、玄胡索3份、血竭2份。将药物粉碎成细粉未后,装入胶囊,每粒重0. 5克。服用方法病情急性发作加重期,每日服3次,每次6 8丸;病情稳定期,每日服2次,每次4 6丸,3个月为一个疗程。临床疗效分析 一、参照中华中医学会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通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冠心病20例,结果是显效14例,有效6例。坚持服药一年,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大部分恢复工作。典型病例1、李某某、男、66岁,因胸闷心慌气短、发作性心前区疼痛I年余,因心肌梗死,两次住院治疗,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服用实施例I药物,每日服3次,每次6 8丸;服用一年余,现心功能恢复正常,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能从事较重体力劳动,病情稳定,患者体力和精神状态自我感觉良好。二、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和疗效评定标准,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20例,基本全愈15例,显著进步5例。典型病例岳某某、女、60岁,右侧上下肢无力伴功能障碍,反应迟钝半年余。CT片示大脑基底结节区梗塞,彩超检查示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右侧颈总动脉内径0. 53cm,右侧椎动脉内径约0. 34cm,内中膜厚度0. 06cm,不光滑,颈膨大后壁混合斑块形成,前壁钙化斑块形成。左侧颈总动脉内径0. 49cm,左侧椎动脉内径0. 18cm,内中膜厚度0.06cm,不光滑,颈膨大后外侧壁混合斑块形成。血流速度减低。在三、二级医院用扩血管,活动化瘀降血脂的药物等治疗3月余无效。经服用实施例I药物,每日服3次,每次6 8丸;二个疗程,配合针灸治疗,大脑反应灵敏,右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彩超检查右侧颈总动脉内径0. 62cm,右侧椎动脉内径0. 39cm、内膜光滑,左侧颈总动脉内径0. 59cm,左侧椎动脉内径0.41cm、内膜光滑,血流速度正常,血管腔内径正常,管腔内血流连续完整,频谱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部动脉形态结构正常。 结论彩超检查证实,能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变细的血管腔狭窄直经扩大、变宽、血管腔内径恢复正常,增厚的动脉内膜变薄,粗糙的动脉内膜变成光滑,变慢的血流速度恢复正常,缺血的组织供血改善,相应的功能恢复。 临床实践证明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加重期,在其他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心脑血管通,可缩短病程,加速疾病的恢复、使肢体功能恢复速度加快,降低致残率,在病情稳定期坚持服用,可防止疾病复发,使病情长期稳定,能坚持工作,恢复劳动力,提高生活质量,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可完全康复。对于脑卒中后遗症超过一年以上者,服用本专利技术同样能使肢体功能进一步恢复。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下述质量份的原料药配伍组成绵黄芪3-5份、生晒参3-5份、大黄2-10份、水蛭3-5份、参三七3_5份、川芎2_3份、紫丹参3-5份、粉葛根2-10份、玄胡索2-3份、血竭1-2份。2.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药物粉碎成细粉未后,装入胶囊,每粒重O. 5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属中药领域。由下述质量份的原料药配伍组成绵黄芪3-5份、生晒参3-5份、大黄2-10份、水蛭3-5份、参三七3-5份、川芎2-3份、紫丹参3-5份、粉葛根2-10份、玄胡索2-3份、血竭1-2份。上述诸药配伍,其功能是益气活血化瘀,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有益效果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和一、二、三级预防,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表现为病情长期稳定不再发作,心脑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病情较轻者,可恢复工作和劳动力。文档编号A61K35/62GK102626476SQ20121013044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周宏 , 周长勤, 徐衍义 申请人:周长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长勤徐衍义周宏
申请(专利权)人:周长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