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水雾分离器的通风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56185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6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带有水雾分离器的通风筒装置,包括固定于甲板平面通风口处的圆筒状风筒围板(1),风筒围板上方由顶板(4)和头部围板(2)罩设成装置框体;风筒围板的上端口加设圆周方向固定、轴向上下移动的密封盖板(3),密封盖板的中心旋接于一个螺杆(7)上,螺杆穿设于顶板的中心处,螺杆的上端加设手轮(5);其中,头部围板的下端与风筒围板的外壁之间设置密封板;头部围板为四方形框架,在头部围板的四个面上分别开设入风口,每一入风口处加设水雾分离器;每一水雾分离器的排水管下方设置连接外排水管道的排水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代替菌形通风筒,降低空气中的湿度,在海洋工程项目的供风系统中使用。尤其适用于甲板平面需要除湿保护的区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风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海洋工程项目中供风系统使用的带有水雾分离器的通风筒装置;本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甲板平面上。
技术介绍
海上环境潮湿,空气中的湿度较大,或者在雨天的情况,空气中的水雾和雨滴极易通过菌型通风筒进入服务的处所,影响设备的使用安全和寿命。如图I所示现有技术的通风筒结构。I-风筒围板;2_头部围板;3-盖板;4-顶板; 5_手轮;6_开、关(O, C)指不棒;7_螺杆;8-衬套;9-套筒;10-紧定圈;11_衬套;12~入风口处的滤网;13_衬套;14_套筒;15_法兰。其工作过程为通风筒通过旋转顶部的手轮5,带动与其相连的盖板3做上下运动,来调整风筒内风口的开度。气流通过下部的钢丝滤网12向上,再通过盖板3和风筒围板I之间的空隙进入风筒;反之,气流也可从风筒内出来,再通过钢丝滤网12向下排出。在盖板3上焊接有指示棒,用来使人员可以清楚内部盖板的开启情况盖板向上运动(开大风口),指示棒也随之向上,露在外面棒的就长;盖板向下运动(减小风口),指示棒也随之向下运动,露在外面棒的就短。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通风筒结构没有去湿装置,也无法加设水雾分离叶片。其原因在于现有技术通风筒安装在甲板平面上,进/出风口处于水平面,使得这种结构不能安装水雾分离叶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为满足降低舱室供风湿度的需要,解决舱室供风湿度大,影响设备寿命和安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分离供风空气中水雾的替代菌型通风筒的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水雾分离器的通风筒装置,包括固定于甲板平面通风口处的圆筒状风筒围板,所述风筒围板上方由顶板和头部围板罩设成装置框体;所述风筒围板的上端口加设圆周方向固定、轴向上下移动的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中心旋接于一个螺杆上,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顶板的中心处,所述螺杆的上端加设手轮。 其中,所述头部围板的下端与所述风筒围板的外壁之间设置密封板;所述头部围板为四方形框架,在所述头部围板的四个面上分别开设入风口,每一所述入风口处加设水雾分离器。 此外,每一所述水雾分离器的排水管下方设置连接外排水管道的排水槽。优选方式下,所述密封盖板连接有穿设于所述顶板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挂接了位于头部围板外侧的开关指示重锤。最优方式下,所述钢丝绳在转向处以滑轮方式过渡,且所述钢丝绳套设有保护套管。本专利技术开/关指示装置采用在方形框体的一个侧面设置重锤,根据重锤位置指示开/关状态,取代了菌型通风筒常用的指示棒,避免了指示棒升高对通风筒上方空间的要求。此外,位于所述头部围板一侧设置有直梯,所述直梯的固定端分别连接于上部的所述顶板上和下部的密封板上,方便了直梯的固定,以及提高了直梯固定的牢固性,缩小了安装空间。本专利技术带有水雾分离器的通风筒装置,上部框体为方形结构,每侧面安装水雾分离器,水雾分离器底部设有排水口,框体下部设置贯通的排水槽,安装排水管;下部为圆形结构,带法兰。顶部带手轮,可实现手动开启/关闭功能,并带有开/关指示装置。上部方形框体,每侧均安装水雾分离器,空气经水雾分离器分离出水雾和液滴后进入服务处所。框体下部设置贯通的排水槽,每侧面的水雾分离器分离出的水滴经分离器的排水口进入排水槽,通过排水槽下部设置的排水管排放出去。此外,本装置下部为圆形结构,与风机、防火风闸或围筒等装置法兰直接连接,安装方便。顶部带手轮,实现手动开启/关闭功能。现有技术的通风筒结构没有去湿装置,也无法加设水雾分离叶片。原因在于现有技术通风筒安装在甲板平面上,进/出风口处于水平面,使得这种结构不能安装水雾分离叶片,因为水雾分离的进风口叶片必须要竖直安装,这样才能使水滴顺着叶片流下至排水槽。本专利技术带有水雾分离器的通风筒装置是用于代替菌形通风筒,降低空气中的湿度,在海洋工程项目的供风系统中使用。本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甲板平面上,。当船舶暴露于暴雨、冰雪等天气条件下,对于这些处于室外的风口,需要有效的防止潮湿的扩散。从机、泵舱到驾驶室,从舵机室到货舱,从船头到船尾,只要风口在甲板上,并且该区域需要除湿保护, 都可以使用带这种水雾分离其的通风筒来抵御恶劣的天气。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中海洋工程项目使用的通风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带水雾分离器的通风筒结构主视示意图;图3是是本专利技术带水雾分离器的通风筒结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带水雾分离器的通风筒装置,主要分三部分,如下上部方形框体结构的装置框体30,下部圆形结构的风筒围板I和顶部的手轮装置。上部结构的4个侧面均安装水雾分离器28,空气通过水雾分离器时,空气中携带的水雾和小液滴被分离出来,经水雾分离器排水管排到框体底部设置的排水槽中。排水槽为四面贯通,每个水雾分离器分离出的水滴均汇集到排水槽中。排水槽下部设置排水口,可与排水管连接,最终将积水经排水管排出。下部为圆形围筒,且带法兰,可方便连接、安装。装置顶部设置手轮5,能实现手动开启/关闭功能,满足规范要求。装置上带有开/关指示,开 /关指示采用在方形框体侧面设置重锤,根据重锤位置指示开/关状态的方式,取代了菌型通风筒常用的指示棒,避免指示棒升高对通风筒上方空间的要求,利于实际应用。利用本专利技术的通风筒装置,代替菌型通风筒使用,安装的水雾分离器可将空气中携带的大于30微米的小液滴分离出去,效率可达到99%,因此本专利技术能保证设备工作环境,有效地防止空气中水雾过多影响设备使用寿命。此外,如图所示,上部框体为方形结构,每侧面安装水雾分离器,水雾分离器底部设有排水口 29,框体下部设置贯通的排水槽27,安装排水管21 ;下部为圆形结构,带法兰, 方便安装。使用时,装置与风机、防火风闸或围筒等法兰直接连接,当空气经过水雾分离器时,由于分离器特殊的叶片结构,空气中携带的水雾和小液滴被有效的分离出来,经水雾分离器下部的排水口排到装置底部的排水槽中。排水槽为四面贯通,每个侧面上的水雾分离器分离出的水滴均汇集到排水槽中。排水槽上设置排水口,可与排水管采用法兰连接,最终经排水管排出。另外,装置顶部设置手轮,可实现手动开启/关闭功能,并带有开/关指示装置26,开/关指示装置采用在方形框体侧面设置重锤22指示开/关状态的方法。图2中的连接法兰用于将装置整体连接于甲板的通风口处。此外,密封盖板3通过中部的螺杆旋转实现上下移动,而为了防止密封盖板3随之螺杆在圆周方向转动,可以如图I所示,通过在密封盖板3上固定一根穿过顶部顶板4的固定杆实现。此外,头部围板2 —侧设置有直梯,直梯的固定端分别连接于上部的顶板4上和下部的密封板上,图中标号31为连接直梯的部件。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带有水雾分离器的通风筒通过旋转顶部的手轮带动与其相连的盖板做上下运动,来调整风筒内风口的开度。气流通过安装于竖直四壁上的水雾分离叶片进入风帽内,然后进入风筒。对于内部盖板的开启情况,本专利技术摒弃了现有技术通过指示棒观察的方式,因为有的情况下,风帽很高,人员在甲板上看不到指示。本专利技术在侧面设置了一个小重锤,小重锤通过钢丝绳和架设钢丝绳的滑轮、保护钢丝绳的套管与内部盖板密切相连盖板向上运动(开大风口),重锤则向下;盖板向下运动(减小风口),重锤则上移。本专利技术的水雾分离器可选用MUTERS公司出品的分离器,如型号D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宇邓春辉王艳梅张宇辉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