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涛专利>正文

空间楔合式双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51569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22:30
空间楔合式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两个具有高强转矩容量的自激励式空间楔形机构/子离合器,以及入楔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以可操作地控制楔形机构中的中介件入楔和解楔的方式,控制双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入楔控制机构最佳地包括机械转动导向机构或流体封闭腔体机构。该两个触发式机构无需维持能量,也不需较大的能量驱动,理论上可以近似为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自适应地具有过载打滑的传动能力。同时,因省去了供能装置和传动装置而大幅简化了结构和操作程序,降低了成本,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且更易于实现小型化、轻量化以及长距离线控传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领域中的一种离合装置,特别涉及但不仅仅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可交替工作的摩擦式双离合器。
技术介绍
应用于机动车双离合器式变速装置中的双离合器早已是公知的技术。其除了必需的控制装置外,现有技术的摩擦式双离合器,还普遍包括有例如液压泵之类的专门的供能装置、相应的传动装置和复杂的动静态油路。这不仅致使双离合器系统过于复杂,构件过多,体积和质量过大,制作工艺复杂和成本高昂,可靠性较低,而且更致使其必需接合能且能耗过高。同时,双离合器系统不易小型化,轻量化,也不易实现线控传动和远距离操纵,动作响应性也不够高。另外,现有技术的双离合器基于供能装置和传动装置而工作,其承载能力完全取决于并敏感于其所得到的接合能量/力以及相关摩擦系数,而与其所承载/传递的转矩无关。因此,为匹配接合能量/力和传递的转矩,基于现有技术的双离合器在控制上必然耗费更多的资源和经济成本,可靠性也因此进一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致力于设计基于全新技术原理的离合装置,以避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供能装置和传动装置,转矩容量和工作可靠性均更高,操纵简便且易于线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洪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