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卸料系统的散料运输车用车厢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29706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2 16: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有卸料系统的散料运输车用车厢,车厢包括底板和侧板;在车厢内设有卸料系统;卸料系统包括活动侧板与活动底板;在车厢的侧板上设有活动侧板;活动底板的靠近活动侧板的一侧的端部设有直杆,直杆顶端设有滚轮,直杆设置于活动侧板与侧板之间,以在活动底板翻转的时候将活动侧板顶起,使得活动侧板翻转;活动底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活动底板顶起并使得活动底板翻转的液压举升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有卸料系统的散料运输车用车厢,具有可不举升车厢而实现完全卸料的目的、安全可靠性好且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有卸料系统的散料运输车用车厢,尤其是ー种用于自卸车的设有卸料系统的散料运输车用车厢。
技术介绍
自卸车是指通过液压或机械举升而自行卸载货物的车辆。又称翻斗车。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货厢和取力装置等部件组成。自卸车在土木工程中,经常与挖掘机、装载机、带式输送机等工程机械联合作业,构成装、运、卸生产线,进行土方、砂石、散料的装卸运输工作。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自卸车,不管是侧翻自卸还是后翻自卸多为整体车厢举升自卸,这样在举升过程中重心过高或重心移出车辆支撑面时容易造成车辆失稳,常见的如后卸式车辆自卸时翘头、侧卸式易造成车辆侧翻;一般12米自卸半挂车自卸时需要使用辅助支撑保护车辆整体不侧翻。而在举升车厢时,需将车厢体整体举升,需要大缸径的油缸,造成成本増加;同时,设置了辅助支撑装置,造成了车辆的成本的増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有卸料系统的散料运输车用车厢,以在车厢不整体举升前提下达到自卸目料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设有卸料系统的散料运输车用车厢,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车厢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在所述车厢内设有卸料系统;所述卸料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车厢侧板上的活动侧板与设置在车厢底板上的卸料口和活动底板,所述活动底板和卸料ロ分别设置在车厢底板上的左右两侧,所述活动底板通过铰链与所述底板相连接;在靠近所述活动底板的ー侧,在所述车厢的侧板上设有活动侧板,所述活动侧板通过铰链与所述侧板相连接;所述活动底板的靠近所述活动侧板的ー侧的端部设有直杆,所述直杆顶端设有滚轮,所述直杆设置于所述活动侧板与所述侧板之间,以在活动底板翻转的时候将所述活动侧板顶起,使得活动侧板翻转;所述活动底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所述活动底板顶起并使得所述活动底板翻转的液压举升机构。本专利技术的设有卸料系统的散料运输车用车厢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活动底板和活动侧板的四周侧面上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通过弹性调整装置固定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密封条与所述车厢的侧板相抵接;所述弹性调整装置包括盖板、弯角件、轴、轴套、压簧、调节螺母、铆钉和紧固螺母;所述密封条夹设于所述盖板和弯角件之间,并通过所述铆钉将盖板、密封条和弯角件紧固在一起;通过紧固螺母将所述弯角件固定于所述轴上;所述压簧套设于轴上,所述轴和压簧均设于轴套之内;所述轴套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通孔之内;所述调节螺母设置在轴套上远离所述紧固螺母的一端之内,且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压簧相抵接。所述车厢之内在长度方向上设有将所述车厢沿长度方向上分为两段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车厢和所述卸料系统分为前后两段;所述卸料系统的前后两段分别设有相应的液压举升机构。所述直杆上设置有销子,所述滚轮固定于所述销子上且可绕销子转动,所述销子的两端部伸出于所述直杆之外;在所述活动侧板上靠近所述侧板的一面上设置有锁紧钩,当活动底板处于板面水平的状态时所述活动侧板恰好处于板面竖直的状态,所述销子的伸 出直杆之外的部分卡在所述锁紧钩的钩头之内。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I)本专利技术的设有卸料系统的散料运输车用车厢,只要翻转活动底板和活动侧板即可卸料,可以在车厢不举升前提下达到自卸目的,极大的増加了车辆自卸时的安全性,可靠性。2)由于不需要整体车厢举升,液压油缸举升重量变小,缸径可选择小,价格相应降低,比整体车厢举升降低了成本。本专利技术的设有卸料系统的散料运输车用车厢,具有可不举升车厢而实现完全卸料的目的、安全可靠性好且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散料运输车用车厢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散料运输车用车厢的左视图。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散料运输车用车厢的弹性调整装置与活动底板的装配关系图。附图I 附图4中标号I车厢,2底板,3侧板,4卸料ロ,5铰链,6直杆,7滚轮,8液压举升机构,9框架,10密封条,11盖板,12弯角件,13轴,14轴套,15压簧,16调节螺母,17铆钉,18紧固螺母,19销子,20锁紧钩,21隔板,22活动底板,23活动侧板。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參见图I 图4,设有卸料系统的散料运输车用车厢,所述车厢I包括底板2和侧板3,所述侧板3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在所述车厢I内设有卸料系统;所述卸料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车厢侧板3上的活动侧板23与设置在车厢底板2上的卸料ロ 4和活动底板22,所述活动底板22和卸料ロ 4分别设置在车厢底板2上的左右两侧,所述活动底板22通过铰链5与所述底板2相连接;在靠近所述活动底板22的ー侧,在所述车厢I的侧板3上设有活动侧板23,所述活动侧板23通过铰链5与所述侧板3相连接;所述活动底板22的靠近所述活动侧板23的ー侧的端部设有直杆6,所述直杆6顶端设有滚轮7,所述直杆6设置于所述活动侧板23与所述侧板3之间,以在活动底板22翻转的时候将所述活动侧板23顶起,使得活动侧板23翻转;所述活动底板2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所述活动底板22顶起并使得所述活动底板22翻转的液压举升机构8。装料吋,活动底板处于水平状态,与车厢底板平齐;活动侧板处于竖直状态,与车厢侧板平齐。车辆自卸吋,首先打开位于车厢底板上的卸料ロ,在重力作用下部分物料将自动从卸料ロ流出。物料停止自动卸料时,按散装颗粒 物料的安息角(以稻谷计算)38°为标准,此时物料高度低于活动侧板铰链位置。然后再使用液压缸将活动底板顶起向上翻转,因活动底板一端与车厢底板用铰链联接,活动底板将做翻转运动,直杆和滚轮随着活动底板一起升起和翻转,滚轮在活动侧板的表面上滚动,此时活动侧板被直杆顶起向上翻,从而推动车厢内剰余物料向卸料ロ移动并流出卸料ロ。活动底板带动活动侧板做翻转运动,直至活动底板翻转的角度等于38°安息角,如此ー来,车厢内的物料可完全卸出。自卸完成后依靠活动底板/活动侧板的自重压迫液压缸复位。在活动底板和活动侧板翻转的过程中,如果活动底板和活动侧板与车厢前后侧板之间不密封,将会使得物料漏出。在活动底板和活动侧板与车厢前后侧板之间设置密封件,可使得翻转时物料不会漏到地面上。本专利技术的车厢,通过液压装置将顶起活动侧板/底板,无需举升车厢整体,就能使得物料能够顺利从卸料ロ流出,实现物料的顺利自卸。所述活动底板22和活动侧板23的四周侧面上设置有框架9,所述框架9上设置有密封条10,所述密封条10通过弹性调整装置固定于所述框架9上;所述密封条10与所述车厢I的侧板相抵接;所述弹性调整装置包括盖板11、弯角件12、轴13、轴套14、压簧15、调节螺母16、铆钉17和紧固螺母18 ;所述密封条10夹设于所述盖板11和弯角件12之间,并通过所述铆钉17将盖板11、密封条10和弯角件12紧固在一起;通过紧固螺母18将所述弯角件12固定于所述轴13上;所述压簧15套设于轴13上,所述轴13和压簧15均设于轴套14之内;所述轴套14设置在所述框架9上的通孔之内;所述调节螺母16设置在轴套14上远离所述紧固螺母18的一端之内,且所述调节螺母16与所述压簧15相抵接。活动底板/活动侧板上设有框架,车厢底板和侧板均设置于框架之内。框架的侧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德雁史琦汪学文王特陆建国郑和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