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轮驱动多功能机耕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24870 阅读:5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1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旱通用四轮驱动多功能机耕船。技术方案包括船体(1),在船体(1)上安装有提供动力源的大功率发动机(3),主离合器(5),变速箱(6),带有联动的前驱动桥(9)和后驱动桥(18)的传动系统,带有相对位置可调的四驱动轮的行走装置,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动力输出装置,悬挂装置和液压系统。通过左右联组V带或齿轮或链条传动实现双桥四轮驱动;方向盘操控下的转向离合装置与附加制动的差速装置联动实现原地转向;驱动轮相对船体位置可调。本机功率大、能耗低、工效高、质量轻,广泛适用南方水旱连作区和东北稻作区,满足平原、丘陵、滨湖等地需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用机械
,具体涉及ー种水旱通用可提高水田保护性耕作质量的四轮驱动多功能机耕船
技术介绍
机耕船是我国上世纪70年代的ー项专利技术创造,以“浮式原理”为特征的核心技术虽然至今仍在南方水稻产区广为应用,但其技术进步极其缓慢。现有产品仍属“简易机耕船”,配套功率一般为12马カ-18马カ单缸柴油机;ー级ニ级传动均为单根组合皮带传动,机械效率低;无换挡变速装置,最佳作业速度无法选择,且无倒车条件,机动性差;船体支承、两轮(叶片铁轮)驱动的传动形态,只适用于水田耕整,且适应水田土壌泥脚深度为 25cm以下,根本无法进行旱地耕整作业;两级皮带张紧轮式离合装置和外包帯式制动装置技术简陋,且防水防泥效果有限;末端固定速比齿轮减速箱主体置于船体两边内侧,其输出轴及法兰套管贯穿船体侧板伸出船体外侧后与驱动轮固连,致使驱动铁轮叶片入土深度调整时,需要侧板提供一定调节范围的弧形孔,为防止船体进水进泥导致弧形孔密封要求非常严格;驱动叶轮入土深度调整、作业机具升降、动カ离合与驱动轮制动、甚至发动机启动均靠人力操作,致使劳动强度大,驱动叶轮入土深度还需停机调整,影响作业工效;两轮驱动导致田间转移、过沟过埂、上坡下坡等越障性能不甚理想,安全性较差;配套作业机具小型単一,工作幅宽一般60cm左右,生产效率低;缺少专门的动カ输出装置,制约了驱动型配套作业机具的应用与发展。总之,简易机耕船的技术含量及动カ性、通用性、操纵性、可靠性、安全性亟待提高。近年来出现了配套功率有所増加的机型,作业速度及エ效相应有所提高,但上述技术尚未得到实质性突破,新技术的应用仍然十分缺乏,机耕船的区域适应性、作业质量和技术经济效果亟待提高。因此,大功率、多功能、高性能机耕船技术已成为南方水旱连作地区乃至北方水稻产区广大农民的迫切期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机耕船的诸多技术缺陷及不足,提供ー种大功率、水旱通用、结构合理、优质高效的四轮驱动多功能机耕船。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船体1,在船体I上安装有提供动カ源的大功率发动机3,主离合器5,变速箱6,带有联动的前驱动桥9和后驱动桥18的传动系统,带有相对位置可调的四驱动轮的行走装置,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动カ输出装置, 悬挂装置和液压系统。上述的四轮驱动多功能机耕船中,所述的传动系统中,前驱动桥9通过万向节7与动カ源相连接,前驱动桥9和后驱动桥18通过左右对称布置的联组V带或多级齿轮或链条相连接,实现联动;如驱动桥9左右对称设置有如桥最终传动箱,后驱动桥左右对称设置有后桥最终传动箱,分别与前桥最终传动箱和后桥最终传动箱的输出轴相连接的是前桥驱动轮和后桥驱动轮;其中I)所述前驱动桥9包括位于桥中央的圆锥齿轮传动箱29,据此左右对称设置转向离合装置,前桥V带轮,前桥制动盘,前桥制动钳,它们安装在前桥主轴28上,且转向离合装置,前桥V带轮,前桥制动盘依次轴向联接,前桥制动钳的支架固定在船体I内的相应位置, 所述的万向节7与圆锥齿轮传动箱29中的圆锥齿轮传动输入轴联接,圆锥齿轮传动箱29 上左右凸缘与船体I上固定的前桥支架构成铰接,用干支撑前桥;2)所述后驱动桥18的桥中央设有差速装置35,据此左右对称设置轴承座,后桥V 带轮,双万向节,与后桥最终传动箱的输入轴联接的法兰盘;所述的差速装置35的半轴齿轮,轴承座,后桥V带轮依次安装在左右半轴上,且差速装置35壳体左边或/和右边固联了控制其壳体转动的后桥制动盘,并在相应位置设置了后桥制动钳,所述双万向节分别联接后桥V带轮和后桥最终传动箱的输入轴上的法兰盘,后桥通过轴承座支承在船体后桥支架49上。上述的四轮驱动多功能机耕船中,所述的行走装置包括船体I,相对于船体I的位置可调的两个前桥驱动轮和两个后桥驱动轮;与所述四个驱动轮对应设置有四个油缸,这四个油缸分别位于船体I的左右侧,它们的活塞杆端分别通过连接杆与相应的前后驱动桥上的四个最终传动箱的壳体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活塞杆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最终传动箱壳体上端固接,液压カ迫使最終传动箱壳体绕其输入轴转动,实现驱动轮相对船体I的位置调整。上述的四轮驱动多功能机耕船中,所述的转向系统包括方向机10,与方向机10相配合的所述的左右对称安装在前驱动桥9上的转向离合装置,安装在后驱动桥18中央的差速装置35,所述的后桥制动盘,与后桥制动盘相配合的后桥制动钳;所述方向机10的下端设有可分离转向离合装置的杠杆机构,所述后桥制动钳与方向机控制的液压制动泵1158 联通,方向机10的方向盘向某一边转动,通过方向机10下端杠杆机构分离该边转向离合装置,整机随即向该边转向,方向盘转动角度越大,转向离合装置分离越显著,整机转向半径越小,若在转向离合装置彻底分离的情况下,同时通过液压カ的作用启用后桥差速装置 35上的制动装置,则差速装置35中的行星齿轮只有自转而无公转,两边驱动轮等速反向转动,实现原地转向。上述的四轮驱动多功能机耕船中,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油箱52,过滤器63,液压泵4,溢流阀66,与液压泵4的输出端管路相连接的分流阀11,该分流阀11的出口分出四条分别通往控制四个驱动轮的油缸的支路,每条支路上分别顺序连接有电磁球阀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另一端通过液控双向锁与控制驱动轮的相应油缸相连接;该液压系统还包括卸荷用的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上述的四轮驱动多功能机耕船中,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与液压泵4的输出端管路相连接的ー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该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另一端通过液控双向锁与控制作业机具悬挂机构的作业机具升降油缸相连接。上述的四轮驱动多功能机耕船中,所述的制动系统包括前驱动桥9上对称设置的制动盘和与所述制动盘相配合的制动钳,该制动钳与刹车踏板控制的液压制动泵I 57联通,通过液压力的作用,实现整机的可靠制动。上述的四轮驱动多功能机耕船中,所述的动カ输出装置包括变速箱6上的动カ输出接ロ 22,位于船尾中部的具有多个挡位和离合装置的动カ输出传动箱16,将动カ输出接 ロ 22与动カ输出传动箱16的输入轴连接起来的万向节传动轴19,动カ输出传动箱16的输出轴将与驱动型作业机具联接,所述动カ输出传动箱16固连在船体固定架47上。上述的四轮驱动多功能机耕船中,所述两前桥最终传动箱内侧有轴套与船体左右侧板上的左右前桥支承座构成密封配合;两后驱动桥最终传动箱内侧有轴套与船体左右侧板上的左右后桥支承座构成密封配合。上述的四轮驱动多功能机耕船中,至少还包括ー项以下结构特征I)船体I的侧板呈槽钢型,在其内侧固定有网格状加强筋,在其内侧还固定有立柱,在其上沿固定有由所述立柱支撑的槽型钢上横梁;2)船体I的两头上翘呈弧形,以利于减小滑行阻力和提高越障性能;3)所述的前桥驱动轮和后桥驱动轮为水田作业时的叶片铁轮或套胶叶片铁轮,或为旱地作业时的充气胶轮,或为湿软旱地作业时的套胶叶片铁轮;所述套胶叶片铁轮是在叶片铁轮的叶片端部胶接耐磨损、耐冲击的橡胶块,以减轻脉冲振动和避免破坏道路。为了简洁起见,下文中的“前驱动桥”可简称为“前桥”,“后驱动桥”可简称为“后桥”,“前桥驱动轮”可简称为“前轮”,“后桥驱动轮”可简称为“后轮”,“前桥左驱动轮”可简称为“左前轮”,“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太平周勇许绮川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金驰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