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圆盘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2055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31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圆盘犁,包括机架、锥齿轮传动箱、万向节传动总成、圆盘犁总成、刮泥板、开沟器、第一调节丝杆和第二调节丝杆,并通过三点悬挂装置与拖拉机连接,整机结构呈左右对称布置。锥齿轮传动箱固联在机架中部,其动力输入端通过万向节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其左侧动力输出端通过左万向节总成与左圆盘犁总成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其右侧动力输出端通过右万向节总成与右圆盘犁总成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其向下斜置动力输出端与开沟器连接。圆盘犁总成通过螺栓及第一调节丝杆和第二调节丝杆与机架连接,左右两侧的刮泥板按不同离地高度安装在机架上。该圆盘犁具有作业负荷小、犁耕效率高,有效避免漏耕、地表保持平整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驱动圆盘犁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圆盘犁大多属于非驱动型圆盘犁,依靠拖拉机牵引作业,能耗高、犁耕效率低;圆盘耕深较浅,秸秆根茬不易切碎,秸秆埋覆效果差;圆盘刀轴易缠草,故障率高,维修困难,而且常规宽幅圆盘犁不能折叠,存在道路通过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圆盘犁,通过锥齿轮传动箱等传动系统将拖拉机的动力传递到圆盘犁的圆盘刀辊上,旋转运动的圆盘刀辊产生正向驱动力,从而减小作业负荷,提高犁耕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斜置式开沟器,使得在开沟的同时,将沟土抛撒至地表,随后开沟器两侧圆盘犁出的土垡覆盖沟中,使全作业幅宽内地表翻垡平整;另外,通过合理布置链传动轮箱的位置,可有效避免漏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驱动圆盘犁,包括机架1、锥齿轮传动箱2、开沟器3、左万向节传动总成4、左第一调节丝杆5、左第二调节丝杆6、左圆盘犁总成7、左刮泥板8、右刮泥板9、右万向节传动总成10、右第一调节丝杆11、右第二调节丝杆12和右圆盘犁总成13,整机结构呈左右对称布置。驱动圆盘犁通过机架1上的三点悬挂装置与拖拉机连接;锥齿轮传动箱2固定于机架1前梁中部;开沟器3倾斜固定在锥齿轮传动箱2的前下方;左圆盘犁总成7和右圆盘犁总成13安装在机架1的两侧,左圆盘犁总成7通过螺栓、左第一调节丝杆5和左第二调节丝杆6与机架1形成三处铰接,右圆盘犁总成13通过螺栓、右第一调节丝杆11和右第二调节丝杆12与机架1形成三处铰接;左刮泥板8和右刮泥板9固定于机架1后梁上。其中,左圆盘犁总成7和右圆盘犁总成13的结构相同。以左圆盘犁总成7为例,其包括左内侧圆盘刀辊14、左支撑臂15、左外侧圆盘刀辊16、左链传动
箱17、左传动轴18和左铰接管19。开沟器3包括开沟器轴29和开沟器刀片30,其通过联轴器28与锥齿轮传动箱2的斜置动力输出端27连接;开沟器刀片30紧固在开沟器轴29上。该驱动圆盘犁共有三路动力系统,其中,第一路动力由锥齿轮传动箱2的左侧动力输出端20输出,经左万向节总成4传递给左传动轴18,左传动轴18经左链传动箱17传递给左外侧圆盘刀辊16和左内侧圆盘刀辊14;第二路动力由锥齿轮传动箱2的右侧动力输出端21输出,经右万向节总成10传递给右传动轴22,右传动轴22经右链传动箱23传递给右外侧圆盘刀辊24和右内侧圆盘刀辊25;第三路动力由锥齿轮传动箱2的斜置动力输出端27输出,经联轴器28传递给开沟器轴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驱动圆盘犁的圆盘刀辊靠动力强制驱动,其灭茬能力强,翻垡质量高,能耗低。2、本驱动圆盘犁采用中部旋耕开沟方式和左右刮泥板安装高度不同,能有效解决作业幅宽中部擁土和土壤堆积问题。3、本驱动圆盘犁的链传动箱布置在内侧刀辊和外侧刀辊之间,能有效解决漏耕问题。4、本驱动圆盘犁采用左右对称布置,整机结构紧凑,且耕幅可调,适应性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圆盘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圆盘犁总成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路和第二路传动系统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路传动系统示意图。附图中,1.机架,2.锥齿轮传动箱,3.开沟器,4.左万向节传动总成,5.左第一调节丝杆,6.左第二调节丝杆,7.左圆盘犁总成,8.左刮泥板,9.右刮泥板,10.右万向节传动总成,11.右第一调节丝杆,12.右第二调节丝杆,13.右圆盘犁总成,14.左内侧圆盘刀辊,15.左支撑臂,16.左外侧圆盘刀辊,17.左链传
动箱,18.左传动轴,19.左铰接管,20.左侧动力输出端,21.右侧动力输出端,22.右传动轴,23.右链传动箱,24.右外侧圆盘刀辊,25.右内侧圆盘刀辊,26.动力输入端,27.斜置动力输出端,28.联轴器,29.开沟器轴,30.开沟器刀片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虽然在附图中展示出了实施案例,但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来实现,即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应该解释为仅局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案例。相反,提供的实施案例使得本专利技术信息公开将是彻底和完全的,并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驱动圆盘犁包括机架1、锥齿轮传动箱2、开沟器3、左万向节传动总成4、左第一调节丝杆5、左第二调节丝杆6、左圆盘犁总成7、左刮泥板8、右刮泥板9、右万向节传动总成10、右第一调节丝杆11、右第二调节丝杆12和右圆盘犁总成13,整机结构呈左右对称布置。驱动圆盘犁通过机架1上的三点悬挂装置与拖拉机连接;锥齿轮传动箱2固定于机架1前梁中部;开沟器3倾斜固定在锥齿轮传动箱2的前下方;左圆盘犁总成7和右圆盘犁总成13安装在机架1的两侧,左圆盘犁总成7通过螺栓、左第一调节丝杆5和左第二调节丝杆6与机架2形成三处铰接,右圆盘犁总成13通过螺栓、右第一调节丝杆11和右第二调节丝杆12与机架1形成三处铰接;左刮泥板8和右刮泥板9固定于机架1后梁上。如图3和图4所示,锥齿轮传动箱2包括动力输入端26、左侧动力输出端20、右侧动力输出端21和斜置动力输出端27,为工作部件提供动力。动力输入端26、左侧动力输出端20和右侧动力输出端21成T型排列且位于水平面上,斜置动力输出端27倾斜安装在动力输入端26的正下方。如图1和图4所示,开沟器3包括开沟器轴29和开沟器刀片30,其通过联轴器28与锥齿轮传动箱2的斜置动力输出端27连接;开沟器刀片30紧固在开沟器轴29上,在开沟器轴29的带动下,进行旋转运动,从而实现旋耕开沟,并抛撒碎土于地表。左圆盘犁总成7和右圆盘犁总成13的结构相同,与机架1的连接方式也相同。以左圆盘犁总成7为例,如图2所示,其包括左内侧圆盘刀辊14、左支撑
臂15、左外侧圆盘刀辊16、左链传动箱17、左传动轴18和左铰接管19。左铰接管19一端固联于左链传动箱17上,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机架1固联;左外侧圆盘刀辊16安装在左链传动箱17的外侧动力输出端上;左内侧刀辊14一端与左链传动箱17的内侧动力输出端连接,另一端挂接在左支撑臂15的下端;所述的左支撑臂15上端固定于铰接管19的底面。左链传动箱17布置在左内侧圆盘刀辊14和左外侧圆盘刀辊16之间,即链传动箱体位于驱动圆盘犁作业幅宽内,能有效解决链传动箱安装在最外侧,即链传动箱体位于驱动圆盘犁作业幅宽外,因链传动箱的空间位置与田埂干涉而不能完成田块四周边缘的耕整而产生的漏耕问题。所述的左刮泥板8和右刮泥板9,两者按不同的离地高度安装在机架1的后梁上,可以及时去除粘附在驱动盘上的杂草,泥土,降低驱动圆盘的负荷。在驱动圆盘犁前进的过程中,开沟器3的开沟器刀片30对土壤进行旋耕,并向左右两侧抛撒土壤,形成一条凹沟;左刮泥板8引导左内侧圆盘刀辊14的最内侧刀盘上的翻土落入凹沟,右刮泥板9引导右内侧圆盘刀辊25的最内侧刀盘上的翻土落入凹沟,因左刮泥板8和右刮泥板9离地高度不同,如图3所示,使得左右两边的翻土能以上下分层的方式落入凹沟中,防止因两侧翻土同时落入作业幅宽中部造成擁土和土壤堆积,使地表保持平整。所述的左第一调节丝杆5和左第二调节丝杆6、右第一调节丝杆11和右第二调节丝杆12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圆盘犁,包括机架、锥齿轮传动箱、开沟器、万向节传动总成、圆盘犁总成、刮泥板、第一调节丝杆和第二调节丝杆,其中,万向节传动总成、圆盘犁总成、刮泥板、第一调节丝杆和第二调节丝杆分别包括左和右万向节传动总成、左和右圆盘犁总成、左和右刮泥板、左和右第一调节丝杆以及左和右第二调节丝杆;所述驱动圆盘犁整机结构呈左右对称布置,并通过机架上的三点悬挂装置与拖拉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传动箱固联在机架前梁中部,其动力输入端通过万向节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其左侧动力输出端通过左万向节总成与左圆盘犁总成的传动端连接;其右侧动力输出端通过右万向节总成与右圆盘犁总成的传动端连接;其下方斜置动力输出端与开沟器连接;所述圆盘犁总成通过螺栓及第一调节丝杆和第二调节丝杆与机架连接;刮泥板安装在机架后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圆盘犁,包括机架、锥齿轮传动箱、开沟器、万向节传动总成、圆盘犁总成、刮泥板、第一调节丝杆和第二调节丝杆,其中,万向节传动总成、圆盘犁总成、刮泥板、第一调节丝杆和第二调节丝杆分别包括左和右万向节传动总成、左和右圆盘犁总成、左和右刮泥板、左和右第一调节丝杆以及左和右第二调节丝杆;所述驱动圆盘犁整机结构呈左右对称布置,并通过机架上的三点悬挂装置与拖拉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传动箱固联在机架前梁中部,其动力输入端通过万向节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其左侧动力输出端通过左万向节总成与左圆盘犁总成的传动端连接;其右侧动力输出端通过右万向节总成与右圆盘犁总成的传动端连接;其下方斜置动力输出端与开沟器连接;所述圆盘犁总成通过螺栓及第一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太平岳亮周勇彭灿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金驰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