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套管机,包括机架(1),机架(1)共分为上中下三层,在机架(1)上顺序安装传输装置、放管装置、套管装置和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套管机,取代了人工套管,即省时省力,又工作效率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纤维管的自动套管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池生产中所使用的纤维管一般是靠人工ー个ー个来套的,这样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工作效率还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目前人工套管费时、费力,而且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了ー种自动套管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解决方案是ー种自动套管机,包括机架, 机架共分为上中下三层,在机架上顺序安装传输装置、放管装置、套管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步进电机、第一皮带、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传输履帯;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固定在下层机架上,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一轴承固定在中层机架的顶端,第二传动轮通过第二轴承固定在中层机架的末端,第一皮带连接在第一传动轮和第一步进电机的轴上,传输履带包裹在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上;所述放管装置包括第二步进电机、传动带和若干纤维管漏斗,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安装在上层机架上,若干纤维套管顺序排列在中层机架上,传动带安装在第二步进电机和若干纤维漏斗的轴上;所述套管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和压板,第一液压缸安装在上层机架上, 压板连接在液压缸上,第二液压缸安装在中层机架上,第三液压缸安装在中层机架上;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三步进电机、第二皮带和输送带,第三步进电机固定在下层底座上,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固定在中层机架上,输送带包裹在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上。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机架的底面安装可调式平衡脚。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传输履带上设有凹槽。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压板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液压缸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參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I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为机架,2为第一步进电机,3为第一皮带,4为第一传动轮,5 为第二传动轮,6为第一轴承,7为第二轴承,8为传输履带,9为第二步进电机,10为传动带, 11为纤维管漏斗,12为第一液压缸,13为第二液压缸,14为第三液压缸,15为压板,16为第三传动轮,17为第四传动轮,18为第三步进电机,19为第二皮帯,20为输送帯,21为平衡帯, 22为凹槽。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ー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ー个例子而已。參见图I所述ー种自动套管机,包括机架1,机架I共分为上中下三层,机架的机架I的底面安装可调式平衡脚21,在机架I上顺序安装传输装置、放管装置、套管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步进电机2、第一皮带3、第一传动轮4、第二传动轮5、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7和传输履带8 ;所述第一步进电机2固定在下层机架I上,第一传动轮4 通过第一轴承6固定在中层机架I的顶端,第二传动轮5通过第二轴承7固定在中层机架 I的末端,第一皮带3连接在第一传动轮4和第一步进电机2的轴上,传输履带8包裹在第一传动轮4和第二传动轮5上,传输履带8上设有凹槽22 ;所述放管装置包括第二步进电机9、传动带10和若干纤维管漏斗11,所述第二步进电机9安装在上层机架I上,若干纤维套管11顺序排列在中层机架上1,传动带10安装在第二步进电机9和若干纤维漏斗10的轴上;所述套管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缸12、第二液压缸13、第三液压缸16和压板15,第一液压缸12安装在上层机架I上,压板15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液压缸(12)上,第二液压缸13安装在中层机架I上,第三液压缸14安装在中层机架I上;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三传动轮16、第四传动轮17、第三步进电机18、第二皮带19和输送带20,第三步进电机18固定在下层机架I上,第三传动轮16和第四传动轮17固定在中层机架I上,输送带20包裹在第三传动轮16和第四传动轮17上。在工作中,先启动装置,将纤维管放入纤维管漏斗中,然后纤维管从漏斗中落下, 落入传输履带的凹槽中,然后随着传输履带的传送,传送到套管区域,首先第一气缸压下, 然后第二油缸推动第一套管架套入纤维管中,然后抬起第一油缸,将纤维套管传输到第三油缸处,再压下第一油缸,这时第三油缸动作,推动第二套管架套入第一套管架和纤维管中,然后抬起第一油缸,随着传输履带的传送,纤维管落入输送带上,随着输送带输送出去。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权利要求1.ー种自动套管机,其特征是包括机架(I),机架(I)共分为上中下三层,在机架(I) 上顺序安装传输装置、放管装置、套管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步进电机(2)、第一皮带(3)、第一传动轮(4)、第二传动轮(5)、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7)和传输履带(8);所述第一步进电机(2)固定在下层机架(I)上,第一传动轮(4)通过第一轴承(6)固定在中层机架(I)的顶端,第二传动轮(5)通过第二轴承(7)固定在中层机架(I)的末端, 第一皮带(3)连接在第一传动轮(4)和第一步进电机(2)的轴上,传输履带(8)包裹在第一传动轮(4)和第二传动轮(5)上;所述放管装置包括第二步进电机(9)、传动带(10)和若干纤维管漏斗(11),所述第二步进电机(9)安装在上层机架(I)上,若干纤维套管(11)顺序排列在中层机架上(1),传动带(10)安装在第二步进电机(9)和若干纤维漏斗(10)的轴上;所述套管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缸(12)、第二液压缸(13)、第三液压缸(16)和压板(15), 第一液压缸(12)安装在上层机架(I)上,压板(15)连接在第一液压缸(12)上,第二液压缸(13)安装在中层机架(I)上,第三液压缸(14)安装在中层机架(I)上;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三传动轮(16)、第四传动轮17、第三步进电机18、第二皮带19和输送带20,第三步进电机(18)固定在下层机架(I)上,第三传动轮(16)和第四传动轮(17)固定在中层机架(I) 上,输送带(20)包裹在第三传动轮(16)和第四传动轮(17)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自动套管机,其特征是机架(I)的底面安装可调式平衡脚(21)。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自动套管机,其特征是传输履带(8)上设有凹槽(22)。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自动套管机,其特征是压板(15)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液压缸(12)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套管机,包括机架(1),机架(1)共分为上中下三层,在机架(1)上顺序安装传输装置、放管装置、套管装置和输送装置。本技术的一种自动套管机,取代了人工套管,即省时省力,又工作效率高。文档编号H01M2/02GK202339937SQ20112046924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3日专利技术者唐建恩, 王俊峰 申请人:江阴市国峰精密机械制造有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峰,唐建恩,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国峰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