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1165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5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体,在支架体内开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的形状与电池端部的形状相配合,在支架体的前侧面及后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块及至少一个与第一插块相配合的第一插槽,在支架体的左侧面及右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插块及至少一个与第二插块相配合的第二插槽。电池组中的上片及下片都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架,而且由于插槽与插块的对应位置关系,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架能够任意组合。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架具有圆弧角以及半通孔,相连四个支架的角部可以组成一个整圆通孔,相邻两个半通孔又可以组成一个整圆通孔,能够为电池组的测控及散热提供足够的空间。(*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组成电池组的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趋紧张以及环境的日趋恶化,全球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目前,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上。而电池组是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的最主要的部件,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池组是通过支架将多颗电池组合成一整体,再用焊接片将多颗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其中,所使用的支架分为套在电池上端的上片及套在电池下端的下片,上片与下片之间的结构并不相同,因此,需要用两套模具来制造,上片与下片之间不能自由组合。而且,相邻两个上片之间及相邻两个下片之间留有的间隙较小,空间较为紧密, 不利于电池的测控及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只需要一个模具制造且可自由组合的电池用支架。 本技术的进一步目的是使得所提供的支架在组合后能够留出足够电池测控及散热的空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电池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体,在支架体内开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的形状与电池端部的形状相配合,在支架体的前侧面及后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块及至少一个与第一插块相配合的第一插槽,在支架体的左侧面及右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插块及至少一个与第二插块相配合的第二插槽。优选地,所述通孔为至少两个,在所述支架体的前侧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插槽,第三插槽与所述第一插块间隔布置,且其总数与所述通孔的个数相同,在所述支架体的后侧还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三插槽相配合的第三插块,第三插块与所述第一插槽间隔布置,且其总数与所述通孔的个数相同,第三插槽与第三插块及第一插块与第一插槽在所述支架体的前侧及后侧分别相对布置。优选地,所述支架体的四个角部分别为四分之一圆的圆弧角。优选地,在所述支架体的前侧面及后侧面位于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的部分分别向内凹陷,形成二分之一圆的半通孔。电池组中的上片及下片都可以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支架,而且由于插槽与插块的对应位置关系,使得本技术提供的支架能够任意组合。同时,本技术提供的支架具有圆弧角以及半通孔,相连四个支架的角部可以组成一个整圆通孔,相邻两个半通孔又可以组成一个整圆通孔,能够为电池组的测控及散热提供足够的空间。附图说明图I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通孔电池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通孔电池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通孔电池用支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电池用支架的组合后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用支架可以具有多个通孔,用来连接多颗电池。如图I 所示,为单通孔的电池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支架体1,在支架体I内开有一个通孔2, 通孔2的形状与电池端部的形状相配合,在支架体I的前侧面及后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插块3及一个与第一插块3相配合的第一插槽4,在支架体I的左侧面及右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二插块5及一个与第二插块5相配合的第二插槽6。支架体I的四个角部分别为四分之一圆的圆弧角9。在如图2及图3所示的电池用支架中,通孔2为两个,相比于图I所述的电池用支架,在该电池用支架的支架体I的前侧还设有一个第三插槽7,第三插槽7与第一插块3间隔布置。若通孔2有三个,那么第三插槽7及第一插块3就总共有三个。在支架体I的后侧还设有一个与第三插槽7相配合的第三插块8,第三插块8与第一插槽4间隔布置。若通孔2有三个,那么第三插块8及第一插槽4就总共有三个。第三插槽7与第三插块8及第一插块3与第一插槽4在支架体I的前侧及后侧分别相对布置。在支架体I的前侧面及后侧面位于相邻两个通孔2之间的部分分别向内凹陷,形成二分之一圆的半通孔10。可以任意采用多个如图I所示的电池用支架或多个如图2及图3所示的电池用支架组合组成电池组,或者可以将图I所示的电池用支架与如图2及图3所示的电池用支架组合组成电池组。若需要将九颗电池组成电池组,则可以如图4所示,采用6个如图I所示的单通孔电池用支架12及6个如图2所示的双通孔电池用支架11,在三颗电池的上端及下端分别套上一个单通孔电池用支架12,其余的六颗电池,两两成对,分别在上端及下端套上一个双通孔电池用支架11,然后通过插槽及插块的配合,将单通孔电池用支架12及双通孔电池用支架11组成整体,在位于边缘处插上输出支架14以便将上下连成整体。组合好后,在电池组中留有通孔13,便于对电池进行测控及散热。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体(1),在支架体(I)内开有至少一个通孔(2),通孔(2)的形状与电池端部的形状相配合,在支架体(I)的前侧面及后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块(3)及至少一个与第一插块(3)相配合的第一插槽(4),在支架体(I) 的左侧面及右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插块(5)及至少一个与第二插块(5)相配合的第二插槽(6)。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为至少两个,在所述支架体(I)的前侧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插槽(7),第三插槽(7)与所述第一插块(3)间隔布置,且其总数与所述通孔(2)的个数相同,在所述支架体(I)的后侧还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三插槽(7)相配合的第三插块(8),第三插块(8)与所述第一插槽(4)间隔布置,且其总数与所述通孔(2 )的个数相同,第三插槽(7 )与第三插块(8 )及第一插块(3 )与第一插槽(4 )在所述支架体(I)的前侧及后侧分别相对布置。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体(I)的四个角部分别为四分之一圆的圆弧角(9)。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体(I)的前侧面及后侧面位于相邻两个通孔(2)之间的部分分别向内凹陷,形成二分之一圆的半通孔(10)。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体,在支架体内开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的形状与电池端部的形状相配合,在支架体的前侧面及后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块及至少一个与第一插块相配合的第一插槽,在支架体的左侧面及右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插块及至少一个与第二插块相配合的第二插槽。电池组中的上片及下片都可以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支架,而且由于插槽与插块的对应位置关系,使得本技术提供的支架能够任意组合。同时,本技术提供的支架具有圆弧角以及半通孔,相连四个支架的角部可以组成一个整圆通孔,相邻两个半通孔又可以组成一个整圆通孔,能够为电池组的测控及散热提供足够的空间。文档编号H01M2/10GK202352743SQ20112045659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7日专利技术者王用林, 聂卫果 申请人:茵卡动力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用林聂卫果
申请(专利权)人:茵卡动力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