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759893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即将叶下珠药材用30~80%乙醇加热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通过大孔树脂吸附,用50~90%乙醇洗脱,回收乙醇后用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或正丁醇萃取有效部位;将囊材、乳化剂、抗粘剂、溶剂制成混合液,再将叶下珠有效部位水溶液加入其中,超声乳化,过微孔滤膜,喷雾干燥,制得微囊。该微囊可杀灭流感病毒,用于人或禽兽用抗流感病毒药品或消毒防疫用品。该微囊提高叶下珠有效部位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其作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制备方法及其作为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技术介绍
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其性凉、微苦甘,具有平肝、退火、明目、解毒消肿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小儿疳积、痢疾、蛇咬伤等。自从印度学者Thyagarajan报道了叶下珠可使59%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后,其抗乙肝病毒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研究。目前主要针对叶下珠的研究是其抗肿瘤作用和抗乙肝病毒作用。近来发现叶下珠在抗其他病毒上具有一定疗效。山东药物研究所从叶下珠分离的去氢诃子酸甲酯和短叶苏木酚酸甲酯具有体外抗单纯疮疹病毒I型的作用(李人久.叶下珠属植物中的木脂素类成分.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7,12 C3) :99 100),郭卫东等报道了叶下珠具有体外抗单纯性疱疹病毒II型的作用(郭卫东,邓学龙,董伯振.叶下珠属植物体外单纯疱疹病毒II型的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7(1) :54 57), CN1082377C报道了叶下珠具有抗HIV病毒的作用。魏体鳗等报道了叶下珠具有抗新城疫病毒的作用(魏体鳗,郁杰,余四九.叶下珠抗新城疫病毒活性成分的筛选.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18) 8505 8506)。有关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活性组分制备及其制剂尚无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是提取了叶下珠抗流感病毒的有效部位,并制成微囊,再制成各种药用剂型。保持了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成分的稳定性,发挥更好的作用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种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叶下珠中加入其重量5 10倍、质量分数30 80%的乙醇,30 80°C加热提取1 3小时,过滤,滤渣再用上述溶剂重复提取1 2次,过滤,合并滤液,于30 60°C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1/3 2/3,加入大孔树脂吸附8 M小时;取出大孔树脂,用质量分数50 90%乙醇或丙酮洗脱,洗脱液30 60°C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1/3 2/3时, 用等体积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或正丁醇萃取1 5次,合并萃取液,30 60°C真空浓缩并干燥3 6小时,得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2)将囊材用溶剂配制成1 10%质量分数的囊材溶液,加入囊材溶液0. 5 5% 质量分数的乳化剂、0. 1 质量分数的抗粘剂、1 20%质量分数的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超声乳化0. 5 2小时,过微孔滤膜,喷雾干燥,即制得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优选地,步骤(1)所述大孔树脂为D101、DM130、HPD600、AB-8、XAD-16 或 NkA-9。优选地,步骤( 所述囊材为丙烯酸树脂、羟丙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明胶、阿拉伯胶、环状糊精、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步骤( 所述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二氯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步骤( 所述乳化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优选地,所述乳化剂为单甘酯、吐温80、司盘60、蔗糖脂肪酸酯和泊洛沙姆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步骤( 所述抗粘剂为聚乙二醇、滑石、硅胶和硬脂酸镁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的应用,将其制成外用、口服或注射用药剂型的任何一种,将其制成人用或禽兽用抗流感病毒或消毒防疫品。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1)本专利技术发现了中药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并将之分离纯化,为叶下珠应用提供了新的用途。(2)本专利技术的微囊制剂,克服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成分不稳定、短效、弱效的缺点,增加了它被机体利用程度,更好地发挥了叶下珠成分作用效果。(3)该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1)叶下珠1kg,加入^g、30%乙醇,80°C加热提取3小时,过滤,滤渣再用上述溶剂重复提取2次,过滤,合并滤液60°C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2/3,加入DlOl大孔树脂吸附M 小时;取出大孔树脂用90%乙醇洗脱,洗脱液50°C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1/3时,用等体积二氯甲烷萃取1次,合并萃取液,30°C真空浓缩并干燥3小时,得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 55g。(2)将丙烯酸树脂IVlOOg,用二氯甲烷配制成5%质量分数的囊材溶液,加入囊材溶液质量分数0.5%单甘酯、0. 聚乙二醇、20%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超声乳化 0. 5小时,过微孔滤膜,喷雾干燥,即制得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实施例2(1)叶下珠1kg,加入IOkg 80%乙醇30°C加热提取1小时,过滤,滤渣再用上述溶剂重复提取1次,过滤,合并滤液30°C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1/3,加入DM130大孔树脂吸附 8小时;取出大孔树脂用50%乙醇洗脱,洗脱液60°C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2/3时,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50°C真空浓缩并干燥3小时,得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 102g。(2)将乙基纤维素100g,用丙酮配制成10%质量分数的囊材溶液,加入囊材溶液质量分数5%吐温80、0. 5%滑石、10%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超声乳化2小时,过微孔滤膜,喷雾干燥,即制得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实施例3(1)叶下珠lkg,加入^ig 50%乙醇60°C加热提取2小时,过滤,滤渣再用上述溶剂重复提取1次,过滤,合并滤液50°C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2/3,加入HPD600大孔树脂吸附 12小时;取出大孔树脂用70%乙醇洗脱,洗脱液50°C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1/3时,用等体积正丁醇萃取2次,合并萃取液,60°C真空浓缩并干燥5小时,得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 83g。(2)将羟丙基纤维素100g,用乙醇配制成8%质量分数的囊材溶液,加入囊材溶液质量分数3%司盘60、1%硅胶、5%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超声乳化1小时,过微孔滤膜,喷雾干燥,即制得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实施例4(1)叶下珠lkg,加入^ig 60%乙醇60°C加热提取2小时,过滤,滤渣再用上述溶剂重复提取2次,过滤,合并滤液60°C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2/3,加入AB-8大孔树脂吸附16 小时;取出大孔树脂用80%丙酮洗脱,洗脱液40°C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1/3时,用等体积二氯甲烷萃取2次,合并萃取液,40°C真空浓缩并干燥4小时,得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 70g。(2)将阿拉伯胶100g,用异丙醇配制成2%质量分数的囊材溶液,加入囊材溶液质量分数蔗糖脂肪酸酯、0. 2%硬脂酸镁、3%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超声乳化2小时,过微孔滤膜,喷雾干燥,即制得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微囊。实施例5(1)叶下珠lkg,加入Ag 70%乙醇40°C加热提取3小时,过滤,滤渣再用上述溶剂重复提取1次,过滤,合并滤液40°C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2/3,加入XAD-16大孔树脂吸附 10小时;取出大孔树脂用60%丙酮洗脱,洗脱液30°C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1/3时,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5次,合并萃取液,50°C真空浓缩并干燥3小时,得叶下珠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85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勇郭亚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