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板及含有其的液流电池和液流电池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9335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1 1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流板及含有其的液流电池和液流电池堆。其中,该集流板上设置有电解液流道(21),电解液流道(21)的横截面积沿电解液流动方向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集流板,其上的电解液流道在电解液经过时形成具有不同压强的电解液流场,与电解液流场对应的多孔电极内部不同位置处也具有不同的压强,有效改善了多孔电极内部电解液的传输状况,增加电极反应的均匀性,减小液体泵能量消耗,有效提高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效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制作工艺简单,容易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钒氧化还原液流储能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流板及含有其的液流电池和液流电池堆
技术介绍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是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ー种,具有使用寿命长,能量转化效率高,安全性好,环境友好等优点,能用于风能发电和光伏发电配套的大规模储能系统, 是电网削峰填谷、平衡负载的主要选择之一。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分别以不同价态的钒离子V2+/V3+和V4+/V5+作为电池的正负两极氧化还原电对,将正负极电解液分别存储于两个储液罐中,由耐酸液体泵驱动活性电解液至反应场所(电池堆)再回至储液罐中形成循环液流回路,以实现充放电过程。在整个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中,电池堆性能的好坏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充放电性能, 尤其是充放电功率及效率。电池堆是由多片单电池依次叠放压紧,串联而成。其中,单片电池的组成如图I所示。I为液流框,2为集流板,3为电扱,4为隔膜,图I中各组件组成単体电池5,通过N个单体电池5的堆叠组成电池堆6。目前,用于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集流板主要有金属集流板、导电塑料集流板及高密度石墨板等,其与石墨毡电极集成一体化的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采用集流板平板与电极直接热压结合的方式。这种平板集流板用于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时,会出现以下主要问题电解液在经过电极的过程中,只能靠石墨毡的自身滲透能力,液流阻力大从而増加液体泵的消耗;由于平板集流板对于液流没有导向作用,电解液在流通过程中存在内部流动不均匀,甚至液流没有流过的死角位置,从而导致严重极化现象以及各单电池间电压的不均匀性,降低电极和隔膜的使用寿命及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集流板上进行了流道设计,采用流道对电解液实现导流作用,提高了电解液通过电池组的速率。但是现有技术的流道设计使得电解液在多孔电极中的对流深度短,造成电极内部出现浓差极化。另外,大部分电解液未能进入电极中进行反应即流出电池,电解液利用率仅占输送总量的很小一部分,影响了钒电池系统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g在提供一种集流板及含有其的液流电池和液流电池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电解液在多孔电极中的对流深度短,造成电极内部出现浓差极化以及电解液利用率低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流板,其上设置有电解液流道,电解液流道的横截面积沿电解液流动方向变化。进ー步地,上述横截面积沿电解液流动方向呈连续性变化或阶梯状变化中的一种,和/或呈周期性变化或单调性变化中的ー种。进ー步地,上述电解液流道为波浪形流道。进ー步地,上述集流板上具有沿电解液流动方向并排延伸的多个上述波浪形流道,其中相邻的两条波浪形流道的波峰与波谷交错排布。进ー步地,上述电解液流道为蛇形流道,蛇形流道的截面宽度沿电解液流动方向逐渐减小。进ー步地,上述集流板上具有沿电解液流动方向并排延伸的多个流道区域,每个流道区域中包括一个蛇形流道,蛇形流道包括多个沿电解液流动方向延伸的多个平行段和连接相邻平行段的连接段,且各平行段的横截面积沿电解液流动方向呈阶梯状变化。进ー步地,上述电解液流道为蛇形流道,蛇形流道的深度沿电解液流动方向呈连续性或阶梯性减小。进ー步地,上述蛇形流道为一条,蛇形流道的横截面积沿电解液流动方向呈阶梯性的单调减小。进ー步地,上述电解液流道由间隔排布的凸块间未突出的部分形成,位于同一排中的凸块等间距排布,位于相邻排中的凸块之间交错排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ー种液流电池,包括电极和本专利技术的集流板,电极位于集流板设置有电解液流道的ー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液流电池堆,包括一个或多个本专利技术的液流电池。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集流板,其上的电解液流道在电解液经过时形成具有不同压强的电解液流场,与电解液流场对应的多孔电极内部不同位置处也具有不同的压强,有效改善了多孔电极内部电解液的传输状況,增加电极反应的均匀性,减小液体泵能量消耗,有效提高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系统的效率,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制作エ艺简単,容易实现。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下面将參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歩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中图I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单片电池及电池堆的组装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集流板和电极的剖面图,其中示出集流板具有波浪形流道,且相邻的集流板的流道的波峰和波谷彼此相对;图3示出了具有图2所示的波浪形流道的钒电池多孔电极的表面压强分布和多孔电极内部电解液流动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ー种实施例的蛇形流道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图4所示的蛇形流道的钒电池多孔电极的表面压强分布和多孔电极内部电解液流动示意图;图6-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蛇形流道的俯视图;图6-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如图6-1所示的蛇形流道的左剖4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岛状流道的俯视图;以及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如图7所示的岛状流道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如下实施例以及附图仅是用以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解液利用率低的问题,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改善电解液在电极内部的传递方式,使电解液在电极内部分布均匀,避免死角和极化现象的出现, 从而实现电解液的充分利用;考虑电解液在电极内部的传递方式受到压强的影响较大,因此利用在集流板上设计横截面积变化的流道,电解液在流道中流动时对于其对应的多孔电极内部产生的压强会不同,那么电解液的传递方式也会随着流道的横截面积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根据伯努利方程P+1/2P V2 = C(考虑液流在同一水平面),流速较小的位置所对应的压强较大,由于通过同一流道的液流量相同,流道上截面积较小处流速相对较快, 因此在同一流道对应的不同截面积处的电解液流场的压强不同。因此,专利技术人在集流板表面进行流道设计,并确保在同一流道的方向上其截面积出现一定的变化,结合静压原理,其对应多孔电极内部的电解液压强也不同,多孔电极内部压差的出现,会在不增加泵体的消耗量的基础上,有效改善多孔电极材料内部电解液的传质状态。在以上专利技术构思的基础上,在本专利技术中的ー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ー种集流板,其上设置有电解液流道21,电解液流道21的横截面积沿电解液流动方向变化。在电解液流动方向上电解液流道的横截面积出现变化,因此其对应的多孔电极内部的电解液压强也会出现变化,利用多孔电极内部各部分的压差促进电解液从高压部分流向低压部分,在不增加液体泵的消耗量的基础上,有效改善电极材料内部电解液的传质效果。本专利技术电解液流道21的横截面积沿电解液流动方向呈连续性变化或阶梯状变化中的ー种,和/或呈周期性变化或单调性变化中的ー种。本专利技术正是在利用与不同横截面积的电解液流道对应的电极内部的电解液压强不同,增强了电解液在电极内部的流动,将横截面积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以使电解液在电极中的流动存在一定的规律,增强电解液在电极内部反应的均匀性。如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ー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电解液流道2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浩殷聪谢光有王荣贵万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