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三级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88898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0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电站内采用的热交换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核三级热交换器。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核电站换热器采用的冷凝管都是不锈钢无缝钢管,其氟利昂侧换热系数较小,换热效率较差,并且由于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延展性就差,因此其抗震能力也较差,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容易产生断裂、破损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管板(1)与后管板(2),前、后管板分别连接有前管箱(3)、后管箱(4),前管箱(3)上设有进水口(5)、出水口(6),筒体内设有若干冷凝管,冷凝管为纯铜冷凝管(7),筒体上设有制冷剂进口(8)、制冷剂出口(9)连通纯铜冷凝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核电站内采用的热交换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核三级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对节能减排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降低17%,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从 2010年的8. 3%提高到11.4%,离开核电,显然难以达到。市场需求是某一项技术发展的最大动力。“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1%,从2005年的M747亿千瓦时增加到 2010年的4. 141万亿千瓦时。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预测,到2015年,我国发电量将达 6. 27万亿千瓦时左右,年均增长率约为8. 5%。“如此旺盛的需求增长,要求核电要继续大力发展。”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授权公告号CN102095324A), 其至少包括管束体,管束体上设置有管板,管板中穿设有多根多层换热管;多层换热管至少包括外管,外管的内部为介质通道;介质通道内设置有换热部件,换热部件将介质通道划分为与外管换热的直接换热区及与换热部件换热的间接换热区;位于间接换热区内的换热介质通过换热部件与直接换热区的换热介质交换热能;换热部件为一内管,内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外管中,内管由多个弧形表面连接形成,多个弧形表面为所述内管经过压制加工获得的连续的冷轧加工面,外管和/或换热部件为金属焊管,热交换设备为浮头式换热器、立式管板式换热器、卧式管板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填料函双壳程换热器、釜式重沸器或填料函分流式换热器。但是这种换热器采用的冷凝管都是不锈钢无缝钢管,其导热系数为 25ff/m · K,其氟利昂侧换热系数较小,换热效率较差,并且由于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延展性就差,因此其抗震能力也较差,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容易产生断裂、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核三级热交换器,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核电站换热器采用的冷凝管都是不锈钢无缝钢管,其氟利昂侧换热系数较小,换热效率较差,并且由于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延展性就差,因此其抗震能力也较差,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容易产生断裂、破损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的一种核三级热交换器,包括筒体,所述的筒体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管板与后管板,前、后管板分别连接有前管箱、后管箱,前管箱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筒体内设有若干冷凝管,冷凝管为纯铜冷凝管,筒体上设有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连通纯铜冷凝管。通过制冷剂进口、制冷剂出口可以在纯铜冷凝管内部通入制冷剂,纯铜冷凝管为纯铜 (T2)材质,纯铜的导热系数为392W/m · K比不锈钢导热系数的25W/m · K大15倍以上。因铜管延展性好,加工成肋片管以后,其氟利昂侧换热系数较相同规格的管大2倍,实际上二者换热效率相差在30倍以上。其能经受核电厂安全停堆地震(SSE)的干扰,能够在发生LOCA事故后继续运行。机组的安全等级要求达到RCC-P 3级,换热器的抗震级别达到1F, 质保等级达到Q2。结构设计上采用焊接构件组合方式,蒸发器及冷凝器采用中间胀接结构,提高机组的抗震能力。作为优选,所述的筒体由前筒体与后筒体组成,前筒体与后筒体之间连接有中间管板。这样运输以及维修较为简单。作为优选,所述的筒体内设有管架组件,纯铜冷凝管架设在管架组件上。管架组件可以分别设在前筒体与后筒体内,用来固定纯铜冷凝管。作为优选,所述的筒体内部设有防冲挡板。采用防冲挡板,使热交换器在长度方向供液均勻,充分利用有效换热面积,并消除进液对冷凝管的冲击。作为优选,所述的筒体的筒身外表面上设有支架,筒体的的底部设有底座。使用底座可将整个筒体安放在地面上。支架可以将筒体与核电站内其它设备安装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的纯铜冷凝管通过胀接与前管板、后管板、中间管板固定。胀接是本技术的主要关键技术,胀接工艺主要是控制铜管的胀扩率,胀扩率反映了铜管在胀接时的减薄量,也就能反映出铜管与管板之间的胀接强度。胀扩率的确定根据工艺试验而定。胀接执行的标准为RCC-MF4400。因此,本技术为核安全3级换热器,其换热管采用纯铜(T2)材质,其导热系数比一般的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导热系数大15倍以上,并且铜管延展性好,加工成肋片管以后,其氟利昂侧换热系数较相同规格钢管大2倍,实际上二者换热效率相差在30倍以上,并且能经受核电厂安全停堆地震的干扰,能够在发生事故后继续运行,结构简单、合理。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前管板1、后管板2、前管箱3、后管箱4、进水口 5、出水口 6、纯铜冷凝管7、制冷剂进口 8、制冷剂出口 9、中间管板10、管架组件11、防冲挡板12、支架13、底座14、前筒体15、后筒体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例的一种核三级热交换器,如图1,有一个筒体,筒身外表面上设有支架13,筒体的的底部设有底座14。筒体由前筒体15与后筒体16组成,前筒体与后筒体之间连接有中间管板10。筒体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管板1与后管板2,前、后管板分别连接有前管箱3、后管箱4,前管箱3上设有进水口 5、出水口 6,筒体内设有若干冷凝管,冷凝管为纯铜冷凝管7,纯铜冷凝管通过胀接与前管板、后管板、中间管板固定。筒体内设有管架组件 11,纯铜冷凝管架设在管架组件上。筒体上设有制冷剂进口 8、制冷剂出口 9连通纯铜冷凝管。筒体内部还设有防冲挡板12。使用时,将制冷剂通入到纯铜冷凝管7内,水从进水口 5处先进入到前筒体15、后筒体16内进行热交换,换热后的水从出水口 6排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核三级热交换器,包括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管板 (1)与后管板(2),前、后管板分别连接有前管箱(3)、后管箱(4),前管箱(3)上设有进水口 (5)、出水口(6),筒体内设有若干冷凝管,冷凝管为纯铜冷凝管(7),筒体上设有制冷剂进口(8)、制冷剂出口(9)连通纯铜冷凝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三级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由前筒体(15) 与后筒体(16)组成,前筒体与后筒体之间连接有中间管板(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核三级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内设有管架组件(11),纯铜冷凝管(7 )架设在管架组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核三级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内部设有防冲挡板(1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核三级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的筒身外表面上设有支架(13),筒体的的底部设有底座(14)。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核三级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纯铜冷凝管 (7)通过胀接与前管板(1)、后管板(2)、中间管板(10)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核电站内采用的热交换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核三级热交换器。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核电站换热器采用的冷凝管都是不锈钢无缝钢管,其氟利昂侧换热系数较小,换热效率较差,并且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成苏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赛富特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