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海东专利>正文

改进的四连杆结构的折叠车架和折叠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88033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0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四连杆结构的折叠车架和折叠车,旨在解决现有的折叠车架结构复杂的缺陷。它包括4个部件,其中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下面的一个铰接点02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04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上面一个铰接点01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上面的一个铰接点03处,其特征是:还有一个联动杆E,该联动杆E的一端与与车座部件C上的一个铰接点05处相铰接,其另一端与大梁后架B2上的铰接点06处相铰接。它可用于构成一辆折叠电动车或折叠自行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人们骑行的车和车架的结构,尤其是折叠自行车和折叠电动车的车架和车的结构。
技术介绍
本人于2010年9月25日申请了一项名称为“折叠自行车的可折叠车架”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020541437. 3,2011年6月I日公告授权;此专利着重对四连杆结构折叠车车架的折叠机构及原理进行了描述。该专利中的四连杆结构折叠车车架虽然解决了车把、车座及大梁前架的折叠联动的问题,但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大梁后架与前述三者的联动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分别于2011年5月19日和2011年7月7日先后申请了《折叠自行车的折叠装置》(申请号201110130984. I)和《四连杆折叠车之稳定装置》(申请号 201110189921. 3)两项专利技术专利。但其结构都很繁琐,势必使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其主要原因是以链条作为传动机构所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不以链条作为传动机构的,经改进的、结构简单的四连杆结构的折叠车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上述四连杆结构的折叠车架为基础的折叠车。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方案的折叠车架与现有技术一样包括4个部件,即车把部件A、大梁部件B、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其中车把部件 A包括可折叠的车把手和前叉,前叉中包含前叉立杆和前轮支架;车座部件C包括座板和支撑杆;大梁部件B包括大梁前架BI和大梁后架B2,大梁前架和后架中的前后横管可相互插合和抽拉;所述的4个部件以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可折叠的四连杆机构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下面的一个铰接点02处,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下面一个铰接点04处;而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车把部件A上的上面一个铰接点01处, 其后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上的上面的一个铰接点03处,其改进是增设一个联动杆E,该联动杆E的一端与车座部件C上的一个铰接点05处相铰接,其另一端与大梁后架B2上的铰接点06处相铰接。进一步地,上述的车把部件A中的前叉立杆包括一对可抽拉的粗、细套管I,该套管I中的细套管I的上端固定在车把的正中间之下面,粗套管I的上端的圆周上制有阳螺纹,并设有2-4个均布的纵向缝隙,一个锁紧螺母装在该粗套管I上端的阳螺纹中;粗套管 I外的下部套装有一个转向机构,该转向机构包括一个套筒,该套筒上端的外面还固定有一个小转向连接块,该小转向连接块为一个固装在套筒外的“U”形夹子,在靠近其两个竖边板的外端分别设有一个销轴孔I ;在该小转向连接块的一个竖边板的外表面上固定有一个直角形板,该直角形板包括一垂直边和一水平边,其垂直边固定在“U”形夹子上,靠近该直角形板的水平边板前端处设有一个销轴孔I I ;所述的车把A中的前轮支架包括一个倒“U”形叉I,连接该倒”U”形叉I的两个侧边板的顶板之中央设有一个通孔,上述的粗套管的下端固定在该顶板的通孔中;在该顶板与套筒的下端面间以及套筒的上端面与粗套管外的上部之间分别装有一个止推轴承;所述的车座部件C中的支撑杆包括可相互插合在一起并可上下抽拉的粗、细套管 II,该套管II中的粗套管II之上端设有1-4个均布的纵向缝隙,其中下部的侧壁上设有一销轴孔III,其下端固定有一连接块,该连接块为一个方形块,该方形块的下面连接有一半圆柱块,在该半圆柱块的轴心线上设有一个销轴孔IV,该销轴孔IV的轴线与座板的纵向中心线垂直;在该粗套管II的上端外面套有一个锁紧套件,该锁紧套件包括一短圆管,该短圆管的内径等于上述粗管的外径,在短圆管的管壁上设有一平行于其轴线的缝隙,在该缝隙两边的管壁上分别伸出一相互对称的耳板I,两个耳板I上分别设有一销轴孔V,销轴孔V中装有一铰接轴V,铰接轴V的一端设有一大于销轴直径的轴头, 该轴头位于一耳板I的外面,铰接轴V的尾端伸出另一耳板I外,并且铣成扁形轴尾,该扁形轴尾上设有一与铰接轴V轴线垂直的销轴孔VI;还有一凸轮扳手,该凸轮扳手包括一长条形板,在该长条形板的前端之下面连接有一凸轮,该凸轮的中心设有一销轴孔VII,该销轴孔VII的直径与轴尾上的销轴孔VI直径相等;一圆柱销轴,该圆柱销轴入凸轮扳手上的销轴孔VII和轴尾上的销轴孔VI中,将凸轮扳手铰接在铰接轴V的轴尾上;所述的大梁部件B的大梁前架BI包括一个前横管,在该前横管的前端固装有一连接套,该连接套包括一装在前横管前端的短套管,在该短套管的下部侧壁上设有一对向下伸的耳板II,该一对耳板II上分别设有一销轴孔VIII ;在该前横管的后端固装有一多功能套I,该多功能套I包括一带孔的方形块,在该方形块的上表面设有一对耳板III,该一对耳板III上分别设有一销轴孔IX,该销轴孔IX的轴线与前横管的轴线垂直,方形块的孔套装在前横管的后端;所述的大梁部件B的大梁后架B2包括一后横管,该后横管可插入大梁前架中的前横管中且可抽拉,其后端固定有一平放的“U”形叉II,该“U”形叉II的顶板之中央与后横管连接,靠近其两个侧板后端处分别设有一后轴孔;在“匸”形叉II的两个侧板与顶板相交处的内表面处分别设有一相互对称的、向上伸的耳板IV,该一对耳板IV上分别设有一销轴孔X,该销轴孔X的轴线与后横管的轴线垂直;一铰接轴VI固装在此一对销轴孔X中;所述的连接片D为一长条形板,其前端设有一前销轴孔Dl,其后端设有一后销轴孔D2 ;所述的联动杆E包括一长杆,其前端设有一个前销轴孔El,其后端设有一个后销轴孔E2 ;上述车把部件A、大梁部件B、车座部件C、连接片D和联动杆E相互铰接的方式是 将大梁后架B2中的后横管插装在大梁前架BI中的前横管中;用一铰接轴II穿入车把部件A中的“U”形夹子之销孔I和大梁前架BI中的连接套里的一对耳板II上之销轴孔VIII 中,将大梁前架BI的前端与车把部件A的中下部铰接在一起(即相当于铰接在图I中的02点);用中轴装入大梁前架BI中的多功能套I里的一对耳板III上之销轴孔IX和车座部件C中的连接块里的销轴孔IV中,把车座部件C的下端与大梁前架BI的后端铰接在一起(即相当于铰接在图I中的04点);用一个铰接轴I穿入车把部件中的直角形板之销轴孔II和连接片D中的前销轴孔XI中,将车把部件A的中上部与连接片D的前端铰接在一起(即相当于铰接在图I中的01点);用一个铰接轴III穿入连接片D中的后销轴孔XII 和车座部件C中的粗套管II之销轴孔III电,将车座部件的中部与连接片D的后端铰接在一起(即相当于铰接在图I中的03点);将联动杆E中的前销轴孔XIII套装在车座部件 C中的锁紧套件里的铰接轴V上,将联动杆E的前端铰接在车座部件C的粗套管II之上部 (即相当于铰接在图I中的05点);把联动杆E中的后销轴孔XIV套装在大梁后架B2里的铰接轴VI上,将联动杆E的后端铰接在大梁后架B2的后部(即相当于铰接在图I中的06 点);即可形成一个可折叠的车架。上述四连杆结构的折叠车架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本车架需要折叠时,可逆时针扳动车座,大梁后架B2被联动杆E带动插入大梁前架BI内,同时,车把部件A被连接片D 带动绕铰接轴X2逆时针转动,大梁部件B、车座部件C和连接片D及联动杆E都可以折叠到相互平行的最小理想状态。整车实现了折叠。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车把部件A、大梁前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李海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