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镍高锍流态化焙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77107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8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铜镍高锍流态化焙烧炉,包括:炉体、炉盖和风箱,炉体内具有炉腔,炉体的一侧设有前室部,前室部沿炉体的径向向外凸出且从炉体的底端面向上延伸预定高度,前室部限定有与炉腔连通的前室,其中在前室部的顶壁上设有加料口,在炉体的上部设有出烟口,在炉体的下部设有出料口;炉盖设置在炉体的顶部用于封闭炉体的顶端;风箱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箱与炉体的底端相连且通过出风口与炉腔和前室相连通。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铜镍高锍流态化焙烧炉,增加了焙烧炉内使物料流态化的空间,具有流态化好的优点,能有效避免物料在焙烧炉内结瘤,提高了流态化焙烧炉在焙烧铜镍生产羟基镍的可靠性,使流态化焙烧炉的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态化焙烧炉,特别涉及一种铜镍高锍流态化焙烧炉
技术介绍
铜镍高锍是铜镍硫化矿冶炼回收镍和铜过程的中间产品,由它进行进一步的精炼产出金属镍和铜,精炼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以铜镍高锍为原料通过一氧化碳和镍的羰化合成生产羰基镍,以此为原料生产高纯镍粉。为了生产羰基镍,铜镍高锍首先要进行氧化焙烧,去掉硫成为氧化镍,然后将氧化镍氢化还原成金属镍,才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羰基ο采用现有的焙烧炉对铜镍高锍进行氧化焙烧时,固体高锍中的M3S2的氧化脱硫困难,因为NiJ2在空气中的氧化速度很慢,在600°C时,Cu2S的氧化速度是Ni3S2的3倍,FeS在600°C时的氧化速度是Ni3S2的4倍;在700°C时,同样10分钟内,在空气中Cu2S氧化了 70%,FeS氧化了 90%,而Ni3S2只有5%,为此要使镍高锍充分氧化脱硫,必须提高焙烧温度,但提高温度,Ni3S2又将融化,因为Ni3S2的熔点是780-810°C,铜镍高锍中的Ni-Ni3S2熔点更低,为644°C,Ni-Ni3S2共晶为7^°C,故铜镍高锍内含的主要矿物在温度大于700°C时都将软化和融结,很难在炉内沸腾起来,同时高锍比重又大,若沸腾层空气分布不均勻,物料很容易沉积。若靠提高风速改善沸腾状态,又将大部分细粉吹出而破坏沸腾层。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一些生产厂家采用多膛炉焙烧镍高锍,使高锍在多膛炉内缓慢的逐步升温脱硫以达到焙砂的充分脱硫,同时又防止料的烧结,但多膛炉内焙烧又带来诸多缺点如生产效率低,焙烧烟气SOJS (1.5-2%)无法回收处理,还需要烧柴油或天然气补充热量,生产成本较高。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流态化好,可有效避免物料结瘤,且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铜镍高锍流态化焙烧炉。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铜镍高锍流态化焙烧炉,包括炉体、炉盖和风箱;所述炉体内具有炉腔,所述炉体的一侧设有前室部,所述前室部沿所述炉体的径向向外凸出且从所述炉体的底端面向上延伸预定高度,所述前室部限定有与所述炉腔连通的前室,其中在所述前室部的顶壁上设有加料口,在所述炉体的上部设有出烟口,在所述炉体的下部设有出料口 ;所述炉盖设置在所述炉体的顶部用于封闭所述炉体的顶端;所述风箱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箱与所述炉体的底端相连且通过出风口与所述炉腔和所述前室相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铜镍高锍流态化焙烧炉在炉体的一侧设有前室部,前室部限定有与炉腔连通的前室,前室和炉腔与通过出风口与风箱连通,增加了焙烧炉内使物料流态化的空间,这种结构使流态化焙烧炉在焙烧铜镍高锍时具有流态化好的优点,能有效避免物料在焙烧炉内烧结,提高了流态化焙烧炉在焙烧铜镍生产羟基镍的可靠性,使流态化焙烧炉的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铜镍高锍流态化焙烧炉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炉体的底端设有底板,所述风箱的顶面与所述底板接触,所述底板上设有与所述出风口对应的通孔,所述底板上在所述通孔处设有风帽,所述底板上设有耐火浇注料层,所述风帽的上端伸出所述耐火浇注料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炉体为环形横截面且所述前室部具有大体矩形横截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炉体分为圆柱形的下段、倒截锥形的中段和圆柱形的上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室部和炉体包括最外层的金属炉壳、最内层的耐火砖层、和位于中间的隔热砖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炉盖由一体浇注而成的耐火浇注料层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炉顶罩,所述炉顶罩设置在炉盖的外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炉体的下部设有燃烧器口,所述燃烧器口的高度与所述前室部的顶面的高度大体相等,所述燃烧器口内设有燃烧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料口包括邻近所述炉体底端且设在所述炉体侧壁上的底流出料口,和设在所述炉体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加料口与所述底流出料口之间的溢流出料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炉盖为拱形。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态化焙烧炉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铜镍高锍流态化焙烧炉。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铜镍高锍流态化焙烧炉,可以包括炉体1、炉盖2和风箱3。这里虽然将炉盖2作为一个单独的部件与炉体并列描述,但不能由此限制本专利技术,例如,也可以将炉盖2作为构成炉体1的一部分。具体地,炉体1内可以具有炉腔5,炉体1的一侧设有前室部4,前室部4沿炉体1的径向向外凸出且从炉体1的底端面向上延伸预定高度H,前室部4限定有与炉腔5连通的前室41,其中在前室部4的顶壁上设有加料口 11,加料口 11用于向炉腔5内加入待焙烧的炉料。在炉体1的上部设有出烟口 12,焙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从出烟口 12排出焙烧炉。在炉体1的下部设有出料口 13,焙烧后的炉料从出料口 13排出。炉盖2设置在炉体1的顶部用于封闭炉体1的顶端。风箱3具有进风口 31和出风口 32,风箱3与炉体1的底端相连且通过出风口 32与炉腔5和前室41相连通。风箱3的进风口 31可以与风机(未示出)相连,用于向风箱3内鼓风,风箱3内的风通过出风口 32喷入到炉腔5及前室41内,使得进入焙烧炉内的物料以流态化的形式被焙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铜镍高锍流态化焙烧炉在炉体1的一侧设有前室部4,前室部4限定有与炉腔5连通的前室41,前室41和炉腔5与通过出风口 32与风箱3连通,增加了焙烧炉内使物料流态化的空间,这种结构使流态化焙烧炉在焙烧铜镍高锍时具有流态化好的优点,能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传谷顾凌霄周远翔张振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